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生于湖南,2006-2010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获学士学位;2010-2011年就读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纯艺术系,获硕士学位;现工作和生活在英国伦敦。
对绘画材料,平面错开打开,色彩的鲜亮,语言的单纯与完整性!——夏可君(博士,著名哲学家、批评家、策展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未来已来”学术顾问) 汪紫菱《通往日常真理的路》131cm x 41cm x 2.5cm 布面丙烯 2018我感兴趣的是,如何通过重新组合绘画的空间形式,来探索我们对外部环境结构的认知。我认为创造或重组绘画的形式结构,会因为改变了平面的观看方式,而转换个体对空间的体验。时间和空间从来都是相互依存的,当观看方式和顺序发生变化,视觉空间的秩序也会随之改变。汪紫菱《山上山下山》150cm x 50cm x 10cm 木板丙烯 2018
于是我发明了一种以生物材料为基础的,可以硬化丙烯的聚合材料,它使平面的图像变成三维的雕塑绘画,这种组合方式不仅便于材料和物体之间的连接,并允许我探索二维图像和三维空间之间的交点。我在图像和结构之间建立联系,通过图像和结构互相作用,探索绘画结构的可能性,以及根据及其内在逻辑所创造的秩序。汪紫菱《似近还远》110cm x 110cm x 4.5cm 丙烯和生物聚合物 20202020年的新作品《似近还远》和《无声的低语》,我开始强化绘画的体积感和线条感。通过线形的实空间以及对应的虚空间之间的比例,尤其强化了视觉体验中空白的虚空间部分,探索视觉是如何作用于图像的补缺关系。在观看顺序方面,我采用并当代化了中国古代散点透视的视觉表达来诠释空间和时间的相互作用。在这样做的过程中,我的绘画方式将我对当前文化的视觉经验和习俗的探索,与传统的视觉表述方式联系起来,讨论新和旧的联系,打破传统和当代之间的边界。汪紫菱《无声的低语》110cm x 110cm x 4.5cm 丙烯和生物聚合物 2020汪紫菱《现时的灰烬》140cm x 65cm x 4cm 木板丙烯 2019汪紫菱《寻于其间》98cm x 43cm x 3.5cm 木板丙烯 20182020年以前的作品,我采用“连画”的形式结构,在两幅或者三幅画中间创作图像。在使用这种方法时,我鼓励观众从一个图像到另一个图像,从一个时间点到另一个时间点,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这种观看过程与不同的观看逻辑和期望相互作用,画之间的连接部分,在观看过程中作为时间的“过渡”叙述, 使画面的时间和空间产生了一种交接式的秩序。汪紫菱《一次平凡的日月交替》100cm x 50cm x 4cm 木板丙烯 20192018年我入选英国曼彻斯特华人当代艺术中心驻地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我研究的主题是工业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我试图探索我们如何认知人工处理过的外部环境。特别是,我们如何看待和感知图像,不仅基于我们观察到的内容,还基于我们的视觉体验,社会习俗,文化理解,以及连接我们感知的联想能力和填充信息。作为在工业发展影响下成长的一代,我决定制作图像绘画与钢管等旧工业材料相结合的绘画装置, 结合曼彻斯特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作为著名工业城市的历史,与中国目前大规模工业产业之间的相似之处, 讨论工业和环境问题之间的平衡。自然物和人造物是当代社会的两种构成, 因此在作品的表述中, 我试图用人造工业材料,把我们认为观看到的自然的风景,分离成了图像碎片, 碎片化的形式结构,和工业材料的互动,它们之间的平衡即是我们对当下环境的认知。著名哲学家,评论家与策展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出版个人专著十多部,策划过国内外重要艺术展览,提出“虚薄艺术”与“余象艺术”等新概念,让中国思想与艺术走向世界。
未来已来·提名奖获得者名单
未来已来 | “学术提名奖”获得者名单隆重揭晓!
近年来,随着海外艺术家数量的不断增加,这一群体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独特艺术现象。他们在汲取国际前沿艺术观念和语言表达的同时,也不断将新鲜的思想和理念带回国内,给国内艺术界以启示甚至冲击。另一方面,看似独立、分散的海外艺术家们,在知识结构、价值判断和艺术表达等诸多方面显然具有某些共通特征。《库艺术》“2020年度艺术人物”专刊推出特别板块:“新浪潮——年度海归艺术家个案全纪录”,首度呈现新一代“海归艺术家”们的重要艺术成就,深度探讨他们的艺术实践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未来影响;从中挖掘和推荐优秀艺术家个案,搭建起海归艺术家与国内学术界、画廊机构、批评家、策展人之间对话交流的有效平台。这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媒体首次对新一代海归艺术家进行大规模的个案梳理与解析。于《库艺术》公众号(大众聚合媒体平台,今日头条,看点快报,腾讯新闻,雅昌艺术头条,zaker,flipboard,搜狐文化等平台)独家全面详细呈现你的个案内容并邀资深编辑进行访谈。本特别计划的举办正值《库艺术》年度特刊“2020年度艺术人物”出版之际,这也是《库艺术》最具学术指标性和业界关注度的权威品牌,我们将此计划精要内容在本刊中专门设立针对海归艺术家推荐板块,进行特别呈现。所需提交资料:
·个人生活与创作实践的手稿、笔记或文章;
·个人形象与创作中的照片(1-2 张);
·2020年新作及代表作(8-10 张);
·最新简历与联系方式(微信与手机号)。
投稿方式:
将以上资料发送邮箱:kuart@126.com
咨询微信:kuyishu001
联系电话:010-84786155
作者:库艺术KUART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