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栏】冀少峰:在追问与追寻中前行——读尚辉的《构建》

  2016年5月,《品图:冀少峰艺术批评文集》正式与读者见面。此书于2014年立项,经过作者两年时间反复推敲、修改而成书,内容分为“立场”、“品图”、“品书”三个部分。采取多学科的立场,运用不同的方法,并把问题置于历史的进程中,从艺术史上下文关系中发现问题,对当代艺术不同门类,不同方面的问题进行思考。

  更多内容尽在[雅昌冀少峰专栏]

  每次和尚辉相遇,不是在活动的开幕式上,就是在各类研讨会上,他总是急匆匆地来,又急匆匆地离去,忙忙碌碌的样子,在他的身上似乎总有忙不完的事儿。研讨会上的尚辉往往是言语不多,但发言时却能言简意赅,直抒心声,表达出独到的见解,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而没有人云亦云作不负责任状,扑面而来的是一派温润中和的气质。的确,尚辉给人的印象是内敛的,沉稳的,中规中矩中甚或有些羞涩。他为人处事低调严谨,遇事不张扬。与他面对面,他的从容、温和与淡定却又充满热情的气质在时时地感染着你,侵袭着你,这也使得他在60一代美术批评家中显得卓尔不群。

  其实早在和尚辉未谋面之前,我就读过不少他的文章,印象深刻的如《意象油画百年》,其扎实的美术史功底和独辟蹊径的视角,鞭辟入里的分析也让我从中获益匪浅。

  尚辉从民族文化的审美心理和审美结构这个视角入手,从历史的角度结合区域地貌、人文精神去追问、追寻中国油画的百年发展路径,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

  意象油画不是一种简单的风格或流派,它是油画这种能够揭示和显现西方文化精神的媒材,被中国文化心理和审美结构同化的一个过程和一个体现,它是西方油画被中国文化本土化的一个必然趋势,更深刻地说,它是中国这个民族社会与自然的意象,思维方式投射乃至转换到油画语言的审美结构中而形成的油画民族名片。其最大程度地深入和包蕴了中华民族的人文气质和文化心理。它凸显的是中国人的文化理念、人格境界和品位格调。

  《意象油画百年》还适时紧逼全球化语境下的都市文化心态,注重当代人文观念和现代视觉经验的表达。这方面虽然用笔不多,但对当代文化的关注,却也体现了尚辉在治学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的态度,及不断更新自我、构建自我的知识谱系的努力。该文发表后,意象一词开始在学界蔓延、流行,出现了诸如意象水墨、意象水彩、意象山水等等诸如此类的意象流。这恐怕是尚辉进行意象油画研究后所始料未及的。其对学界的震荡与冲击从中可见一斑。

  探寻尚辉的美术理论与美术批评的治学之路,不难发现,开阔的视野,真诚的追问与追寻,清醒的认识和独立的判断构建了尚辉的学术路径和学术品格。

  首先,尚辉的美术理论研究是建立在自身的艺术实践基础上,并结合自身的艺术经历,把置身于美术运动、活动中的感受与思考,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视角,对艺术的社会性、当代性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剖析,以此来构建中国当代美术的价值观与谱系轮廓。比如对于中国画的再认识,他认为新世纪的中国画为我们开启了一个新时代,把新世纪的中国画放在“一个塑造民族的灵魂,提升一个民族的精神,激发一个民族的创造力”这么一个高度,它体现的是中国画家的对于民族艺术的文化自信心。而本土意蕴作为当代中国油画的审美价值,则是和中国经济腾飞,综合国力增强和民族文化自信心的高涨密切相关,是得益于我们今天这么一个亘古未有的平和、深沉和稳健的文化心态。《不惑碑记》更是洋洋万言,激情飞扬,一气呵成,其间包蕴着深厚的本土情怀和浓郁的地域特色,把江苏国画院的整体艺术风貌放在了中国当代美术史的大背景下去考量追问,从而追寻为什么艺术的风格特征似乎总也摆脱不了与区域地貌、文化积淀和人文环境的联系。试想,如果没有美术学博士的扎实而厚实的学术积淀和博览群书,如果没有在南北美术馆工作的见多识广与视野开放,如果没有执掌这个体现主流价值判断的《美术》杂志的大局意识和宽阔胸襟,怎么能构建出如此有气魄而让人阅后顿觉酣畅淋漓和为之一震的又切入时代的主流价值判断与学术思想呢!

  其次,尚辉的艺术追问始终能够和时代发生紧密的关联,并随时代的变化不断深入。他的追问与追寻不仅能够始终站在学术的前沿,更突破了同辈人的思想框架与思想局限,因而,畅漾其间,时时能感受到思想交流所给人带来的阵阵的冲击。苦瓜和尚曾云“笔墨当随时代”,美术理论研究又何尝不如此呢!在他的成名作《区域地貌与中国山水画的风格及流变》一文中,他运用计量学的科学分析法,把风格流派的研究纳入量的科学分析中,使风格不再成为模模糊糊的概念,而成为可以触摸到的实体,并强调造型艺术风格及流派对于审美客体某些形式因素的依赖关系,及区域地貌对中国山水画史变迁运动和发展所起到的先导性影响。文中涉及物理学、气象学、地理学、地质学、人文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而各科知识的错综复杂无疑增加了尚辉立意布局的难度,如果不是建立在充沛的阅读量基础之上和凭借严谨扎实的学术深度与广度,是很难完成这么一篇至今发人深省的学术论文的。他游刃有余地穿行在政治、经济、文化、区域地理间,为我们构建了一派民族文化的审美心理与审美结构,从而为我们认识与了解新时期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想维度和思考视角。

  第三、站在世界文化的视点上,重新审视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逻辑。

  面对日新月异、异彩纷呈、热火朝天又热闹非凡的当代艺术现状,他既没有一味地跟风趋同附和,而是以一种追问极致的精神和少有的冷静态度,构建了一个丰饶的属于自己的精神领地,从中也让人们清晰地窥视到他内心深处的精神逻辑。由此,把中国主流美术批评价值观的声音和主流价值观进行的理性判断,推到了当代美术批评的前台。

  应该说,中国当代艺术的火爆现状固然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有关,但西方主流价值观和操盘手的幕后操纵也使当代艺术严重背离了其本身的艺术价值。而批评的资本化,不仅直接导致了中国当代美术批评堕落为艺术市场的营销同谋,更导致了中国当代美术批评家的集体失语和主流批评价值观的精神缺失。那么主流美术批评价值观究竟在何处呢?什么才是中国的当代美术呢?尚辉真诚地、平心静气地针对这些疑问与迷惘做出了这样的回答“中国当代美术批评所要进行的价值判断,当然不能仅仅依据西方意志中的当代艺术理念,中国当代美术批评所要进行的价值判断,更主要、更重要的是建立在满足中国当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与审美诉求之上的理论表述。而中国的当代美术,只有切入中国当下广阔的文化现实,远绍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脉并发生新的化合,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当代艺术”。如今,面临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中国当代艺术也渐趋平静下来,当我们重新审视回味这几年当代艺术的发展逻辑时,我们更深深地感到“塑造国家美术形象,提高中国主流美术的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步入全球化的快车,不仅是当务之急,更是我们不断追寻的终极目标。这种清醒的思考,追求本真的精神不能不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今天的艺术发展现状。

  由于尚辉最初工作的重心偏于江南,对于区域美术史的研究和个案研究多是他的视线所及的范围,难免带有明显的地域色彩。但伴随着他来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种局限也自然迎刃而解,他的学识、视野、立论、观点更具有深度和广度,也更带有一种公共性。

  如今,这些散见于不同时段的各类艺术报刊上的文章将结集出版,这既是尚辉孜孜矻矻、不断前行的身影,也是对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思想流变路径的记录,更是尚辉美术理论研究与美术批评的一个阶段性总结,我们期待在艺术与人生的追问与追寻中默默前行的尚辉能走得更远……

  2009年3月18日凌晨于石家庄43中

  刊载于《美术之友》2009年04期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冀少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