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钧窑鉴定还看蚯蚓走泥纹?耿宝昌:四大最新鉴定要点,藏家必看!

 

古董,说白了还是文物,也就是古代文化的产物。真正鉴定古代文物的秘诀,必须根植于古代历史和文化,才不容易上当受骗。近年来五大名窑仿品猖獗。很多收藏爱好者,看到铺天盖地的汝官哥均定瓷器,心中窃喜。以为自己收到了真正的宝贝。真喜欢瓷器的话,可以去河南神垕镇看看,那里是中国宋瓷仿品的集散地。大量的五大名窑仿品都出自这里。

老陈认为,瓷器收藏,首先你得站队!站什么队呢?那就是搞清楚自己最喜欢什么,然后集中财力,精力,进行收藏。我这么说,肯定很多藏友会站出来否定了。我就是喜欢,看上喜欢的东西买上几件,又不要成名成家的,用不着这样。一入收藏深似海,再多钱也不够花!你要不想挨老婆骂,学会控制欲望,那是必须的!怎么控制欲望呢?不是以藏养藏,而是专项收藏!

所谓以藏养藏,愿望很好。但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古董贩子,钻进买卖古董的牛角尖里,再也很难拔出来。再有,开始的时候确实还有比你水平低的,买你的藏品,时间久了,他们也进步了,老是在圈子里转让藏品换来的那几个银子,根本不够花。很快你就会陷入整天缺钱的收藏家阶段。所以,只有专项收藏,可以让人静心收藏。专项了,不是每次都能遇到好东西,遇到一件不容易,所以花钱也谨慎,到手之后舍得下功夫研究。瓷器这玩意,纸上得来终觉浅。都靠别人帮你看,自己不懂,是玩不久的。就算一次两次捡了个小漏,时间长了,不吃大亏才怪。

可是瓷器鉴定,博大精深。普通收藏爱好者,穷其一生,能搞明白三到五个窑口的宋瓷,或者3-5个朝代的景德镇明清瓷器,就已经是大行了。没有20年心血收藏研究,达到这个境界,难度极大。或许有朋友要说了,五大名窑是无法仿制的。我只能遗憾的告诉你,五大名窑民间不是没有,而是现阶段市场特别乱,很多人不愿拿出手。八十年代末,洛阳唐三彩复制成功,全部按照真品工艺制作,再埋在地下。与真无二。因为这个,造成世界收藏拍卖市场,唐三彩价格大跌。俗话说,假作真时真亦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句。别看只有一句,对收藏家而言,无异于仙丹要诀。关于均窑的。那就是:“钧窑不带红,一世都要穷”。接下来我仔细讲讲这句要诀。均窑的红,又称紫。均窑,是历史上第一个以红著称的名窑。当然更早的还有唐代的长沙窑,北宋的定窑和景德镇窑,也出现了带红的瓷器,但那都是窑变,没有成为主流。定窑的红釉器,是铜红还是铁红,现在由于没有实物证据(科学考古发掘的),不好说。

古人对于鉴别宋均的红斑,有经验如下:“宋均之紫汗漫全体,元均之紫聚于二鱼。 宋均之紫汗漫全体,仿均之紫(雍正窑)漫晕其半,宋均之紫多在外层,仿均之紫内外各半。宋均之紫汗漫全体,仿均之紫自成片段。”也就是说宋均瓷器的紫红斑,和底釉混杂在一起,弥漫全器。而元均就是在部分位置上有红斑。清雍正仿的均紫,只有全器一半是这样的。宋均的紫多在器物外面,里面很少有红,仿均的则内外都有红斑,再有就是绝无全身紫红之器,而是片段式的。这就是鉴定真正的宋官均瓷器和金,元,明钧窑瓷器的秘诀了。

汝官哥钧定,除了北宋官窑和哥窑没有被发现遗址以外,其他窑口的遗址早就被科学发掘,遗址附近窖藏和残片早被搜罗一空。按照古代工艺复制汝窑,均窑,定窑,官窑,根本不是难事。因为当地的原材料,当地的窑炉,都是现成的。而所被认可的大多都是清宫旧藏,民国之后离散的就那么几件,按照所谓官方的说法,都收藏在两岸故宫博物院和各大博物馆,对此老陈不敢苟同,因本身不像学院派一 般只做古瓷研究,老林还从事古玩经济领域,常年与各大拍卖行往来合作,所以是运作过不少民间高级藏家的手中珍宝,其中就包括钧窑,挖掘民间藏家的珍藏价值是我辈之使命,决不能像顽固官方派的作风只会一味地否认,要实事求是的作判断。

最近有很多热衷于收藏的藏友咨询到老陈怎样鉴别真伪钧窑,因老陈我自身是一位业内资深古玩经纪人,经常穿梭于各大拍卖行和博物馆,曾亲自策划过许多大型拍卖活动。目前老陈任职于香港福羲国际拍卖行,若你手上有珍品瓷器困于出手,有缘者可与老陈沟通壹捌伍,伍玖贰叁,贰贰壹捌无任何前期费用。其它勿扰!由于本身对收藏的喜爱,老陈曾与业界多位教授实践探讨过关于钧窑鉴定中的问题,特作此文,自己所要写的这些,主要是提高大家对宋瓷的认识,只有充分认识,才能鉴别真伪。下面老陈分享几点自身常用的一些鉴定技巧。

1:制作工艺

钧窑瓷器从初创伊始的“唐钧”,历经宋、金、元,直至民国时期的仿钧都采用的是手拉坯工艺。这种工艺特征是器物的底部较厚,然后向上逐渐趋薄,器物的口沿处胎体最薄。在器物的圈足露釉处还可以看到细密的旋纹,器壁薄釉处有轮指痕。

现代仿钧瓷器有些是批量生产,它采用某种材料做成模具,然后用“注浆法”灌注成型。这种方法做出来的瓷器胎壁厚薄均匀,份量较轻,更有粗制滥造者,由于修坯不精细,在器物的两侧可以触摸到模具的接缝痕,这是作伪者最拙劣的一种做法,聪明一些的则在器物的内部,如瓶类的瓶体内,人们不易察觉的部位,人为地粘些其它物质如水泥以达到古钧瓷厚重的感觉。或者在“注浆法”成型的器物内壁故意做出轮指痕,但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出与真正“手拉坯”均匀的指痕不同,仿造出的轮指痕不仅粗糙,而且每一圈与每一圈的轮指痕分布极不均匀。

2:釉色和釉质

宋代钧窑瓷器的天青、天蓝、月白釉,匀净莹润,乳光内含,虽然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但由于中原地区地下水含量较少,土壤中的含碱量适中,所以无论是墓葬,还是窑藏出土的钧瓷,都很少有大块土锈粘结的现象,其釉质往往产生出类拔萃的钧瓷,令人赏心悦目。现代仿钧器不管是仿宋钧的造型,还是仿金、元时期的钧瓷的特征,其釉色多为天蓝,很少有天青、月白釉。而且为了达到与出土钧瓷相近的釉质,刻意伪造土锈或作去浮光的处理,但其效果适得其反,给人的感觉是釉色发乌,不自然,看上去极不舒服。

3:胎质

钧窑瓷的胎质虽不精细,甚至胎色泛灰,深色者几乎呈褐色,但胎骨坚硬。釉色为多次施釉,釉层肥厚、平静腻润,并时有流淌现象,且釉面常有扭曲的蚯蚓走泥纹。当时,宫廷除烧造少量的碗、盘等日用生活器皿外,大多烧造御用瓷,器型规整严谨,比例协调合理,重心或多或少有下坠感。

4:落款

(一)数字

钧窑花盆、盆奁、大洗、大尊等器物的底部多刻有一至十的数字,据古陶瓷专家和考古学家研究后发现钧窑器物刻款的数字越小,器物就越大,“一”字款器物是同类器物中最高或口径最大者,而“十”字款器物则是最低或口径最小者,但也并不绝对,有些不同数字款的实物经过比对发现形制相差并不明显。钧窑花盆、盆托的底和足边内侧有的刻两个数字,刻于底部的数字是按口径大小编的号码,刻于足边内侧的数字笔划较细小,可能是配对用的编号。

(二)宫殿名。北宋晚期宫廷用瓷中的钧窑花盆、盆托、大尊等器物的底部多刻有宫殿名称。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底部横刻“建福宫”,竖刻“竹石假山用”;钧窑玫瑰紫釉鼓钉洗,底部横刻“瀛台”,竖刻“静憩轩用”;钧窑天蓝釉鼓钉洗,底部横刻“养心殿”,竖刻“长春书屋用”。以上几例器物刻款的笔划都很纤细,为清代造办处玉器作匠师后刻,这一做法是清宫旧藏瓷器的独特现象。

老陈认为,看假只要抓住一条就可以作出明确结论;看真却要谨小慎微,面面俱到,尽量抓住每一个细节,把所有可能出现疑点的地方都排除后,才能作出肯定结论。老陈收藏研究中国瓷器这么多年,今借此平台,广结善缘,把多年研究心得无私奉献。呕心沥血,字字艰辛。有缘者得见,可关注福羲老陈,收藏转发,以传播瓷器鉴定之真知识,则某拳拳之意,可得而彰也。在此感谢大家关注。

若问老陈何处寻,细看文中第八段落!

此文由福羲老陈撰写!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