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郭润文:现实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郭润文的作品

  郭润文

  郭润文的绘画与同时期中国写实派的艺术家相比,不是单纯的运用古典的技法表现一种唯美,而是对精神价值的挖掘与提炼,改变对现实的另一种呈现方式。在他的绘画领域里更偏向于写实人物,他喜欢用一种含蓄隐喻并极具韵味的叙述方式来呈现他的绘画,同时在里面有一种情感扩张力,这是一种跨越式的陈述方式。郭润文的绘画在艺术抽象性上有一种时代穿透力,它的价值是对他过去生活的这个时代的一种象征性呈现,安静的美像中总会有一种深刻回忆的“伤痕”。他认为“历史的沉淀就好比是一睹风残的墙,留下了历史的很多印痕、砌痕,这种印痕记录了这堵墙的历史,也记录了一个文明史”,这种时代的永恒感是每一个对当时生活有深刻感悟的人都会产生的共鸣,对每个人都是一种精神价值。所以在90年代就创作出了一批《天惶惶地惶惶》、《永远的记忆》、《梦归故里》、《广州起义》、《欲望的解释》等极具代表的杰作,作品《梦回故里》是这种精神情感跨越方式比较好的契合产物,利用一种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错位,把过去叙事情节与当代人物特征符号这两种矛盾的事物并置在一起,达到对过去情感影子的抽象渴望。或许是因为这种情感寄托这张画于前期就被拍卖出去。

 

  他极富意蕴的写实人物绘画,是他从90年代至今一直探索的语言方式,在中国写实画派中显示出了个人的独特性。郭润文从前期在写实绘画中赋予的怀旧情感,运用记忆与现实跨时间与空间进行并置。再到近十年极具概括的绘画方式的情感倾诉。近十年在绘画中他抛掉了繁杂的周围环境、背景和多的细节,变的越来越概括,把焦点集中在对人物性格的把握上,在统一整体的背景下有种突出人物主体后更深远的反省,从而叠加反馈到人物本身更加深厚的情感信息。这种隐含的触动是艺术家本身在90年代意识形态的根基之下,进行的对自身内心更深层次的沉淀,这是一种更具个人时代现实特性的价值提升。

  郭润文的绘画与近三十年的心理情感思考历程,是中国写实绘画发展过程中极具个人特征与时代特征的文化价值产物。他的绘画试图搜寻人物叙事情节中或人物本身那种内在的情感结构,使这种结构达到完美化的平衡状态。他的绘画不再是单一的现实再现,而是一种情感矛盾的复合体,然而这种突变早就蕴含在概括整体的绘画中。这种突变也具有一种现代性与当代性,这种种完美性的呈现都是驾驭在艺术家自身当下生活的现实状态之下,艺术家也有过这样的描述:“追忆对过去的情绪只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断,真正现实生活中的生存环境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非常重要的事件,才是我创作中最重要的东西。主题进行调整和改变是基于我对现实的关注,风格手法虽然有改变但也是非常微妙和微小的,并不是彻底的转换。”所以他赋予了中国当代写实人物画风以新的内容。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