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看得到开始,却未必猜得到结局

  艺术创作从来都是很难的。一件成功作品的诞生,自灵感闪现,到最终成型,往往要经过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对于雕塑创作来说尤其如此。虽然每个艺术家的创作习惯不同,但一般而言,它意味着在立体作品出现前,会有大量平面草稿,用来修正、完善创作思路。艺术史家称赞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为“长期探求的和谐的顶峰”,正表示构思的整个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而不可忽视。而罗丹的《地狱之门》在经过37年数易其稿的心血后,最终没有完成,但我们依然将其视为经典之作,似乎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上述结论。

  因此,草图在雕塑创作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著名雕塑家亨利•摩尔就曾指出,草图是“一种产生雕塑意念,开发最初理念的手段,还是作为一种整体观念并发展它们的方式”,可以让“散漫的想法凝聚起来”,防止各种想法之间“相互阻礙住”,他总是“在雕刻对象上做上百次素描,然后选出其中一张作为雕刻的蓝稿”。据统计,摩尔的草图是他创作成品的数百倍。而霍广慈的《鸟人》草图本身就是理念屡次修改过程再现,可以清晰地看出他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出最后作品的形态。

  而从受众或研究者的角度来看,雕塑草图还具备某种史料价值,可以帮助我们明了雕塑家的创作初衷,上面留下的创作说明或札记,同样是不可多得的第一手信息。而通过对比,更可以看到创作中的取舍与损益,从而更好的理解成品。如向京《空房间》源自她的毕业创作《护身符》,而相对比,可以看出作品在草图的基础上做了大胆改动,省略了少女四肢的刻画,加强了人物脸部神情的表现,将草图的意念进一步浓缩,而且在草图上向京还留下了“人和空间的关系,有可能占有的空间,梦在空空的房间”的字迹,显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作品。

  另一方面,正如摩尔所说:“所有的雕塑家无论多么好,他也同时是一个了不起的素描和速写的专家。”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草图本身也是有独立价值的艺术品,能够一定程度地反映雕塑家不同的风格和面貌。如刘立国的《经典》草图,同样也是一件有艳俗艺术风格的图绘作品。

作者:诚轩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