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云雕塑|实验空间·人物随访】千万别千万次—康靖个展

编者按:实验空间·人物随访”聚焦于当代雕塑领域中青年艺术家的个展,具有实验性的群展,著名艺术家的大型美术馆个展,以及相关的策展人、学术总监、机构负责人。

这里向大家推荐的是前述第一种类型的展览消息:2020年6月3日,康靖在墨方空间“千万别千万次—康靖个展”开幕。

康靖早期(2008年)的观念性的行为和装置作品,从身体出发,联系与世界的关系,即梅洛-庞蒂“世界的问题从身体开始”。之后逐步走向雕塑基本元素的再探讨。2012年始,康靖开始了以树为母体的雕塑系列。创作时,他将树木看作自然的身体并将自己肉身经验投射其中,尤其是“树枝”系列带来形式结果的不确定性,把树枝的负形实体化的过程中,进行了各种材质的拼接实验,对负形进行“阻隔”与“包围”,从而产生了“造型”,此造型是“做”之前不可预知的,这恰恰体现了艺术家身体力行的必要性。作品从不确定走向不确定,是对观念主义“完成既定方案”的反思。主题“千万别千万次”也是对极简主义去中心化“一个接着一个”的回应。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220da67f8591a9a5aa627485a70db5a3/220da67f8591a9a5aa627485a70db5a3.jpg

展览海报,图片由艺术家和墨方MOCUBE提供


2020年6月3日,“云雕塑”的艺术记者在墨方MOCUBE(以下简称:墨方 )的布展现场,对艺术家康靖、墨方负责人何脉进行了“随访”,下附近期整理的视频和文本


随访艺术家:康靖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6a65d22e6ca308860d45c4cd6487f5e4.jpg

艺术家康靖,2020,图片由艺术家和墨方MOCUBE提供

Q:你是如何运用、控制及参与展览现有的空间的?
康靖:原先我了解这个空间,然后有一个设想是两条线索:一个是静,一个是动。“动”的我想是把展览机制和作品制作有一个结合;第一空间的一楼是一个狭长的空间。我把这些作品的内部空间掏空,它有一个内外的关系,在这个空间里边展示特别合适,展示的方法基本上是一个沙盘的概念。我们去看楼房、楼盘的时候,它里边有树也有建筑之间的这种感觉。我觉得树扮演的角色或者说跟建筑的关系,我是从那个里边得到一个启发和启示来做这个作品。布展的时候试了一下,看看效果合不合适,做了一些微小的调整,就是现在这个面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f1c7c6f382db1a49c0db770142f70497.jpg

第一空间一楼现场,2020,图片由艺术家和墨方MOCUBE提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01c14a6a93d7c13749efe844fce41d52.jpg

第二空间作品实施现场,2020,图片由艺术家和墨方MOCUBE提供

Q:据我所知您这八年来一直围绕树和树枝进行了大量的雕塑实践,请你谈谈你的具体想法?
康靖:2012年开始做树的时候我是这样想的:当时因为经常我们做的是人体或者说是团块的东西,雕塑擅长做的一些题材。后来我专门找了一个树的题材,我觉得树枝它枝枝杈杈的,用雕塑来做是它不擅长的。当时是想倒逼出来一个我把我之前做过的,抛开那种我所接触过的训练方法,看看能不能有一种我自己想出来的一个方式来做树。等于说我通过这个题材能不能倒逼出来一种独特的语言,比如里边做森林,空间怎么处理,这里边都是问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14ad67b60bcc24c22ecb0932b60e77a8/14ad67b60bcc24c22ecb0932b60e77a8.jpg

康靖《森林1#》,铸铜化学着色,20 × 16 × 18cm, 2012,图片由艺术家和墨方MOCUBE提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fe4de0b44f5f51a36c7138c62924be5d/fe4de0b44f5f51a36c7138c62924be5d.jpg

康靖《互联纪14#》,树枝、纸黏土、麻 ,210 × 120 × 63cm,2017,图片由艺术家和墨方MOCUBE提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badd60eb51518c90e001d08b7f271fbf/badd60eb51518c90e001d08b7f271fbf.jpg

康靖广州“溪流域驻地开放展”现场作品,树枝、废旧木料,最大单件尺寸500 x 280 x 300cm,2018,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也不是我一直坚持要做这个树,是因为我觉得里边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这几个,我是到了新的工作室之后,它周围有一片树林,那个树林是因为它要修路,修路的时候是按棵数来赔偿树的损失,所以种得很密。种得很密之后存活率没有那么高,所以我就收集了他们枯死掉的树放在工作室。那一段我正在做“森林”的题材,也可能是我觉得这个问题有关联性,后来做着做着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个树枝放在工作室铺开,随时有可能把它踢断,它是很脆弱的感觉。其实它是自然当中来生长出来的一个形体,它在空间中生长,它生长的时候可不可以理解为树其实是自然的一件作品。在这种情况下,我来看这个树的时候,我是一个观者的角度,然后就着树做作品(又转换为创作者的角度)。其实包括我们看待事情的方式,基本上是从小受到的影响,包括我们对自然的学习过程,这都是一个潜在的影响。这种潜在的影响是树的一个生长的造型,可不可以顺着它这个造型来做东西,向它学习或者说是应物象形的一个方式。应物象形我们知道是从画论里比较熟的,最初是庄子在说“应物”概念,我们看到万物,它其实是一个世界观,而不是人作为一个完全的主体去主宰或者是什么的。其实是自然的力量在作品里边,我想把它变成一个相对主体的一个角度,或者说它的一个位置来做这批作品,这一个系列的作品,它一做就做了八年,时间上因为中间也不是说没有做其它的实践,但是这个始终是一个事,就是说我可以深入地、不停地在挖掘在做它,是因为我觉得它老有问题,我没有解决,那个问题是新的问题,比如下边那些空间的作品,它树枝在那个里边它有点儿像骨架,然后我把它做出来的时候,你觉得它像一个人身上的器官、脏器的感觉,它形成了内外的空间,在展厅里狭长的展厅空间里边它有多重的关系,这是我觉得在布展的时候,我感觉提前有一个这种想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f8f32589914af57e2f583c4b5b13fb9d/f8f32589914af57e2f583c4b5b13fb9d.jpg

工作室旁边的树林,2013,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175af36b7dcba3175c7dd71e583f95d2/175af36b7dcba3175c7dd71e583f95d2.jpg

康靖《森林 4#》,玻璃钢着色,57 x 69 x 51cm,2013,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再一个是树。之所以做它也有一个比较深层的,跟我的成长也有关系。我小的时候我爸是那会儿他做木匠,他做木匠很多的活都是手工去做。比如说我得帮他扶着,一个板子的粘接,或者是没有现在这种机器的生产量,没有现在那么方便。一个板子没有那么大怎么办,用一个个小板子把它拼接起来,粘起来,这时候我得帮他扶着。这个事情对一个小孩来讲很枯燥,当时我就在想这个板子为什么非得是平的,它怎么不能歪歪扭扭的这种造型?后来我做那一批作品的时候,其实我就在想跟这个记忆有一定的关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105/cfa8a3c56e180b3459fb36d12950914f.png

康靖《互联纪-脊》系列,枣木、香樟木、丙烯,2019,图片由艺术家和墨方MOCUBE提供

另外一个就是说我个人的性格是比较闷的,比较静的,做树的时候我可以面对它来做,它的形体的成长。它遇到一个阻挡的时候,比如说在一个建筑的旁边如果有一棵树,或者是石头旁边有一棵树的话,它就会根据石头的造型会有一个弯曲。特别像我的性格,我的性格来讲不是特别蛮硬的那种性格,是有时候或者说有点儿软弱,这都有可能,这个时候但是我又不想去跟你硬碰硬的去对抗,怎么办呢?那就是说我绕了一下,但是还是往大的方向上去走,所以我觉得这个树跟我有一种亲切感,这可能也是我一直在做树,它有一个深层的原因,就是跟我有点儿关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44fd4c0c583fe1f275b6da30fd926864/44fd4c0c583fe1f275b6da30fd926864.jpg

康靖在工作室,2018,图片由艺术家提供,拍摄:银坎保

Q:请你具体谈谈这次展览的核心指向是什么?
康靖:这次不同于以前,以前我做的雕塑,做雕塑的时候,用的方法就是模仿自然,但是这个就是如果把树枝比作自然的话,那它其实是我在树枝的指引下,在跟它合作来完成作品的造型,然后出现新的情况,有3D打印的,我就是用它工业的这种机制,我的手完全不参与了,然后跟自然的树枝它们的那种结合,这是我这次做展览的时候就特别要强调的,就是在那个空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6e989f56f1d97ef59b625648d073eef5.jpg

第一空间二楼现场,2020,图片由艺术家和墨方MOCUBE提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105/ce78c270760eed803f1f5c6a54b6b30e.png

康靖《互联纪-母体1#》,光敏树脂、木,25 × 22 × 24.5cm,2019,图片由艺术家和墨方MOCUBE提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45822228a8e638ee4ca7174905b1c451.jpg

康靖《互联纪-勒》系列,废弃铁丝、纸粘土,2019,图片由艺术家和墨方MOCUBE提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e24a7edc71303669d282277df265bf01.jpg

康靖《互联纪-脊2#》,果木、纸粘土,50 × 40 × 13cm,2018,图片由艺术家和墨方MOCUBE提供

然后在这边就是说现场制作的过程当中出现的一些情况必须我来首先提前我有一个设想和设定,最终这个作品要做成什么样,我们沟通,然后包括过程当中出现的新的情况,这个都是我自己去解决的,或者说理念上,或者说方法上,以及到最后呈现的一个效果上,面对新的情况当然去解决它。
还有一个我们打拳的时候,打拳的时候这次疫情的具体感受(其实是个翻新作品)这个作品是06年、07年的时候,我当时是用相机来拍,但是因为展览筹备的过程当中就是疫情出现了,疫情出现的时候,我的感受,我觉得可以把这个作品要重新做一下,只不过我做的时候是用手机来做。手机来做我当时的感受可以通过信息源就是手机然后去实现它,实现它之后比如说我们在出拳的时候我打的是空气,这个敌人是一个假想敌看不见的,但是它又会特别消耗自己,这个是我之所以在现场来做的一个直接的原因,它也涉及到比如说我做的这些立体的作品,包括前边把空间掏空,它有空和实的这种转换,以及我在做的过程当中主体和客体的转换关系,这都是这次的一个算是理念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4db3995cba2c11d0e380a0817b8906db.jpg

康靖《无题》,行为视频,1920 × 1080,2020,图片由艺术家和墨方MOCUBE提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7a28199a24f241ac9fb27e6f9d02db32/7a28199a24f241ac9fb27e6f9d02db32.jpg

康靖《无题》视频截图,1920 × 1080,2020,图片由艺术家和墨方MOCUBE提供


Q:请你谈谈此次展览在材料、媒介和空间处理上的新意?
康靖:材料这次挺多的,树是主要的,有木材,木材有实木的,还有复合板,有纸黏土和麻在那个空间。还有3D打印出来的光敏树脂,包括浮雕上的丙烯,我把它也当做一个材料来对待的。还有这个空间里,那个空间是现场实施的水泥也是材料,跟以前做的不一样,对我来讲空间上这次用了两个空间,两个完全独立的空间,那边的空间是分上下,这边空间是里外连接的,这个空间在我布置展览的时候怎么用它,就是那边那种狭长感、压抑的感觉很适合来展把内部掏空的那一系列的作品,因为有内外的关系,正好在比较狭长的空间里边形成内外关系和压迫的感觉,那个作品做出来的感觉特别像内脏器官的感觉,树枝在那边体现出来有点儿像骨架,整个空间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腔体的感觉,像我们进入到身体的内部,在里边又建构了各种器官。
这边的媒介,在里边有现场做的一个影像作品,我用的其实就是手机,手机既是我制作作品时候的一个工具或者是说录制的工具或者是做作品的工具,其实我理解它是我身体的一个器官,因为现在手机几乎成为我们外置的一个器官,我们手里随时离不开手机,这是我之所以拿它来打拳,它本身在录,就把它当做一个外在器官的感觉。包括它的背后也用录的这个东西来播放,我觉得它就是有必然的一个形式上的需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105/da301298e884d5609880cfd69e789474/da301298e884d5609880cfd69e789474.png

第二空间现场,2020,图片由艺术家和墨方MOCUBE提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105/e8bfbb97031c4a92fdb0d85312437e3f.png

康靖《互联纪-盈》系列,木,2019,图片由艺术家和墨方MOCUBE提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105/b2cf85553f62168b9da132c21ba7ac50.png

康靖《互联纪-脊》系列,枣木、香樟木、丙烯,2019,图片由艺术家和墨方MOCUBE提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a908a73ddf3f00b52392928fcc896cf5/a908a73ddf3f00b52392928fcc896cf5.jpg

康靖《互联纪-勒3#》,砖、混凝土、腻子、乳胶漆,198 × 220 × 135cm,2020,图片由艺术家和墨方MOCUBE提供

这边是从开始展览才开始做。随着展览的推进,每天都在变化,这个过程当中我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因为以前我做作品都是自己来完成,在这个时候,有工人师傅来参与制作,我必须提前想好,应对一些新的情况。因为制作过程当中这个是以前没有做过,完全是现场会发生一些情况,比如说支撑怎么支撑、角度的问题、水泥怎么跟砖混结合,因为会出现大幅度的起伏,它有时候水泥粘贴不那么好,我们都要临时去解决。按原定计划是一周能做完的,但是我们在现场制作的过程中发现会有一些变动,我觉得这都是。包括我们制作过程当中工人师傅他会临时的找工具,比如说梯子,比如说新的一些工具,那个特别生动。这都是我认为是以前没有面对过的情况,这个情况是比较新的。
Q:请你谈谈曾受哪些艺术家、艺术流派或者社会思潮的影响
康靖:影响比较大的其实可能是来自于电影,我印象中我曾经有一年春节的时候,好像住宿舍没回,当时看了一个伯格曼的《芬妮与亚历山大》是一个很长的一部电影,3个小时。那个把我感动了,他其实在说的是一个生活片断,特别日常,给了我一些启发:艺术它不一定就是一个结果,它是片断化的感觉,包括塔克夫斯基的那些电影其实都是生活片断的那种东西,那个思潮,包括后来看的等等,当然还有小津安二郎生活流的那种对我启发也很大,我谈不上具体的影响到哪件作品,但是对我创作的观点或者说创作理念的一个影响,我那会儿明白比如说小津拍的我们感觉很熟悉的生活,但是他又特别的能有打动人的地方,你觉得很熟悉,其实又不是日常的生活那些东西对我的影响很大。
Q:自疫情发生以来,请你谈谈对当代艺术界的看法?
康靖:当代艺术界,它跟其它领域差不多,就是我们现在因为它有很多资本在左右艺术价值标准的现象。这是一个共同的问题,这是回避不了的,也是做作品需要面对和克服的。
另外一个其实我觉得需要我们做作品、做创作,希望它再多元化一些,不能说就这一个标准,其它的作品,其它的样态就不行,我们可以有那种特别是现实主义的,或者是还有很多特别时尚的,这都可以,而且现在我感觉有很多新鲜感挺好,但是也需要有一些,好像把它再往深里挖掘,把它当成一个课题来研究,也需要这类的艺术和这类的作品。 

随访画廊负责人:何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5/1e54c8d0a5b88034cd19fb229e0f2987/1e54c8d0a5b88034cd19fb229e0f2987.jpg

墨方负责人何脉,2020,图片由墨方MOCUBE提供

Q:请你谈谈墨方主要的学术主张、方向是什么?为什么选择康靖来做这个个展? 
何脉:我们的学术主张做的比较实验、活力,关注的艺术家也相对比较年轻。当然我们是非常开放的一个状态。这是康靖在墨方的第三次个展。6年前认识康靖,艺术家差不多在一年半到两年会安排一个个展,这个时间阶段他会完成一个阶段性的创作,做一个小总结。我们在去年就定好了今年5月份有一个他的个展,他上两个个展在也是在墨方空间。
当下是一个多形态艺术元素时代,我们在2014年-2015年之间就开始关注康靖。去他的工作室之后,看到康靖的一些工作状态,当时他在工作室做出一个泥稿正在雕琢和研究、挖掘雕塑的细节,当时就打动我了。在当下的这种意识形态中,大家都是被消费的状态,作为一个80后艺术家这么去执着地思考雕塑的本质,我觉得是非常可贵,这可能是打动我的一个原因吧。
Q:疫情对于墨方有没有什么比较大的影响或者是对这次展览有什么比较大的影响吗?
何脉:没有大的影响。我们合作的艺术家本身就比较年轻,墨方和艺术家都在成长中,商业属性还没有那么高,所以说在疫情之前我们怎么去做展览,疫情来了之后我们本身感觉就和以前差不多。因为疫情今年3月份第一个展览往后只推了20天展览就持续开幕了,当时人虽然很少,但是我们也要去发声。在798当时是比较早开展的空间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105/147b258fe33a8884d615df7b76cfb513/147b258fe33a8884d615df7b76cfb513.png

关于艺术家
康靖,1982年出生于中国山东,现居北京。
本科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作品形式涉及行为、装置、雕塑、影像等。
作品曾在墨方、佩斯(北京)、今日美术馆、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多伦美术馆、筑中美术馆、广州源美术馆、前波画廊、白盒子艺术馆、悉尼中国文化中心(澳大利亚)、波兹坦艺术空间(德国)等地展出和收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105/147b258fe33a8884d615df7b76cfb513/147b258fe33a8884d615df7b76cfb513.png


采访:郑确

拍摄:郑确
剪辑:郑确
编辑:邓淇
责编:琴嘎
审校:艾东
资料提供:康靖,墨方MOCUBE
致谢:墨方MOCUBE

官方网站:http://www.suijianguo.org.cn
官方微博:北京隋建国艺术基金会
官方微信公众号:云雕塑Cloudsculpture
雅昌艺术头条:云雕塑

邮箱:safyun@qq.com


*以上所有图片、文字、视频素材,由受访人和机构惠允和授权使用,未经基金会授权不得转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105/01916d18983bfe383c8c2ad8ebc39fc9/01916d18983bfe383c8c2ad8ebc39fc9.png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