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老窑瓷 | 浅谈我国古代的陶瓷灯具发展史

2015-06-03 11:50

[摘要]:以火为光源的灯具有着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人类所使用的第一堆篝火,也就是先民们发现的第一个照明光源。随着岁月的流逝,先民们发现簧火不能移动,遂逐步发明了火炬。这种火炬严格讲,还不能叫灯,只能说是灯具的前身。

  以火为光源的灯具有着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人类所使用的第一堆篝火,也就是先民们发现的第一个照明光源。随着岁月的流逝,先民们发现簧火不能移动,遂逐步发明了火炬。这种火炬严格讲,还不能叫灯,只能说是灯具的前身。晋代郭璞注《尔雅-释器》有"瓦豆谓之登",古代称灯为"镫","镫"、"登"通用。最早的"镫"由"豆"发展而来,"豆"是新石器时晚期至战国时期的一种陶制餐具,上面敞开浅盘,中有高柄,下面为喇叭口形圈足。我们的祖先在豆的浅钵中置灯芯和油脂来照明,从此,这种"镫"流传数千年,成为人类光明的使者。中国最早的灯具始于战国,大量考古资料证明,战国时期的灯具,结构完善,造型优美,主要是青铜灯具。故"镫"字从金旁,"登"字下部为"豆"、说明最早的灯为豆形。

  两汉时期,灯具的制造得到了迅速发展,以青铜为主的灯具无论在造型、装饰、工艺和制作上都已十分成熟,出现了像"长信宫灯"、"错银牛灯"等闻名于世的稀世珍品。这期间,青铜灯具继续盛行,陶质灯具以新的姿态逐渐成为主流,这时期的陶质灯多出土于汉代中小型墓中,主要流行于中下阶层,尤以豆形陶灯、俑形陶灯最常见。

  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青铜灯具基本消失,陶瓷灯具主要是瓷灯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整体造型上看,一是多带有承盘形座。二是人物器座减少,动物器座增多。三是用单休碗、盘和钵作为灯盏逐渐增多。四足出现了节能和防风灯具。陆放翁在《斋居记事》中说"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碗最省,蜀中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闻名中外的这种代夹层注水降温的省油灯,是宋代的一大发明,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由此也可以看出古人在门常生活中都注意点点滴滴的节能效果,显示出匠心独具的聪明才智。唐代制造了很多唐三彩灯、白瓷灯。并流行一种具有插置烛把和承托油盏的两用灯具,称之为灯台和烛台。这可从李商隐的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看出这种蜡烛灯在唐代已广泛流行。

  明清两代是中国古陶瓷发展最辉煌的时期,灯具和烛台的种类和质地更加丰富多彩。富丽堂皇的官窑灯具和宫灯的兴起,开辟了我国灯具的新纪元。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间灯具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灯具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不仅是照明工具,同时也是供人欣赏的工艺品。

  各朝代的灯具主要是以植物油脂为燃料的,延续了几千年。19世纪后期,煤油传入我国,20世纪初煤油灯在我园广泛流行。这期间煤油灯和植物油灯在我国并行。然而在广大偏僻的农村,仍以植物油灯发出昏黄的光亮。l882年上海首先安装了电灯,在后来的几十年间,电灯逐步取代了油灯。以火为光源的古老灯具,逐步退出了人们的生活领域,走进了博物馆。

责任编辑:小萌

来源:中国文物网-收藏-瓷器陶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