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子虔—青绿山水的开宗者
每次看展子虔的《游春图》心中总会涌起一种莫名的感动。当年溥仪逊位后,这张画被被偷出宫外,辗转流离到北京琉璃厂,意欲高价卖给洋人,民国“四大公子”之一的张伯驹闻讯,拍案而起。为了这幅画不流落于洋人之手,张伯驹毅然变卖了他曾为李莲英居住的老宅,甚至变卖夫人的全部首饰,最终将《游春图》留下。解放后,张伯驹又慷慨的将《游春图》献给了国家。张伯驹不惜倾家殒命,抢收中国稀世文物,却又最终悉数捐献国家,令人敬仰,令人感动,他是数千年华夏泱泱文化精粹孕育出的名士啊!
展子虔,历北齐、北周入隋。其传世的作品恐怕只有这张《游春图》了,目前学术界公认这张画是他的笔迹,虽然也有少数专家认为它是五代或宋代的模本。但不管怎么样,是真迹也好,是模本也好,对于我们来讲,能留下来已经是万福了,至少大体可窥视到那个时期绘画的时代特点。
《游春图》画面上,早春三月,树叶吐绿,桃杏争芳,青山叠翠,湖水融融。两岸游人三两成群,沿途观赏春景,或步行伫立,或骑马徐行。洋溢在画面里的是春的清新,是泥土的芬芳。发芽的杨柳,报春的燕子,北飞的鸿雁,消融的坚冰都充溢着生命的苏醒。那伫立两岸的贵族是在看流水东逝,听风声过往吗,那往来梭巡的鸟儿,是不是又在谈起它们呢喃的绵绵情话呢!
在技法上,《游春图》可谓是青绿山水和卷轴画的滥觞,既是一个起点又是一个终点。说它是终点,在于它一方面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人物画背景的山水尴尬,使山水画成为真正自主独立的画科,另一方面在于它改变了过去山水画“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朴素和幼稚,画面虽人马体小若豆,但比例恰当,刻划一丝不苟,且远近空间富有纵深感和透视感,不得不说是个进步。说它是起点,在于它还仅仅是一个开端,在技法、设色等方面还处于早期山水画的阶段,《游春图》中的山水“空勾无皴”,设色以青绿为主调,浓丽鲜明。在某些还有些不足,如树的造型过于单调,树叶的描绘缺乏生机感,如山石的描绘过于简单,在质感和体量上有所欠缺等。
不过,从整体上客观而言,《游春图》还是有巨大的变化,它仿佛那嫩绿的新芽像针尖似的探出头来,张着小嘴在那里呼吸,在阳光下正闪闪发亮!
作者:langhaitaobo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