
|
|
张永珍曾以4150万港元买下雍正官窑粉彩蝠桃橄榄瓶并将其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
最具影响力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家张宗宪的80大寿,佳士得拍卖公司举行他的藏品专场。拍卖会上,身为其妹的全国政协常委张永珍以总价1.5亿元(港币,下同)拍得“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圆碗”,创下清朝瓷器世界拍卖纪录及亚洲拍卖史上艺术品最高成交价纪录。
另投得两件瓷器
张永珍前日低调地站在香港佳士得拍卖场的角落,当拍卖这只杏林春燕圆碗时,她才多次举牌出价,与旁边的台湾买家争持不下,她事后戏称,“以为哥哥叫人出来抬高价钱”。
此外,张永珍亦投得另外两件瓷器:清乾隆炉钧孔雀毛釉如意耳扁瓶及天蓝釉长方花盆,连佣金在内成交价为1972万及168万元。
藏保险箱不捐不卖
张永珍表示,“哥哥说,你要买就到市场上买”。她称,以前曾见过其兄珍藏的这三件瓷器,但印象并不深刻,前晚于拍卖场展览厅再次看到它们,觉得很美丽,杏林春燕圆碗尤其惊艳,就想把它们买下。但之前,其兄并不知道她要买这几件瓷器。
张永珍说,日前其兄请她吃饭,叫她去拍卖场“坐坐看,不一定要买”。“爱唱反调”的她笑说,“我偏要站着”,“觉得好玩就买”,还买了三件。张宗宪知道妹妹投得价值最高的杏林春燕圆碗时,即透过电话说“恭喜你”。张永珍称,她会将这三件瓷器珍藏在香港的保险箱,不捐也不卖。
曾多次买下兄藏品
张永珍在拍卖场中投得其兄弟的收藏品而非私下与他交易,令人怀疑这对兄妹是否不和,但原来他们是收藏界的“欢喜冤家”。张永珍曾多次在拍卖会上买下兄长的珍藏。1999年11月佳士得举办的张宗宪瓷器拍卖,张永珍以1212万及227.5万元,投得其兄的清康熙“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纹碗”及清乾隆“铜胎画珐琅黄地牧丹纹瓶”等。
典藏界人士指,张宗宪年事已高将陆续拍卖珍藏,张永珍相继买入,估计是避免国宝落入外界人士手中。张宗宪已有数十件藏品被其妹投得。
4000万购宝瓶赠上博
2003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推出清雍正“粉彩蝠桃橄榄瓶”,经过张宗宪掌眼,张永珍以4150万港元买下。最后,经哥哥联系,1932年生于上海的她决定将其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该瓶在被拍卖行发现之前,一直在美国前驻以色列大使祖母家的客厅里充当台灯的灯座,甚至还被装入泥沙以增加其作为灯座的稳定性,幸好该瓶并未因此受到损坏。

此碗世上只有一双
一双春燕翩翩飞舞,活灵活现
杏花朵朵,杨柳青青,春意盎然
行楷御题诗:“玉剪穿花过,霓裳带月归”
清乾隆御制法琅彩杏林春燕圆碗有270多年历史,直径11.3厘米,上有行楷御题诗“霓裳带月归,玉剪穿花过”,典故出自传说中唐玄宗作的《霓裳羽衣曲》。碗底蓝料楷体书款“乾隆年制”。此碗的每种装饰图案皆寓意吉祥,代表繁荣昌盛,福寿康宁及春光常在的愿望。
传世的珐琅彩杏林春燕圆碗原来是一对,前日拍卖的是硕果仅存在市场上流通的一件,曾为美国收藏家Barbara Hutton的私人珍藏,其后辗转流入古董收藏家张宗宪手中;另一件则存于伦敦大维德中国美术馆。
张氏兄妹出身古玩世家
张宗宪得悉消息后,即通过电话恭喜妹妹
张宗宪,江苏苏州人。张氏为苏州望族,其祖父张揖如,为近世竹刻巨擘。其父亲张仲英,为上海滩古董界翘楚,在五马路开设“聚珍斋”古玩、珠宝行。
张宗宪1948年离开上海,只身到香港闯荡。当时他与在上海外贸工艺品公司工作的父亲接上线,借友人钱向父亲进货办古董及珠宝等生意发迹,数十年来不断在全球收藏古玩及大量名画,几乎一生都在为中国文物拍卖市场开拓和发展而孜孜努力。
张永珍,出生于上海,后来到香港,又前往英国读书,嫁给中国著名考古学者郑德坤的儿子郑正训,郑正训曾任香港陶化大同公司总经理。
张永珍1974年与霍英东二子霍震寰等人成立大庆石油,任香港永兴企业公司总裁及多间内地公司董事,代理爱立信手机,身兼全国政协常委及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
1994年至2001年,她先后捐款亿余元用于内地的教育、扶贫和救灾等事业,并已在内地边远地区捐建了几十所希望小学。
张永珍喜欢中国瓷器,在收藏上名气直逼哥哥。
|
张永珍出身古玩世家,任香港永兴企业公司总裁及多间内地公司董事,身兼全国政协常委。
附:

| | 老太婆私藏:清雍正鱼纹折腰碗 |
作者:玫瑰老太婆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