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面对质疑 孙原、彭禹解读“不在图像中行动”

2015-02-04 17:07

  艺术中国沙龙

  【视频】 孙原、彭禹解读“不在图像中行动”(上)

  【视频】 孙原、彭禹解读“不在图像中行动”(下)

  2014年12月中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佩斯北京和常青画廊同时推出了展览《不在图像中行动》,该展览由策展人崔灿灿、孙原&彭禹联合策划。展览脱离了过去我们常见的展览形式,拒绝图像性作品的出现,在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时引发业界众多质疑。有人说这是一次当代艺术的猎奇行为,也有人质疑参展艺术家的创作有表演的成分。1月28日下午,该展览策展人孙原&彭禹做客艺术中国演播室,面对业界质疑为我们解读了本次展览的背后含义以及作为当代艺术十几年火热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如何看待当代艺术发展到今天的种种现象和问题。

  艺术中国:本次展览脱离了过去我们常见的展览形式,拒绝图像性作品的出现,为什么要做这样形式的一个展览?

  孙原:艺术要介入当下的问题。在当代艺术里,我们需要不断追溯艺术的本源,寻找艺术最初始的动力是什么。当传统的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或装置都已经成为一个熟练工种的时候,可能就需要出现一种方式来提示艺术最原本的生命力在哪儿。它总需要找到某些方向,某种方法。这个方法不一定能成功,也不一定能持久,但是它是一种提示,它会把很多知识,很多思考更新一遍。

  艺术家、艺术家、《不在图像中行动》策展人之一孙原

  彭禹:中国当代艺术2000年以后,08年是一个高潮,进入到一个很商业化的状况。整个艺术市场和艺术商业对中国当代艺术侵蚀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我们一起策划这个展览的目的就是如何在这种资本主义侵入的状况下,能够提示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艺术中国:展览主题“不在图像中行动”,策展人为“图像”界定的范畴是什么?图像外的空间和可能性在哪?

  孙原:我们在艺术中所谈论的图像概念,或者说我们所说的这个艺术图像要区别于图像学里面的图像。它更明确一些,就是已经物态化,符号化或者观念化了的意念、想法。这些可能都已经成为我们过去的经验。如何能够摆脱这些经验,或者能够在这些经验里发现一些新的东西,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在图像中行动”的想法。

  彭禹:或者再扩展一点说,所有我们能够认识到的概念、形象或者材料、媒介都可以称之为一种图像。我们所说的图像不仅仅包括现在中国艺术市场上非常物化的,或者非常像当代艺术样子的一种作品,同时也包括大家所接收的某种观念,比如说你们说到的“非物化的作品”,这个“非物化”的描述就是一个观念,同时它也是一种图像。

  艺术中国:针对本次展览网上也有一些负面的声音,比如有些作品并非艺术家自发性的,仍然是有它的目的和企图,有表演或者与策展人共同策划而做的有意图性的行为,这样就违背了展览背后的初衷,两位如何看待这样的说法。

  孙原:首先,一个作品是你独立完成的还是跟策划人讨论、商量过的,这个重要吗?这个不太重要。作为一个创作者,他不是只有一种想法,他可能有两个或三个声音,三个角色或者几个人格同时在交锋。如果这个时候他有一个讨论对象的话,他会跟这个对象去讨论,而最终的决定是他自己来做的。在我们的展览当中,各种情况都有。有我们去找到艺术家,他已经做完了;也有只做到一半,没有钱了做不下去了,但是还需要一个挺长的时间持续,那么我们就支持他的项目继续完成。还有一些人他已经考察好了,但是没有钱启动,然后我们就选择这个项目,给他材料费支持他启动。各种情况都有。在这个过程当中,肯定会有讨论。但是我们在选择艺术家的时候,如果艺术家没有这个倾向,没有这种特点,我们根本就不会选择。我们一开始就是很谨慎,需要跟艺术家聊很长时间,了解他各个方面的创作思路,然后才一点点透露我们的想法。我们不可能去选择一个跟这个方向毫无关系的艺术家让他去创作这样一个作品,这太难了。

  彭禹:我们看了100多个艺术家,最后才选了34个,有小组也有个体。我们首先要选择他是做这样艺术的人,或者他是在思考这样方向的问题的人,才有可能进一步探讨。

  孙原:我刚才说到的那个问题,有的艺术家他的记录或者证据相对比较完整,因为有的比较好记录。有的人他做了决定可以记录下来,即便你不是为了做艺术也可以做完整的纪录。比如结婚,从头到尾都有录像,你说这个结婚是策划人从头到尾给他出主意吗?这个谈不上。那你说结婚是表演吗?那不是,他真结婚了。因为他意识到结婚要有个仪式,这个仪式也就意味着它跟日常的婚姻生活要有一个不一样的性质。所以需要一个特殊性,所以他设定了整个过程,并且请人拍了录像。同时这个展览里也有一些作品是没有记录的,也就是他发生的那件事没法做记录,他实在不方便做记录,那他就只能讲给别人听。我觉得这些情况都可以。他们都是真实发生在生活当中的。结婚仪式也是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他自己偷偷地去偷情了,他不能做任何记录,但是它也真实地发生了。这些都可以,都是我们选择的问题。

  艺术中国:展览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呈现了每个艺术家的一段个人谈话,在谈话中你们设定了哪些共同的问题。

  孙原:基本上是这样一些问题:如果没有这个展览,你做不做这件事?做完了这件事,如果不展出,你觉得可以吗?(展出这件事重要不重要?)还有就是你觉得展览、展示跟艺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就这几个问题。

  彭禹:实际上我们除了在跟每一个人聊他们的行动或者做法,他们不同的事儿或者聊艺术之外,我们会给每个艺术家差不多有这三个固定的问题。这并不是要得到某些标准的回答,只要它提供一种艺术家对于自己做这件事跟艺术之间的关系,包括这个事情和艺术史之间的关系,就是他的一个思考。我觉得这三个问题很重要。有的时候艺术家并没认为他把干的这个事儿当做一个作品做,结果我们选择了这个方式,然后他把这个东西拿出来。那么这样他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他就会想他的这些做法跟艺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来源:艺术中国-观点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