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专稿】南张北溥“携手”跨年,到南博一睹大师风采

2019-02-03 16:07

s4kD27YBpLG1yZzwiUMYMXZ8bGkZvSfyHgRd4F4t.jpg

    2018年12月,“南张北溥”——吉林省博物院藏张大千溥儒绘画特展在南京博物院艺术馆21号展厅正式启幕。

    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张大千与溥儒两位先生都给后世留下无穷宝藏。对于中国画的改良,张、溥二位先生有别于徐悲鸿先生的借鉴西方绘画,提倡中西合璧,而主张从认识、继承我国优秀传统绘画出发,来发展、弘扬中国画艺术。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他们各自确立鲜明的艺术风格,取得了杰出的艺术成就。早在1935年,于非闇即在《北京晨报》发表文章,合称二人为‘南张北溥’。 

qIeqVNRc7ksJ5vNqnhNRspbrJeDFtA54ksPd1XYm.jpg

k9YIhNGNys9cRFElsyjg7EgqVDDJfqFQa4UaxHWU.jpg

B5yOqya41KylrRGdcAB5t1tVpdljDpB2bp55ye9A.jpg

展览现场

五百年来一大千——从清新俊逸到古拙质朴

    本次展览的展厅分为2个部分,进入展厅的部分展示“南张北溥”中张大千的作品。张大千是天才型画家,他的作品集文人画、宫廷画为一体,又从敦煌壁画中汲取营养。其作品题材包括: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书法劲拔飘逸。张大千的画风,在早、中年时期主要以临古为主,从明清直追到隋唐,逐一研究先贤们的作品。对八大和石涛的研究最为深入,以致于他临摹的作品达到乱真的地步。徐悲鸿曾赞誉张大千为:“五百年来一大千。”

43xMxBdjWsJ4BD35c1FAcfBNKdieGLrIeLkTHf1R.jpg

张大千    华山图    90.5×26cm    1934年

h48kGlr6G54KxOnB6KIamssWC0N8es1R1RGtOTOp.jpg

华山图局部

      张大千早期的作品风格“清新俊逸”,他在对古画的临摹中把握中国绘画的规律。这幅《华山图》为其1934年所作,1934年9月至10月,张大千与他的二哥张善孖到西岳华山游玩,他们遍登华山五峰,四处探幽索奇,沿途写诗作画,后来写出勒《华山游稿》。

lnOgKOEdGnAprKLuQWKJOm9g3FD9OLuJX6v3mamr.jpg

张大千    山中独步    100×48.5cm    1934年

    同样是作用1934年的作品,这幅《山中独步》相比《华山图》则显得“雄奇率意”,在张大千的众多绘画题材中,“高士图”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多见的一个题材。张大千喜欢画高仕,他常把自己喻作高士, 以简练的笔意勾勒高士容貌, 这种对高士的向往, 是张大千向往桃源隐逸生活的一种情思的寄托。

zRgicV2pc22SO0BVpXtJQyLYguC8zr6X7Utx0AGk.jpg

张大千    赵侠意词意图    97.5×36cm    1935年

    这件画于1935年的作品是张大千画的宋人赵师侠《水调歌头·春野亭送别》的词意图,这件作品采用“一水两岸”的构图方式,将近景与远景分开,全图采用浅绛着色,平淡温和。画面右侧长题赵师侠词原文,词意与画意交融,意蕴悠长。

khbVEq6kL1Yu8egVaLUiv7srft8F904WVORw4Fhi.jpg

张大千    严陵秋色图    119.5×51cm    1934年

K7h1F1cLGQjcYrbIVpWIafs5t0SPZkQ1guWRe6Pi.jpg

张大千    古松栖鸦图    126.5×47.5cm    1936年

    在中国画史画松、鸦一体的作品并不多见,目前已知的有新罗山人华喦的《枯树寒鸦图》,与华喦不同的是张大千这件作品是在学习了边景昭和陈洪授的笔法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从这幅作品也看出张大千对古人笔法研究的非常深入。

VPwA9SfmDX8OT5Myt03VdwFLsbxSxMhZUa5Givk4.jpg

张大千    醉行图    113.5×43cm    1944年

    这幅作品是张大千40年代的作品,经过1940—1942年这三年代敦煌面壁,张大千对线条代理解已经更加深入。画面中,高士衣纹代处理线条挺拔流畅,背景处山石使用斧劈皴。整个画面古朴,已经有不同于早期古雅娟秀的风格的特点。

c2aNUjn2VEmSkqsoojLcZwkOw6ypcGRu1g4YOLxU.jpg

张大千    抚松高士图    77×41cm    1946年

    这件作品是张大千1946年所作,相比同时期代其它作品,这件作品用笔率意简朴,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高士抚松的场景。这件作品充分展示出一个笔法功力深厚,深得“骨法用笔”奥义代张大千。

Lkag8iKCq63hBqd9sVTaeKXH8BwLcFSmjeMyg6Hu.jpg

张大千    松溪觅句图    50×96.5cm    1944年

    这件作于1944年的作品是张大千人物画的代表作之一。张大千高士题材的作品在人物画中, 占了很大的比例。张大千笔下的高士形象, 是将石涛等古人笔下的高士变换成自己概念化的图式, 置于山水林泉之间, 或表现其幽思抚琴之状, 或以高古风格表现其华丽雅集之场景, 进而追求向晋唐乃至“逸格”的靠近。

8kyJghEToFKQktYfnkJXFIf6bLO6aLnCRiSunCW1.jpg

张大千    峨眉一角    130×39.6cm    1947

yQNlBDGJvBieKh8ZmKtT8WAKS0P0ygddbiDaSMK1.jpg

峨眉一角图局部

    1947年张大千所作的《峨眉一角图》气势恢宏,无论在构图还是用笔上都体现出张大千对古人研究之透彻。张大千一生多次往游峨眉山,在其艺术生涯中峨眉山给予了他丰富的创作灵感,即使是在去台和侨居巴黎期间,张大千仍创作了多幅有关峨眉山的画作,而峨眉山也成为张大千一生反复描绘的母题。

k7wGGsqfOUk5OCo9d7Mvjq6LjlAqnY6j69D0auml.jpg

张大千    仿宋林椿花鸟轴    115×37cm    

CsbKGHfVvf4jVJmZ8qBwBm2zOOnUUiOJueGYHRjD.jpg

张大千    仿元人笔意山水图    44.7×57.2cm

    张大千一生作品风格多变,早期画风“清新俊逸”,中期“瑰丽雄奇”,60岁有“苍深渊穆”之境,80岁后气质淳化,笔简墨淡。本次展览策展人庞鸥说:“本次展出的这批作品,都是张伯驹先生他们这一批老一辈的收藏家们购买的。主要是以早年和中年的作品为主,其中张大千的作品基本是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中期的作品。所以,本次展览中就没有展出张大千晚期的比如泼彩那样的作品,但是通过展出的这些作品,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张大千作品在早、中期明显的变化过程。”

UEyyjXRb4JBfkIhnmDVeIe0tSX1FFpTEyqlhWsMz.jpg

jfDMorJwp8T2EB1wszeWlBfKGI4HmMIsDwLCGptt.jpg

IHIcevgfuh6IlaSpAVULQeGGwqSQxNovFNmKvT1N.jpg

展览现场

“旧王孙”的笔墨世界    

    “旧王孙”是本次特展另一位主角溥儒的一方印,而展厅的第二部分就展示着他的作品。溥儒字心畲,又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他是道光皇帝第六子恭亲王的次孙,姓爱新觉罗。溥儒自幼饱学,专心研究文学艺术。溥儒晚年在台湾对弟子说,如果有人称他为画家,不如称他为书家,如果称他为书家,不如称他为诗人。本次展览策展人庞鸥说:“溥儒先生因为他的身份,他的地位都不同于一般画家,使得他在进入中国画的时候,他的格调是比较高的。跟一般的画家在进入中国画的时候是不同的,可能在中国画的改革上他没有特别激进。总体而言,中国画对他来说早期是一种修养上的怡情。”

IpzkwydGJZwKbC2qiaWgLjEeyNVKra9CfnChK6O9.jpg

溥儒    观音大士像    71×33cm    

lSA52zQqec395g8FnPHtxNXGdu9r98ZHRCOqVLRJ.jpg

    溥儒    李香君小像    78×36.5cm

    李香君是孔尚任《桃花扇》中的女主人公,溥儒用白描的手法绘制来这件仕女作品,传承来明清以来仕女画的特点,而溥儒的书法则学柳公权、裴休出。行草学二王、米芾,飘洒畅酣。根据杨寿枢的题跋可知,这件作品是溥儒绘制之后用于聚餐游戏时大家取乐,后由杨寿枢得到。

    

khSydJ3q3dDFI0SuPJu4aQwzjGtmFAytiwwpGOKv.jpg

溥儒    秋荷鹡鸰图    72×27cm

    在溥儒的作品中此图是比较少见花鸟画作品并以写意的方式刻画出秋雨之后的荷塘,突显出荒寒寂寥的文人心境,一只鹡鸰鸟立在荷上体现一种秋雨后寂寥的“旧王孙”的心境,整个画面凄清潇散。

    

Z5NHDXetdBdV3BQ1y736VhAijug2H6VUh7DoFKkK.jpg

溥儒    夕雪图    44×39cm

ePbSOnCqsREjHV0H3oMRYROKXfJ4v4lzQ4aJdASm.jpg

溥儒    群峰积雪图    32×100.5cm

    这两件描绘积雪的作品体现出两种不同绘画风格,《夕雪图》带有北宋李成的树的画法,比如树枝的蟹爪状,整幅画面气势开张,意境深邃,采用的是山水画中平远类构图。而《群峰积雪图》则采用五代董源的画法,比如山顶苔点的运用,比如构图方式都让人想起董源。由此可见溥儒对中国传统山水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8Q07zWFwRmYkg9yszL2QI48B1UJeo738lB0xhsg9.jpg

溥儒    独往寻秋图    129×33cm

    这件作品可以看到溥儒作品中马、夏的痕迹,“夏半边”的构图方式加上有力的斧劈皴,使之颇有宋画遗韵。画面表现秋风萧瑟,山间独步的场景,和“停车坐爱枫林晚”的豁达相比,这间作品体现的更多的是一种淡淡的落寞。

ZDH42hnWAdcSRB0174EFQS8mnZ9hlmF76d0WVWSY.jpg

溥儒     青绿山水    167.2×40.5cm    

PVnbLs4NS1xlJztnPWlwJ1ODO3ps1twQ7DABkR7b.jpg

作品局部

    溥儒的绘画并无固定师承,他学画皆从古画中来。历代皇室画家,如李思训父子、赵伯驹兄弟、赵孟俯,都擅画青绿山水,而且成就很高。因皇室子弟自幼长于富裕优雅的环境中,山水画的风格,便多倾向于细致、华丽或金碧辉煌。溥儒也擅长青绿山水,不过他的设色法以色不掩笔墨的小青绿山水为主,兼具院画风格的工细严谨与文人画的典雅脱俗。

CQxneMKuXAghxhTXZxOEaa3QXJQ3eJAX4mdTFJah.jpg

8J79X6LfUJGtbb8Ju97Yu1dJ02t6EZwlsJKSjMRi.jpg

展览现场

    策展人庞鸥先生表示:“我觉得在这样一个展览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画史上赫赫有名的两位大师对中国绘画的不同姿态和不同感受。展出的作品基本也呈现出两位先生从传统中去获取、学习的一个阶段。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张大千在对传统的吸收上已经能够产生阶段性的变化,他在求变。溥儒先生,由于他身份的原因,所以他的作品主题体现在对前人的传承以及常人难以企及的格调上。”

    本次展览持续到3月17日。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