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缅怀 | 宋振熙 把策展作为爱好而不是标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2/b8c7e4e3135369772b66a0d414524dda.jpg

  策展人宋振熙在马来西亚沙巴州旅行期间,因心脏骤停于2024年2月5日下午14:10分紧急送往沙巴伊丽莎白第一医院,后于15:32抢救无效离世,享年39岁。

  宋振熙,原名张宋振,1985年出生于武汉。独立策展人,艺术批评学者。2008年获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学士学位;2012年获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硕士学位;2022年获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理论与实践博士学位。任中国美术学院展示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城市研发中心策展部主任;当代艺术调查局(ABI)发起人。

  我觉得当有一天,大家都能够正确了解策展人的职业内涵,理解清楚什么人是策展人,什么人不是策展人的时候,那比是不是所谓策展人都在挂牌这个标签来的有意义。我是将策展作为爱好在做,不会存在以后不做的可能,如果我不是策展人,但还在做策展工作,我想对于我来说,完全可以接受,标签对于我没有意义。

——宋振熙

  宋振熙第一次把自己名字写在“策展人”这个身份下是2006年,他还在读书。而真正意义上的策展在他看来,基本完成策展人全部属性功能才叫独立策展,已经是他硕士毕业之后,才开始独立策展的。

  宋振熙判断一个好的策展人关键在于任何处理艺术家和策展人的关系。他认为策展人和艺术家之间的微妙关系其实只是这个职业属性内容的一部分。有些策展人将自己定位为服务者,将艺术家在展览中的展现放在第一位,还有一种策展人则相反,他们会强势的将展览作为一次创作来进行。还有一种则是比较良性的,那就是相互督促、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在策展的过程中,艺术家的创作、策展人的策展思路,是需要相互从始至终的磨合讨论、执行、博弈、相互拉扯的。这方面的关系处理上,完全取决于策展人对策展的理解,困境其实就是理解,而不在于处理。

  他记忆最深刻策展之一是《大地备忘录》展览获奖。这是他第一次获得策展人大奖,和好朋友策展人刘畑、李晟曌、卢睿洋是一个团队。在这个展览中完全做到了独立策展,不仅呈现的满意,也获得了要讨论的学术问题。展览让他深刻的地方还在于明白了策展中不是和艺术家难处理某种关系,策展人之间关系的协调和沟通也非常重要。

  宋振熙对待自己策展方向的设定。他会关注很多当代艺术的相关问题,做一个展览从问题出发我个人觉得是必须的。“策展”作为一种行动,它的价值不仅在于最后呈现的内容,更在于这个过程所搅动的包括艺术家、社会媒体、展览现场、策展人、投资人等各个角色发生的经验变化、意识改变,亦或是知识生产。他的策展理念在这个问题意识层面和行动力层面上的理解是不会变的。

  宋振熙的经验中,中国“策展人”职业的出现和发展,是在西方上世纪艺术市场发展逐步成熟后慢慢顺理成章形成的产物。在中国,是在没有完整形成的当代艺术市场体系中,强硬被植入“策展人”概念。随着艺术市场的完善,策展人职业的发展,所谓的“严格意义”四个字会被慢慢理解,也会出现更多的独立策展人。他并不反对有人说“人人都应该去做策展。”但如果是将策展作为一个行动力、一个知识生产和创造力的职业,则必须让其更加独立化、专业化。

  虽然宋振熙曾说过“我不是很看重自己的‘策展人’身份”,但他的生活状态和艺术行动。都已经确实是一个“严格意义”的独立策展人。

  今天我们在缅怀宋振熙时,他对艺术的热情、才华依然深深的感染着熟识他的人们。


作者:裴刚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作者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