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3分钟小视频逛西岸博览会】 走进卓纳画廊

2017-11-09 19:04

  卓纳画廊将于明年在香港开设新空间,本次参展2017西岸艺博会是“特地把艺术家们的作品带到上海,介绍给让大家认识,”卓纳画廊高级合伙人Christopher D’Amelio表示。

  从今年卓纳画廊带来的作品可以看到,着重展出了极简主义创作以及抽象雕塑作品的西方著名艺术家。现场还策展了德国摄影艺术家沃夫冈·提尔曼斯(Wolfgang Tillmans)的个人展,展出一系列他最为精彩的摄影作品。提尔曼斯今年刚刚于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及巴塞尔贝耶勒基金会举办大型个展。

  此外,还能看到极简艺术大师丹·弗莱文(Dan Flavin)、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约翰·麦克拉肯(John McCraken)以及刚刚于威尼斯双年展代表瑞士馆展出的卡罗尔·波威(Carol Bove)作品。现场还能看到欧洲具象画派代表人物米凯尔·博伊曼斯(Michaël Borremans)和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约瑟夫·阿尔伯斯(Josef Albers)、拉乌尔·德·凯泽(Raoul De Keyser)、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Felix Gonzalez-Torres)、弗瑞德·桑德贝克( Fred Sandback)、沃夫冈·提尔曼斯(Wolfgang Tillmans)、乔丹·沃尔夫森(Jordan Wolfson)的作品。

  沃夫冈·提尔曼斯

Wolfgang Tillmans

《Sendeschluss / End of Broadcast X》, 2014

171 x 252 x 6 cm, Edition 1 of 1, 1 AP

Wolfgang Tillmans

《sea of light》, 2008

200.98 x 138.75 cm, Edition 1 of 1, 1 AP

  沃夫冈·提尔曼斯(德国,1968)是一名卓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深刻地改变了当代艺术的范畴。从1990年代早期开始,他的实践就开始集中呈现摄影中的一种新的主题,将社会批判与亲密感和游戏性结合起来,向现有的价值和等级制度提出质疑。通过对体裁、主题、技术以及展览策略的整合,他拓展了摄影这一媒介的传统处理方法。他的实践至今仍在持续地回应着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也即在这样一个图像愈加饱和的世界里创造图片的意义。2000年,提尔曼斯获得了由伦敦泰特美术馆所颁发的特纳奖,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位摄影师和第一个非英国藉艺术家。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2017年6月11日开幕的展览是提尔曼斯作品的一次大型研究性展览。同时,艺术家也在美术馆的油罐空间展出了一个为期十天的新的沉浸式装置,呈现了他的音乐和录像作品。2017年巴塞尔贝耶勒基金会也曾举办的提尔曼斯大型个展,这个展览也成为了该机构关于摄影这个媒介的首个综合研究。

  吕克・图伊曼斯

Luc Tuymans

《The Arena IV》, 2014

170.2 x 247 x 4 cm

  吕克・图伊曼斯(比利时,1958)常被认为对1990年代的绘画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不同主题的讨论,艺术家用自己的作品宣示着绘画在当下的现实意义。图伊曼斯的作品安静、克制、有时又令人不安,其中不仅有对历史及其表现问题的探讨,也有以一种陌生怪异的方式对日常的呈现。他的作品利用已有的图像,在表现上常常会略微失焦,色彩质朴且取自现实。他早期的作品素材多来自杂志图片、绘图、电视片段和宝丽来照片,而近期的图像来源则包括从网络获得的材料以及艺术家自己的iPhone照片,他将这些素材打印出来,有时还会对其重复拍摄。

  米凯尔·博伊曼斯

Michaël Borremans

《Black Mould II》, 2014

200 x 120 cm

  米凯尔·博伊曼斯(比利时,1963)因其难以被简单解读的具象绘画而闻名。在他的作品中,人物常常呈现各种怪异的姿势或场景,他们的脸也不会面对观众。艺术家对一些细节——如头发、衣物和物件的细致刻画常常让人联想到静物,同时他的风景画看上去极具象征意味。博伊曼斯绘画中对明暗的强烈使用常让人回想起老一代艺术大师,如伦勃朗和弗朗西斯科・戈雅,也会让人联想到摄影、剧场和电影的语言。卓纳画廊香港空间将于明年1月27日以博伊曼斯的全新油画展开幕。

  约瑟夫・阿尔伯斯

Josef Albers


《Homage to the Square: Tropical
》

102.9 x 102.9 x 3.2 cm


1968


Oil on Masonite

Courtesy David Zwirner, New York/London

  约瑟夫・阿尔伯斯(美国,1888-1976)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抽象画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设计师和教育家。阿尔伯斯的艺术生涯聚焦于对色彩与空间的知觉特性的研究。他利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探讨颜色交互的效果,在这种互动中,我们对某种颜色的视觉感知会被相邻的颜色所影响的。阿尔伯斯对于色彩的精确使用也制造出许多有趣的视觉效果,比如画面上那些看似突起或陷落的色块。

  丹·弗莱文

Dan Flavin

《untitled (to Mr. and Mrs. Giuseppe Agrati)》, 1964

244cm high, Edition 3 of 3

  丹·弗莱文(美国,1933-1996)是美国极简主义艺术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创作体量庞大而构思缜密的装置作品,并且称其为光和色彩的“情景”。 弗莱文在职业生涯中一直尝试塑造灯光,以创作和重新诠释空间。

  唐纳德·贾德

Donald Judd

《Untitled》, 1989

30 x 120 x 30 cm

  唐纳德·贾德(美国,1928-1994)是二战后的美国杰出艺术家。他的作品定义了极简主义艺术,然而这一标签却受到艺术家的强烈反对,因为他认为这个标签缺乏具体属性。贾德的作品拥有直观的气质,这在他对色彩、形式、材料、空间的创作中可见一斑。贾德的意图在于创作一种直观的物理“存在”,而不需冗繁的哲学阐释,因此,他回避了再现雕塑中的经典理念,转而以严谨的视觉语法去创作清晰和明确的物体。

  约翰・麦克拉肯

John McCracken

《Particle》, 2005

66 x 30.5 x 20.3 cm

  约翰・麦克拉肯(美国,1934-2011)在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就读加州艺术与工艺学院(California College of Arts and Crafts )期间,开始发展他早期的雕塑作品。在实验三维画布的同时,艺术家也开始使用工业材料(包括复合板、喷漆和着色树脂)来制作物件,创造出了他标志性的平滑高反光表面。

  谢丽·利文

Sherrie Levine

《Beach Ball after Lichtenstein》, 2015

39.4 x 40.6 x 38.1 cm

  谢丽·利文(美国,1947)的作品和后现代的许多核心原则交织在一起,挑战了作品的原创性、真实性和同一性等理念。上世纪70年代末,她开始利用如摄影、绘画和雕塑等各种媒介进行创作,形成了她独特而复杂的作品风格。她的许多作品从现代主义潮流中直接挪用,而其它作品则更侧重于参考历史题材而非具体对象。利文早期的一些作品被纳入1977年由道格拉斯·克林普策划的展览“图像”中,此次在纽约艺术家空间(Artists Space)的展览被用来定义“图像世代”——一群检验图像之下结构意义的艺术家团体。

  卡罗尔·波威

Carol Bove

《with a heart of gold》, 2017

96.5 x 45.7 x 36.8 cm

  卡罗尔·波威(美国,1971)以集合了既有物和手制品为一体的艺术创作而闻名。她的雕塑、绘画和印刷品广泛地融入了当地的、工业的和自然的物品,揭示了这些物件诗意的一面。今年,波威被选为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瑞士馆的参展艺术家,她以呼应瑞士艺术家阿尔伯托·贾科梅蒂(1901-1966)珍贵遗产而进行了特别创作。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