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尊古斋主黄伯川

2015-05-25 10:23

◆韩天衡 张炜羽

华夏收藏网讯 在北京城西南,有一条蜚声海内外的文化街——琉璃厂,古色古香,鳞次栉比的店肆,经营着各式各样的古玩、书画、珠宝、图书,已成为海内外人士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尊古斋是近代琉璃厂中以经营高档古玩著称的商铺,其主人黄伯川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

黄伯川(1880—1952),名濬,别署衡斋。湖北江夏(今武汉)人。早年失怙,由叔父黄兴甫抚养。光绪初黄兴甫赴京应试,却名落孙山,便在琉璃厂南边的安澜营设馆授徒。由于长期与琉璃厂古董商贾来往,接触了大量古器物,也激发起黄兴甫收藏、经营古玩的兴趣,便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在琉璃厂开设了尊古斋古玩铺,朝廷大臣兼金石收藏家端方、王懿荣等时常光顾。黄伯川十几岁至京师,入洋务学堂“同文馆”就读,八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因通晓英、法、德多国语言,一度在德国洋行做译员,也时常在尊古斋帮忙经营,积累了许多古玩鉴定经验和买卖技巧。至宣统二年(1910),黄伯川接替其叔掌管尊古斋。

晚清和民国间,因官方没有明确禁止文物流通出口的法律、法规,对古玩行业也缺乏有效的管理,在琉璃厂等古玩市场可以自由买卖文物,吸引中外古董商人纷至沓来,形成了一个可观的文化消费群体,使琉璃厂呈现一派车马盈门的闹市盛景。黄伯川博学多闻,慧眼如炬,又临机果断,具备商业头脑,经手的古器物品类繁多。凡青铜彝器、陶瓷、玉器、玺印、碑刻、造像、砖瓦等,无所不置,也无所不售。前清遗老、达官贵胄或学者士子如宝熙、罗振玉、溥心畬、马衡等常优游闲逛琉璃厂,解好古之癖,享淘宝之乐,尊古斋也是他们鉴赏、购买古玩或了解古物流通动向的重要场所。

古玩铺是文物商品化后的集散中转站,古董商通过各种渠道购入文物,待价而沽,追求商业利润是他们最重要的目的。然而黄伯川与那些唯利是图的商家沽客不同,他明白每一件古玩都承载着不同时代的历史特征和文化审美特质,对金石考据学也大有裨益。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痴迷和行业销售宣传所需,黄伯川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始,以尊古斋名义开始编辑古物图录,凡经手的钟鼎彝器与古玉类等,均采用当时流行的珂罗版印刷器形原照与铭文拓片,玺印采用原印钤盖。其中单属历代玺印一类,辑有《尊古斋集印》、《尊古斋古而鉨集林》、《衡斋玉印徵》、《衡斋藏印》、《衡斋藏印续集》、《尊古斋古印拾零》等,总数多达一百多册,创万印楼陈介祺之后,个人辑古玺印谱录之最。从传布印学的角度看,其影响力不亚于江南的西泠印社、涵芬楼及神州国光社。黄伯川在《邺中片羽》中著录的三方商代晚期铜玺,也堪称印学史上的传奇。

安阳殷墟自1899年发现甲骨文以来,引发了盗掘热,大量精美的甲骨文与商代青铜器、骨玉器流入了琉璃厂。黄伯川多方网罗,“虽以资力所限不克久守,则先摄影拓文而后陈诸市肆。其有力不能致者,亦必借之影拓,留其文字图像。”《邺中片羽》三集六卷中载录了一千余件瑰丽的古器物,多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黄伯川过手的安阳遗物。其中备受印学界瞩目的,是在1935与1937年出版的《初集》、《二集》中,分别刊登了三方出之安阳的亚禽鉨等印面、印纽与印蜕照片。黄伯川在总目分类中极具卓识,称之为“奇字鉨”等,归入印章类。但因器物出土环境信息的丧失,曾一度被学界误认为是印模或伪制。所幸几十年来海峡两岸学者通过在文字、材质、形制方面的深入研究,并与近年在殷墟出土的兽面纹铜玺作比对,已完全证实了这三方铜玺为晚商遗印无疑。黄伯川有意无意之中将我国古代印章的起源从原先认定的春秋战国,上推了六、七百年,这是印学史上的一件大事。黄氏虽非印人,却是印史上不可忘却的人物。

作者 韩天衡;张炜羽

来源:华夏收藏网-名家动态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