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北京匡时春拍 | 当代进程:大尾象工作组




“大尾象工作组”成立于1990年代初中国南方的城市广州,这个小组的四个成员均直接用都市的元素如建筑工地、街道等等进行创作。他们的作品常常是在某个工地里作的装置或直接在公共空间中展示的行为。他们常常就地取材,用充满激情、想象和批判的姿态揭示在都市急速膨胀的过程中所隐匿的另一面。


“大尾象”成员在梁钜辉工作室合影,左起:陈劭雄、林一林、徐坦、梁钜辉



据说“大尾象”名字的由来有些偶然。本来是想找一个四不像的名字,原本想的是“大犀象”,不料写的时候将犀牛的“犀”写错成了“尾”字,结果就变成了“大尾巴的象”,从此一个在世上不存在的动物名字命名的“大尾象”就一直存在到现在。

 

大尾象“没有空间”展海报,1994年


大尾象在组织方面也有其独特性。作为中国南方最重要的艺术小组,置身“双重边缘化”地带的“大尾象”以保持个人独特性的集体行动方式。小组成员都有独立的空间思考各自的问题,只是大家所关心的创作主题比较接近,因此走到了一起。只有展览的时候才集结成组,平日都是各自分头工作。林一林将大尾象进行了升级:“‘大尾象’这个词就象西方古代哲学家对自然的最终解释是上帝这个词。这是一种理念起作用,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

 

梁钜辉行为作品《游戏一小时》


大尾象这只怪兽的孕育和萌发,恰好是在那个一切在被解构,一切在被重建的时期。1986年5月,南方艺术家沙龙在广州成立。从南方艺术家沙龙开始追溯大尾象自有其用意。南方艺术家沙龙以及1986年9月3日在中山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举办的第一回实验展可以算作大尾象工作组的前史。在林一林看来,南方沙龙第一回实验展对后来大尾象的实践产生了非常正面的影响,因为这让他知道“艺术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是如何产生的,”并且相对于在工作室画画,这种展览能够让艺术家“一下子知道自己跟社会的关系”。

 

林一林作品《安全度过林和路》,1995年


1991-1996年期间,大尾象在新型商业城市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文化宫、酒吧、大厦地下层和户外等临时空间,自主组织策划了五次展览;作品借用了西方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包括:装置,行为,录像,摄影,网络和绘画等。主题内容关注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爆炸型起飞,广州率先出现的诸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如:人口迁徙,文化危机,以及城市环境急剧变化等。

 

如今回看大尾象的作品,侯瀚如觉得与其说“大尾象”是中国的“达达主义”,他们可能更像中国早期一个真正的“波普运动”。又或者,大尾象并不需要以上所有的标签。就像策展人小汉斯在一次采访中问陈劭雄,大尾象是否有什么宣言,陈劭雄回答:“生活变化的速度快到了一种当你去想它、去讨论它的时候,它已经变了,所以不可能有一个作为未来的行为导向的这么一个宣言的可能性。”永远在当下,永远在发生,这也许正应了高名潞说的:“中国的现代性是永远的当代性”。

 

徐坦作品《新思想》


徐坦作为“大尾象工作组”的重要成员,他的作品几乎涉猎文字、图片、录像、行为、装置、网络等所有媒介领域,但他一直力图使自己成为一个反形式主义者和反逻辑主义者,他作品涉及的问题甚至比他使用的媒介更丰富:从性关系到国际冲突,从人类的权力历史到地缘政治,从城市文化到消费时尚,他将知识问题与艺术问题、理性元素和感性元素视为他工作价值中不可分割的两个维度,并善于在两者间保持一种适度的张力。

 

LOT 1852 

徐坦  三个渔民

1987年 布面油画 

170×165 cm

来源:亚洲私人收藏

出版:《画家》丛书第 11 期,湖南美术出版社,长沙,1990 年,p26

RMB 1,500,000-2,500,000


大众对徐坦的认识更多在其非架上绘画领域的创作,而作为其早期以绘画方式切入社会观察与思考的作品却极为罕见,亦是对贯穿艺术家工作进程的核心理念的早期实践之见证。《三个渔民》乍看之下会被其粗砺豪放的色彩与笔触所感染,而且是一种瞬时被带入时代感的引力,画面中渔民黝黑健硕的身材,被海风拂起的头发以及中间白衣女子望向画外的眼神都在一种动与静,浓烈与平缓,逼近与远去中充满冲突与平衡。正如徐坦在描述这件作品中提及关于渔民身后的影子的描绘,亦是在从平面中突破维度之概念。从另一个侧面也为我们认识徐坦彼时至今时的创作路径中的本源逻辑与思考线索提供了一个鲜活的画面。在剥离对社会时景的写实记录之外,徐坦已流露出超越视觉的创作模式的探索。

 

LOT 1853 

林一林  无题

2016年 纸本丙烯 

38.5 × 53.5 cm

来源:亚洲私人收藏

RMB 50,000-80,000


林一林与艺术家徐坦及已故艺术家陈劭雄和梁钜辉于1990年代在广州以“大尾象工作组”的名义举办了多场大型展览和活动。他的创作一直用“自身的介入”来探讨着城市、地点、制度边界以及人的意识经验等问题。他创作的核心观念是,通过在个体身上强行附加体力和耐力的挑战,实现了城市、政治和社会环境之于个体影响的转化。

 

北京匡时2016秋拍

郑国谷 布面作品《香港五号》

成交价 RMB 632,500


2010年左右,郑国谷在广州第一次看到了西藏唐卡,这一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所蕴含的奇妙力量对他产生了极大冲击,也吸引着他迅速投入到这项艺术的研究之中。随后,这一艺术形式也开始出现在其艺术作品中,这就是《幻化》系列,但他将唐卡的色彩进行颠倒重组,创作出的画面效果犹如照片底片一般,亦与《香港五号》系列、《磁振成影》系列等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用现代油画材料将人们脑海中已经定型的事物进行解构,建造一个全新视角下的全新的形象。与唐卡艺术不变之处在于佛像眉心间的能量,这也是作品精髓所在。

 

LOT1854 

郑国谷 紫外幻化 No.1

2014年 布面油画 

208.5×145.5 cm

来源:亚洲私人收藏

RMB 280,000-380,000


唐卡给人的第一印象大多是色彩绚丽、画工精致,但其最精华之处便在于佛像的眉眼之间,里面蕴含着一种隐秘而恒久的能量,影响着观者的身体反应,抑或“潜意识”。郑国谷就是借用这一力量,激发观者进入一种超验的境界—他们在凝视绘画时,会与作品产生共鸣,从而在精神进入一种均衡状态和接近于冥想的全神贯注,这个共鸣的过程便是幻化的过程。他彻底摆脱了艺术本身的固有界限,上升至精神层面寻求能量来源,这种能量也是郑国谷艺术中的“灵韵”。



百年艺程:现当代艺术专场

The Great Change: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视频制作:嘚吧视频


北京匡时2019春季拍卖会



预展


7月11日-12日



拍卖


7月13日



预展及拍卖地点


北京国际饭店 二层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9号)


 


专场安排


7月13日 星期六 


A 厅 

 

10:00 百年遗墨——近代名家书法专场 

13:00 近现代及当代书画专场 

15:30 半纸清风——成扇专场 

17:30 古代书画专场

20:00 澄道——历代绘画夜场

21:00 畅怀——历代书法夜场

 

 

B厅 

 

10:00 古籍善本

14:00 古雪今存——名人手稿信札专场 

16:30 珍藏威士忌专场

19:00 百年艺程:现当代艺术专场

 

C 厅 

 

13:00 方寸乾坤——印石篆刻专场 

15:00 神工妙造——瓷器工艺品、紫砂及茶香道具专场  

17:00 传承经典 酒久留香—— 酒久堂茅台红酒专场 

19:00 寻味求真——祺昌号茶事茶叶专场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电子图录



作者:北京匡时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