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书法鉴赏]难得一见的宋徽宗草书长卷

2015-03-09 00:00

  《草书千字文》是宋徽宗赵佶传世的狂草作品。作于是1112年(宣和壬寅年)。它是难得一见的徽宗草书长卷,是赵佶四十岁时的精意作品,笔势奔放流畅,变幻莫测,一气呵成,颇为壮观。是继张旭、怀素之后的杰作。

  以用笔、结体的熟稔精妙乃至书写意境而论,与怀素相比,委实伯仲难分。这卷笔翰飞舞的墨迹,书于全长三余丈的整幅描金云龙笺之上。

  其底文的精工图案,是由宫中画师就纸面一笔笔描绘而出,与徽宗的墨宝可谓相得益彰,共同成就了这篇空前绝后的旷世杰作!被誉为“天下一人绝世墨宝”。

  此卷草书《干字文》,其所以可贵,在於作者掌握了狂草的基本法则,“使 转”不违笔意,达到了“纵心奔放”,所谓“意先笔後,潇洒流落”的艺术效果。

  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徽宗临写怀素之本。他们的根据认为此种草法出自怀素和尚,兼之宣和内府藏有怀素 《千字文》有四轴之多,完全有条件从事临摹,我们以为这种怀疑不是毫无根据的,但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情形。

  可以肯定,赵佶草书出於怀素,不仅平时临摹过怀素的草书《千字文》,而且还临过其它有关的草书帖。

  从时代风格上讲,两宋的草书,大都师法张旭、怀素,不但名家黄庭坚、赵佶是如此,就是南宋的大诗人陆游诸人,亦莫不如是。凡属临写之本,不管其技巧如何精到和高超,一经 深入观察,会多少流露出矜持、板滞的运笔痕迹。

  再说草书难摹,尤其是狂草更是如此。此卷草书行笔飞动,全长数丈,一气呵成,几无败笔可寻。

  值得提出留意的地方,卷中草书的字裏行间,夹了少数几个行书字,如“伊尹”、“圆”、“用”诸字书法。已显露出薛稷的影响,与怀素的面貌迥然有别,倒是赵佶本人原有的特色。

  明末孙承泽在所撰《庚子消夏录》中,著录此卷时,指出“徽宗千文,书法怀素”,这裏用的“书法”两字,意义相当明显,是师法而非临摹,不好理解为“临摹”之意。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手卷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首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篇头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开篇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为三丈余整纸写成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的御制 “手卷别子”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外锦(包首)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这卷笔翰飞舞的《千字文》,是写在全长达三丈以上的整幅描金云龙笺上的。一幅长达三丈余的手工麻纸,今天看来,似乎不算是多麽新奇。

  可是,在八百年前的北宋时期,已经制造出这样长尺度的精美用纸,不能不使我们为之惊讶。

  从纸的质量考察,主要原料以麻的成分为主,表面光滑而无帘纹,吸墨的效果很好。

  北宋的造纸术已相当发达,而此卷用纸,固然属於特制一类,据推断,可能在江边把船舶排列成行,铺上排帘,然後浇上纸浆使之均匀,捞起,自然乾燥而成。

  由於历代收藏家对它倍加珍惜,得以纸墨保持完整如新,给我们提供北宋造纸技术空前发达的宝贵资料。

  元末明初的曹仲明在他所著《格古要论》裏,有以下一段记载:“予尝见宋徽庙御书千文,其首尾长五丈有奇,信乎匹纸三丈也”。

  由此可知,就元明之际的人看来,对这幅整张长三丈余的宋纸不能不感到惊奇。

  还有值得我们珍视的,在这长达三丈有余的描金云龙笺上,那种精工的图案,不是用的雕板印刷而是以能工巧匠就纸面一笔一笔地描绘出来的。

  据实物原卷观察,描金图案的能工巧匠,就是宫中不知名画师用尖毫画笔蘸金粉描绘而成。

  从整体画面的完整看,不可能分段拼接,而是由一人自始至终一气呵成,如此高头长卷,如此繁缛的云龙图案,所花的精力之巨大,可想而知。

  云龙图案的组织形式是这样的:每组由四条龙和二十四层云纹组成,每组前後连绵不断,显得特别紧凑,表现出整体划一的效果。

  更为称奇之事,大转边装裱之末,在其阔边上,画师将龙纹续而延展描至边际,细工至极。

  《草书千字文》龙纹细节

  尽管图案精工有余,但毫无板滞之弊,这是北宋图案装饰承唐代之余绪,从而有所发挥的一个特点,在同一时期的《营造法式》和《博古图》的—一些器物中,却是难於看到的,值得我们加以珍视!因此说,不仅赵氏狂草千文具有极其珍贵的艺术价值,同时有关的各项工艺,也几乎是空前绝後的希世杰作。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

  《千字文》编纂的历史由来

  南朝梁武帝时期(502 —549 年),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奉皇命从王羲之书法中选取1000个字,编纂成文,是为《千字文》。

  文中1000字本来不得有所重复,但周兴嗣在编纂文章时,却重复了一个“洁”字(洁、絜为同义异体字),为文章构成的无奈之举。因此,《千字文》实际只运用了999字。

  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的流传

  此卷《千字文》流传自北宋宣和年间历经金昌明内府,再转入南宋权相贾似道,明晋府,项元汴,清初梁清标迄於近代壮涛阁诸家递藏,并载之著录。

  这卷《千字文》为北宋徽宗赵佶所书,书法属於狂草一类。从一代帝王的角度来衡量作者,他无疑不能与其祖先赵光义同日而语,相提并论。

  如果单就这卷草书进行评价,剖析它的艺术素养,在书法史上的作用,仍有它的现实意义。因此,就书法艺术的品评看来,赵佶草书《千字文》值得推荐给广大读者。

  它代表一个作者的艺术成就以及时代的风貌,从而对研究我国狂草书法前後发展的脉络,窥测它演变的迹象,是十分必要的。

  赵佶擅长书画,独具风貌,对後世起过相当重大的影响。在书法的艺术实践,他早年曾一度学过同时人黄庭坚的字迹,随後改学唐人薛稷、薛曜兄弟。

  通过对薛氏兄弟书法的临习,心摹手追,持之以恒,在他廿岁前後,真书即已形成一种“新”的面貌,,名日“瘦金体”或 “瘦筋体”。

来源:搜狗搜索-中国书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