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快讯 | 离画廊将青年艺术家作品里的“林泉之志”带入敦煌

2022-07-04 11:48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png/202207/aea0cb0762d161b155fd47765c3323ed.png

当代艺术家群展《月下林泉》现场

2022年7月2日,由离画廊Lí Gallery出品,王莲仪策展的当代艺术家群展《月下林泉》在中国敦煌碧玥开幕。

在碧玥的沙漠光影艺术空间之中,展览呈现多位青年艺术家探寻传统文化、自然奥秘与当代技法中的“林泉之志”,以架上绘画、雕塑、装置为媒介的近20件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eg/202207/b90db06e2ca6d8df6516ed870f099ccf.jpeg

​敦煌碧玥酒店是碧玥品牌的首间奢华酒店,也是西北地区第一家世界奢华精品酒店联盟SLH成员酒店。酒店占地15亩,拥有25间风格多样的精品客房及套房,以及餐厅,酒吧,艺术长廊,精品廊,会议空间,水玥剧场,冥想心舍,葡萄园等丰富配套。此次展览开幕之际,碧玥还将携手离画廊,共同发起艺术家驻地计划,通过公开招募的方式,期待与国内外优秀青年艺术家共赴一场心之绿洲的河西走廊艺术之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b37c21beb15dd6db9393e9c066c35ad8.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740e50c9cfba49fdbdac8b53110a64bb.jpg

展厅现场

“月下”在传统中国文化中天然具有自省、冥想、内观的色彩,而“林泉”不仅指艺术品所呈现的沙、山、林、湖等自然⻛貌,也出自北宋画家郭熙的《林泉高致》一书。书中升华了文人墨客“澄怀卧游” 的概念,将一种通过欣赏山水画而代替欣赏自然山水的文人思想,发展到了写意的创作境界。“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这种哲思也引导我们将艺术空间和作品本身视为可以‘畅游’的对象”,策展人王莲仪表示。

当我们身处荒野绿洲,多位青年艺术家作品中的“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沙、山、林、湖在朦胧中复现于眼前,空间便直接体现于视觉世界之中,并通过联觉激发了时间的感官触媒。

南朝画家宗炳曾提出“澄怀卧游”的概念,这是一种体验艺术的方式,通过欣赏山水画,代替亲自游历山川来感受哲思,对中国文人的美学观念影响深远。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把“卧游”的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将欣赏艺术的方式升华为创作的境界,山水训讲“不下堂筵,坐穷泉壑”,便是追求在诗、画中呈现山川之意态,具体的时间和空间已经不再重要,它们交织绵延出的独特文化符号成了主角。书画如此,壁画如此,当代作品亦是如此。

在碧玥的沙漠光影艺术空间中,离画廊将空间和艺术本身视为“卧游”的对象,在当代语境里找寻隐含在不同媒介中的文人传统。这些艺术作品,都反复论及时间、空间与记忆的关系。跟日月山河相比,人生匆忙而短暂,但大漠深处的敦煌从来不是一座孤城,这里有匆匆旅人,有明月故土,也有人献祭一生的光景,连接彼此的不只是敦煌这个名字,更是背后绵延不绝的精神传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dd3dd78563a4fa132a56abc420b95b6e.jpg

©陈露露,《理想山水》

布面综合,110X75CM,2018

陈露露,1992年出生于中国浙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后赴法国巴黎艺术城交流学习。现⼯作生活于杭州、上海。作品先后在哥伦比亚全球中心、纽约联合国总部、摩洛哥文化中心等地展出。作品被关山漾美术馆、iSOGO Gallery、上海新美术馆、韩国E.LAND集团、蓝月亮集团等地收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f785c7335c4d0b9772cb61a53776ae65.jpg

©陈露露,《枝杈》

布面综合,130X130CM,2017

陈露露由2021年开始重新审视古代壁画艺术,并以其为养料抽取“飞天”概念,进行了视觉表达文学化的尝试。近期作品在上一个阶段的基础上,将中国古代元素融合在作品之中,并将边缘与画框的四周也加入到作品中,形成整体视觉,并更加注重情绪的表达。

此次展览四幅作品均为艺术家陈露露早期“PLAIN”系列的代表作品,“PLAIN”系列在作品中融入了记忆参与的观看方式,呈现出素净与空灵之感。

此次展览海报取自作品《理想山水》,远方的地平线从绿中透出暗示光的黄白色。木炭的黑灰与背景相融,将道路的形状勾勒出来,画面左侧的立方体房子与暗示道路线条构成了画面中点线面的张力。作品整体弥漫着一种山水画的诗意情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a9607eb3e5ebdeb7d9bda7b0852a08e4.jpg

©郝经芳&王令杰,《彩虹波波湖》

玻璃微珠、亚克力板、铝型材、灯,201X117CM

郝经芳&王令杰艺术家组合成员,现工作生活于法国米卢斯和中国上海。作品曾展出于第十四届里昂双年展、法国巴黎东京宫、蓬皮杜艺术和文化中心、尤伦斯沙丘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等。

艺术家们创作关注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以及人们对其发生的感知。主要媒介包括装置和影像。通过运用材料科学及工程学原理创作的作品呈现了对认知、情感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探索,传达了一种交织着理性与感性色彩的形而上的思考。艺术与工科的双重专业背景,有效推动了艺术家对物质与精神世界之间终极共性的探求。

此次参展作品出自艺术家们的彩虹系列,灵感源于水。空气中的小水滴,散在空中是云,凝结滴下来是雨雪,落在地上形成江河湖海。而彩虹正是在空气中尚还有雨滴的时候,阳光照射在空气中无数小水滴上形成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2382cc0d952a274303655a83a13d1887.jpg

©郝经芳&王令杰,《彩虹波波湖》局部

墙上的形状来自历史真实存在,惠及一方,现已消亡的湖泊—波波湖。波波湖曾经是玻利维亚第二大湖,湖里曾经生活着几种特殊的鱼,有一种叫做 Rainbow Trout,鳞片会反射出五色光芒的虹鳟。今时的阳光,必不是当日照在那片湖海上的阳光,而此时出现在作品上的彩虹,能否让我们回忆起曾经和我们息息相关,甚至可能是孕育了一方文明的湖海的生机勃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3becc3ae61aed63e227b031a0ae0695b.jpg

©梁星昊,《看不见》系列

木刻版画,38X26CM,2020

梁星昊,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硕士就读于英国切尔西艺术学院。作品媒介跨越度极广,在他的绘画作品中,无一例外的是其强烈对比且颇具透明度的颜色、大面积的平面与质感、肌理的冲突,充斥着热烈情感的颜色,与之相对的是画面元素的潜心经营以及开放的个体审视现代社会从而构成的独特视角。艺术家于2020年举办首个展“见闻录”以及多次双个展。作品被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华艺拍卖等重要机构、藏家收藏,曾获得2020年意大利法比亚诺版画奖。

木刻所带来的质感一直贯穿着艺术家梁星昊的创作。《看不见》和《Jungle》中犹如墙面脱落一般的肌理与自由流畅的线条相互交织,同时眼睛与树木的形象中饱含了一种极具表现力、符号性的神秘气质。

与传统木刻版画具有复制性且依附于原稿的创作方式不同,《看不见》和《Jungle》在印制完成后便无法印制,并都以独立创作的方式存在。通过波洛克“行动绘画”般无意识地肆意刻制、印刷、再刻制、再印刷反复交替,最终原版消逝,达到“绝版”的过程,数十种颜色重叠所带来的丰富颜色层次、肌理都在这样革新的技法下展现地淋漓尽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32c7f2f1f40c0131e4c15c9415b3dd5a.jpg

©王嘉成,《我是谁》

镜面不锈钢,15X13X19CM,2019

展览现场

王嘉成生于上海,硕士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雕塑系,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公共雕塑(公共艺术)。法国ASFEA美术协会会员、世界玻璃艺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雕塑家协会会员,UCCA青年赞助人委员会委员。

作品先后在法国卢浮宫、巴黎大皇宫、纽约贸易中心、澳门设计中心、米兰设计周、佛罗伦萨A60等地展出,公共雕塑作品落地杭州G20主干道(莫干山路)、西湖音乐节等。曾任爱丁堡大学、英国创意艺术大学、威斯敏斯特大学客座导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b1d24459de8882a1c5826caaca1e7e84.jpg

©王嘉成,《我是谁》侧面

王嘉成的创作通常着眼于东方哲思与美学,擅长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制作作品、构建作品与观者之间的情感维系与对话,创作类型涵盖了综合绘画、大型雕塑、装置、玻璃吹制、玻璃铸造等。

此次展览作品《我是谁》被置于敦煌这个特殊的地理空间中,艺术家对此分享,看见自己,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

当众媒时代兴盛,个体与自己的概念被树立在了众多话题的前端,自与我究竟是介质还是界面,究竟是应该放大对自我的塑造,还是消隐抹除自己的棱角,面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压力、不同地域文化中的我们,该如何成为我们,该怎样成为我们希望的自己,对我的辨识已然从一个哲学问题,慢慢拓扑成一系列附着在社会行动和行为意义上的判断,当我们撇开现实的前缀去审视自己时,哪些是我们必要的定语,哪些又是我们无法越过的限定。

作品将对”我”的思考捏合在了不同质感的材质人偶之下,希望通过的形态与动作强化出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将要去哪里?艺术家王嘉成从对自我认识的探讨出发,深入生活,探寻不同群体的社会角色和定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0d0709f292859f176a579d547dbf5aa8.jpg

©叶帆,《平行土地》

油彩、丙烯、石膏、沙子,300X450MM,2022

展览现场

叶帆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创作研究根植于物质与⼼智的体验与理解,擅于创新的使⽤不同新材料与⼯艺去探索物质背后所承载的⼼智状态以及挖掘造物中“⼼智灵魂的流动”。作品曾展览于香港Bonhams邦瀚斯拍卖行,芝加哥亚洲艺术研究所,上海宝龙艺术中心,法国驻华领事馆官邸上海等地。

在展览《月下林泉》中,艺术家通过综合材料所创作的架上作品《平行土地》提供了新的叙事线索:一切虚妄回归土地。时空存在于“体验事件”和“体验时刻。物质和心灵是土地的一面和另一面。

俞菲儿,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她的作品聚焦于描绘看似无关的意象的新组合,以营造一种微妙仪式感,像是在画面所串连的线索中,去探寻一个暗藏背后的秘密。此次展出的《一秒》,艺术家尝试使用蜂窝板,这个在生活种极为普通、常见,但是在绘画领域又很不常用的材料作为创作的画板,使颜料有了一种晕染、渗透的质地和潮湿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1920f64375b0ce6682a30d814b6d6c36.jpg

©张艺菡,《VASE系列-庭院花篮》

亚克力,23X23X45CM,2021

张艺菡,出生于浙江绍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和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艺术家通常以纺织品和综合材料为媒介,专注于作品本身与空间和人之间多维度的关系探讨。

中国文人以园林为图纸,描绘着他们心中的天地山水,山石为丘壑,流水为江河,曲径通幽,园景深深,他们在园林中塑造属于自我的一份安宁。此次展出的《VASE》系列创作便是基于传统园林文化创作的一组作品。恰好与展览空间“心之绿洲”的遥相呼应。

艺术家相信,器物不仅是用具,也是生活和艺术的容器,它们用自身的文化属性连接着人与环境,在不同的光线,空间,氛围中与外界产生美妙的互动,传递作品独特的情绪,所以在这组作品中,艺术家选择以花瓶为载体, 将传统园林的窗户图案和行走在园林中的光影感受,以抽象凝聚的形式表现在器物中,通过介入斑驳的光影,模糊的色彩,园林的空间结构,希望带给人置身园林,穿越四季的观感,传递东方园林的安宁,适意的独特意境,也为作品所置的空间带来更多遐想的余地。

据悉,本次展期将持续至8月2日。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