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美国艺术家与卢浮宫”(American Artists and the Louvre)之二

1792年,法国的内政部长(Interior Minister)让·马里耶·罗兰(Jean-Marie Roland)宣布,“这座博物馆……必须培养对于艺术的趣味,训练艺术爱好者,并为艺术家们服务,它必须向所有的人开放。任何人认为合宜的时候,均可以在一幅画作或者一尊雕像面前支起画架,并且对其进行临摹。”(注释:展览的导论部分,见官方网页)对于美国艺术家而言,无疑他们从卢浮宫的珍贵的艺术珍藏当中受益无穷。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当时的美国没有国立的艺术博物馆。

    这次展览选择的美国艺术家的作品在时间跨度上较大——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有意思的是,美国方面的组织者力图证明这样一个事实:艺术灵感的激发并非是单向度的,法国艺术家同样也从他们的美国同行那里获得了启发。

     展览的第一部分探索了包括韦斯特、加特林在内的第一代美国艺术家如何赴卢浮宫演习绘画,并且在沙龙展览当中展示他们的画作。就韦斯特而言,他是1760-1770期间最富有革新性的美国艺术家,曾经三次游历巴黎并且当选为巴黎美术学院(the Académe des Beaux Arts)的成员。他的绘画作品曾经进入到卢浮宫的艺术收藏达20年之久。他的《风信子花之死》(The Death of Hyacinth)曾经影响了法国艺术家的创作,如由法国画家让·布罗克(Jean Broc)于1771年创作的同名作品在题材和构图等方面明显地受到韦斯特的影响。早期的美国画家伦勃朗·佩尔(Rembrandt Peale)也曾经来到巴黎参观卢浮宫并为很多当时艺术界的名流绘制了肖像画,其中有雅克·路易·大卫和乌东等人。

     另外一个美国与法国之间的艺术交流的经典例子就是加特林。18455月,加特林从伦敦抵达巴黎,与他同行的是12位本土的印第安人,还有重达8吨的印第安帐篷、棚屋、北美印第安人的手工艺品和艺术家本人的540幅画作。加特林与他的“印第安画廊”(Indian Gallery)在巴黎呆了近3年的时间。路易·菲利普对美国艺术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热情,重要的标志就是加特林受到邀请在卢浮宫的大宴会厅(the Salle des Séances)当中展示他的绘画作品。

作者:愚人节的梦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