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文化公司自称香港拍卖行
记者通过网上搜索,意外发现天涯论坛上一份由“中国对付拍卖骗子联盟”发出的黑名单,其中罗列了北上广深近100家“骗子拍卖行”,先不论其真假,单就名单上这些公司来看,大多为内地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这与所谓的拍卖行有何关联?更有意思的是,在一些大型生活分类信息网站上,这些文化艺术交流公司几乎都以香港某拍卖公司分公司自称,在资金实力等企业描述上更是毫不含糊。
例如,名单中的上海鼎玩文化艺术交流公司,在赶集网[微博]企业实录中,企业名旁打上了括号,其中写着香港鼎胜国际拍卖公司。在企业描述中,也只字未提上海鼎玩,而是通篇介绍了香港鼎胜,还自称在纽约、日本、伦敦等地设有办事处,给人的感觉是,这家文化公司就是拍卖行。
那么这些所谓的文化公司,是否就是人们理解中的拍卖行呢?如果是,那为何都要打着香港拍卖行的旗号?如果不是,那他们究竟是什么来头?为一探究竟,记者近日以收藏者的身份,带着从古玩城花50元买来的两件青花瓷瓶,来到位于长风公园附近的上海鼎玩文化艺术交流公司。 对话上海拍卖协会副秘书长朱建平
商报记者:一些内地的文化艺术交流公司,为何要自称为香港拍卖公司?
朱建国:首先,根据拍卖协会的规定,文化艺术交流公司是不允许与内地的拍卖行进行合作的,如此一来,才会有那么多的文化公司,打着香港拍卖行的旗号在内地征集拍品。
而这些人口中的香港公司,很有可能就是他们自己注册的一个空壳公司,甚至不具备任何拍卖资质,那这些李鬼拍卖行的行为就涉嫌欺诈了。
商报记者:这类自称为香港拍卖行的文化公司,是否有权在内地征集拍品?
朱建平:香港拍卖行不允许在内地征集拍品,因为我们国家有法律规定,不管属于一类、二类或是三类,只要是文物艺术品,一律不准出境。如果说这家香港拍卖公司来内地征集拍品,再拿到香港去拍卖,假设你拿来的两个瓶子是真的,首先,它们出不了境。因为藏品经过海关时,国家文物局有关专家会对每件文物进行鉴定。如果能够顺利出境,说明这两个瓶子肯定是假的。所以,很多时候,所谓的香港拍卖行给你看的一些拍卖案例,很有可能就是个托,要么东西根本没有出去过,要么拍品本身就在香港。
商报记者:这些文化公司为何不选在内地进行拍卖,而是都声称送去香港进行拍卖呢?
朱建平:从我国《拍卖法》规定上来看,香港的拍卖行不允许在内地举行拍卖会,他们是没有资格的。除非在拍卖地成立分公司,且经过当地商务委员会批准,工商局核准营业执照后,并在拥有拍卖牌照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合法的拍卖。所以说,这些文化公司在无法取得相应拍卖资质的前提下,才声称会将藏品送去香港拍卖。
商报记者:在拍卖前期,文化公司向委托人收取鉴定费和高昂的拍卖费,是否合理?
朱建平:根据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的规定,正规的拍卖行在上拍前,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包括鉴定也是免费的,但不开任何证明,只是看看这个东西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就收,如果是假的就不收。因为对于正规的拍卖行来说,如果收的是假货,那自然也就拍不出去,前期投入的成本根本也绝无可能收回。因此,那些所谓的香港拍卖公司,收取上万元乃至十几万元的拍卖费,很明显是有问题的。 50元瓷瓶估价上百万 拍前要支付上万拍卖费
公司位于一栋商务楼的17层、18层,记者搭乘电梯径直来到18楼办公区域,在表明来意后,一位自称是市场部的胡女士,将记者带到了17层。
其间,在经过18层办公区域时记者看到,30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被划分成了一个个小隔间,里面坐着约四五十位工作人员,身着黑色西装,配备电脑及电话。给人的感觉是,这家公司颇具规模。在下到17层时,宽敞气派的前厅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记者注意到,前台背后的白墙上赫然写着“香港鼎胜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几个黑色浮雕大字,下方则以较小的字号写着“上海鼎玩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
在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会议室里,记者出示了这两件青花瓷瓶。在大致看了几眼后,胡女士问道:“是否需要请专业人士对藏品进行鉴定,一件是200元,老师是我们请来的,非常权威,但并不开具书面证明。”见记者有些犹豫,或许是怕流失了客户,她转口又说:“你这两件藏品,以我的眼光来看应该是真的,特别是这件青花瓷瓶。”胡女士指着其中一个瓶子说到,“能把这个烧制得如此轻盈是很不容易的,拍卖肯定没问题,这么好的藏品,拍出的价格也非常高。”但当记者问,像这样的两件藏品大概能拍出多少钱时,胡女士并未直接回答,“这个非常高了,具体我要找市场部经理来看一下。”说完便转身离开了。
趁着胡女士离开间隙,记者环顾四周,发现桌子上贴有一张告示,上面写着“香港鼎胜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为您打造全国最大的藏品交易平台”。又是自称香港拍卖行!工作人员在之前的交谈中,只字未提上海鼎玩,难道这家文化艺术交流公司就是所谓的香港鼎胜国际拍卖行吗,不禁让人产生了这样一种联想。
过了约五分钟,一位自称是市场部张经理的人走了进来,在和记者攀谈之余,熟练地戴上了一副白手套,并拿出了随身携带的鉴定工具——类似于钟表维修中使用的放大镜,对着瓷瓶仔细地端详起来,时而对着灯光,时而小心地敲打,这架势十分专业。
“这是在看瓶身上有没有气泡,以前的窑口是用柴火烧的,烧制出的气泡非常密集,现在的工艺品都由电脑控制,和以前的东西是不同的。”又过了几分钟,张经理收起了鉴定工具,说道:“经过我初步的判断,这个藏品肯定是没问题的。”他指着瓷瓶底部的落款,神秘地一笑:“这件大清乾隆官窑出产的瓷瓶,价格至少在500万以上,但以出手为目的的话,起拍价定在100万,保留价定在300万左右比较合适。当然,拍卖的时候价格越高越好,甚至拍到上千万也是有可能的。”张经理劝说记者:“最好还是请专家来鉴定一下,这样也好判断藏品是否是那个年代的产物,也能知道具体的价值。”
那么,如果付了鉴定费,也确认了藏品的真实性,整个拍卖流程又是怎样的?
“藏品如果让我们公司来操作,最终是拿去香港进行拍卖,因为大陆有些东西是限制的,香港那边的法律比较完善,做的也是国际市场,对藏品的保护也更到位。”张经理介绍说,“拍卖前期先要经过公司各方面的推广,如果其他人还不知道我们公司有这两件藏品的话,多半是会流拍的,这对你我来说都是损失。”记者从张经理口中还了解到,这些所谓的推广包含了多种形式,有在电视、网络、纸媒上投放广告,也有在香港或内地其他城市进行巡展等。
这时,站在一旁的胡女士拿出了一份简介手册,在媒体合作一栏,罗列了18家合作媒体,其中不乏沪上一些知名媒体的身影。她颇为自豪地说道:“我们会和这些媒体进行广告上的合作,并定期将一些待拍卖的藏品,刊登在这些媒体上。”但当被问起,是否能找来联络媒体的负责人,了解一下具体的推广方式时,胡女士先是楞了几秒,后又以“负责人可能不在公司”为由,回绝了记者的要求。为更一步了解对方,记者提出有意向进行拍卖,并询问前期是否需要交付费用。
“是的,藏品在进行拍卖前,还是要付出一定的费用,按每件3万元来算,两件可以给你优惠,一共是4万元。这包含了制作图录、巡展、广告投放、出关等一系列费用。”张经理话锋一转:“但是,如果藏品流拍的话,这笔费用是不会退还的,因为公司前期推广不可能免费帮你做。”
见记者有些犹豫,张经理安慰道:“放心吧,首先这两件藏品肯定是没问题的。其次,如果流拍的话,我们公司也是很人性化的,比如说藏品保底价500万元,叫价叫到400万元上不去而流拍,我们可以进行私下操作。”
据了解,所谓的私下操作,其实就是在拍卖行之外,和当初参与竞价的买家联系,低于保底价将藏品卖给对方,虽然价格可能远低于当初预估的成交价,但从出手的角度考虑,对于委托人来说,此举不失为一颗“定心丸”。
之后,在记者的一再要求下,胡女士拿来了一份拍卖合同书,封面以繁体字写有“香港鼎胜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合同书”等字样。在第一页“服务协议”中,明确乙方为“香港鼎胜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当被问起上海鼎玩文化公司和香港鼎胜之间的关系时,张经理则称:“我们公司就是香港鼎胜,总部设在香港,而鼎玩则是上海分公司。”
拿古玩城老板的话来说,“这两个瓷瓶一眼就能辨出真假”,为何在这家所谓的香港拍卖行里,经过工作人员看似专业的鉴定后,却很肯定地认为,这是价值连城的真品,难道是记者淘到了宝,还是对方故意忽悠?这些藏家口中的文化公司也好,香港拍卖公司也罢,葫芦里究竟卖了什么样的药,是否存在违法违规的行为,记者就此采访了上海拍卖协会副秘书长朱建平先生。
作者:瓷器鼻祖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