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刘彦湖的理想王国 | 新著《疆理》首发


疆理:刘彦湖书法篆刻论集

刘彦湖 著


本书是当代书法家、篆刻家刘彦湖先生研究论文与访谈讲座等文字的首次结集出版。全书按论文主题与特点分为论书、论印、序跋、访谈、讲记、域外六个部分,从书史书论、技法审美、中西哲学等方面对书法篆刻艺术进行研究探索,反映了作者对书法篆刻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照,对当代书法篆刻的发展与走向也提出了自己的分析。全书呈现出作者近三十年书法篆刻研究的脉络,对当代书法篆刻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1960年生于黑龙江鸡东,祖籍吉林盘石。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物理系。1981年拜罗继祖先生为师,学习书法及古典诗文,后又师从周昔非、王镛两位先生。1983年至1988年在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任资料员,并在此期间进修了中国古文字研究班的全部课程。1995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研究所攻读古埃及学,1998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8年起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院研究员。



是集行将付梓,与设计师张胜兄通电话,兄仍然以拙集主标题一事,寄意殷殷。几番思量,苦无结果,一日晨兴,忽念“疆理”二字,若有所契。亟与张胜兄通电话相告,兄亦欣然首肯。盖“疆理”二字,自《左传》“先王疆理天下”和《诗经》“乃疆乃理”之句,由来尚矣。直至明人徐上达《印法参同》,始拈出以论印,嗣后几乎又成绝响了。余撰《中国人的宇宙观念及其迹化》一文,以为三百年来,虽论印之作汗汗漫漫,斗量车载,无如以“疆理”二字为宏阔深隽,具体而微者。于今距拙文初成,忽忽又三十五年矣,真可发一浩叹。

 

徐氏认为,疆为大界,理为小条。界者边界也,条者条理也,理路也。中国人的天下九州,邦国城池,井田制度……乃至方寸之地的小小印章,我认为中国人的创造与中国人的理念皆可以“疆理”二字统摄起来。

 

近年来,我由陶印的拓展以及书法的当代性探索,深知一个艺术门类的边界或界限的拓展,以及其内在理路和新秩序的建设,皆可视为新的时代、新的语境下的“乃疆乃理”。“疆理”之说,虽是古典的,中国的,也可以是当代的,世界的。于是,我试着把“疆理”译成英文,最直接的就是“borders and oder”。我的留学生朋友艾慕智说有点生硬。他给我的建议是用“Boundaries of Reason”,他是把“疆理”的“理”视为理性或者理由了。后来我用了如今这个“Ideal kingdom of calligraphy and seal cutting”。不像是论文集的名字,倒像是一本书的名字。管它呢!能够准确地传达出我的思想又何乐不为呢?至此,我忽然想起“非典”那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文字江山”展,不是也可以译之为“Ideal kingdom of calligraphy”吗?可见吾道一以贯之。这就是我的理想王国,我的“疆理”说。

——《后记》刘彦湖



 中国人的天下九州,邦国城池,井田制度……

乃至方寸之地的小小印章,

我认为中国人的创造与中国人的理念

皆可以“疆理”二字统摄起来。

——刘彦湖


推荐 龚鹏程

RECOMMEND

刘彦湖既把《说势》当成开篇,自然最重视势。其文分论形势、体势、骨势、势脉、笔势、取势、换势、势能,我认为也就是他对书势或书法之势的总体见解,其书写和理论自觉得想继承并发展这些方面。他每次展览或某个阶段的表现,可能仅注重其中一部分,但整体关注,当在于此。

古人不谈空间,只说章法。以空间、时间论艺,乃是近世西学风气。但刘彦湖之由空间结构说书法,却是由印面上来的。刻印之分朱布白、计白当黑、界栏区划,以及由刀锋刻凿而形成的立体感,恐怕给了他很大启发,其空间性、建筑感,引发了他对传统书学结构论的创新发展。

而传统上只说章法,是因古人写字,总是写一篇文章。无论诗词歌赋、长言短章,强调的是都要斐然成章。这个章,除了字形,当然还指向字意。

可是刘彦湖的结构,是顺着“字势”思考下来的。字势理论重在字的正侧、向背、偃仰、平直、承接,并不谈一篇文字的内在字义关联。刘彦湖的作品,也因此而有这种性质或特征。一幅书法,常是一幅以笔画线条搭建的空间构图,只整体构成一个标题式的意思,而不是一篇有内在纹理脉络及字义关联的文章。

这种与字义松开的做法,与“现代书法”不期然而相合,故也常予人以现代艺术之感,执着于传统书法审美的观众则又常呼看不懂。其实,他是由最传统的书势理论发展出来的。

刘彦湖曾有一篇文章叫《从传统内部开掘出一种现代性》,我想,他做到了。

推荐 陈志平

RECOMMEND

彦湖先生称自己的书、印秉持了“从上做下”的理路,这一思路表面上看并没有什么奇特,历代有为的书法家莫不如此,不同在于将“上”定位在何时和采取何种方式去贯彻。诸如黄庭坚求之二王之上,颜真卿取法篆籀,邓石如则神游三代。彦湖先生超越前人的地方在于他从书、印的“原点”出发,既从哲学层面思考“一画”之始,又从义理角度分析“二绳四维”,注重“字学”,强调“形式”,发掘出书、印的“建筑性”的空间构成,既融通古今,又潜通中外。环顾古今书学和印学的发展,不少学者的问题出在“从中间做起”,在未能正本清源的基础上,走向“碑帖融合”;在不明中西文化融合的基础为何物时,却强调“中体西用”;未能了达篆刻本旨,而主张“以石拟金”等等。这样推进的结果往往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徒增混乱。彦湖先生的起点既高,源头又远,宜其能环视周流,廓清四隅,直探本源,从传统内部开掘出一种“现代性”来,既是对于旧有价值的拯救,但同时又让它真正在我们生存的时代产生意义。

彦湖先生喜欢使用“秩序”一词,全书共出现 77 次,这体现了他极重理性的特点。他长于理性思维,能从纷繁的历史现象中披沙拣金、集腋成裘,如他提出“势脉”的概念,又独具慧眼拈出“疆理”一词,并以“安敞”名庐,同时又经常以隽语集联等。彦湖先生总结为学的路径大致有二 :一为由近及远,由今逆古,谓之沿波讨源 ;一为从上做下,自古及今,谓之穷源竟流。前者是回溯的,逆流而上 ;后者是前瞻的,顺流而下。但在实际上,为学之路从来不是这样直线式发生的,“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循环往复,日新又新,彦湖先生似乎更倾向于此。时而逆风把缆,时而顺水放船,时而演一成多,时而破三作二,他信奉“真放本精微”“计白当黑”,又醉心“沉郁顿挫”“深情冷眼”,经常用智慧的眼光勘破万物,又从相反相成的两面领悟万法的因缘。彦湖先生是一个严肃的人,从他严整古朴的篆书和大书深刻的篆刻可见。其严整的背后,具有一种不可遏止的激情,从而使得他的书、印呈现出神情鼓荡、真力弥漫的特质。彦湖先生对于艺术的严肃和执着与井上有一类似,他曾经引用井上有一的诗云:

随心所欲地写吧
泼出去
把它泼到那些书法家先生们的脸上去
把那些充斥在狭窄的日本中的欺诈和体面横扫出去
金钱难以束缚我
我要干我自己的事
什么书法不书法

这种突围的呼声在中国的艺术界已经很少听到了,我想,其背后奔涌的激情正是彦湖先生身上所具有的使命感的根基和创造力的源泉吧?!


微店购书链接


目   录


书势新形势 :刘彦湖书法篆刻论集序 ——龚鹏程

形安意敞 势逸情高—刘彦湖书法篆刻论集序 ——陈志平

一  论书

说势

书法,斋馆与心灵的宙宇

王铎《草书唐人诗卷》赏读

咳唾随风——书法教学杂感拾零

点画结构 分间布白—关于中国书法的造型元素与原理

馆阁体 山林气

论书随笔(一)

论书随笔(二)

二  论印

中国篆刻所涵泳的线条意味

中国人的宇宙观念及其迹化——篆刻·文字·建筑

试论秦系印章中的界栏格眼区画

我与篆刻

陶印创作手记

当代中年篆刻家八人蠡评

三  序跋

《当代青年篆刻家精选集——刘彦湖》后记

安敞庐记

《刘彦湖书法集》后记

《春游集》后记

望岳

日照高山

《墨缘随喜》自序

远与近

逆风举棹 顺水推舟

浴沂

四  访谈

理一万殊

从传统内部开掘出一种“现代性”

心与手——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字符体系是最伟大的

五  讲记

谈晚清民国书法

谈“墨写新文学”

六  域外

日本的古代印章

乌鸦似雪 孤雁成群——井上有一的书禅之境

后记一

后记二

附录 刘彦湖展览与著作


书   影


疆理:刘彦湖书法篆刻论集

刘彦湖 著

定价:80.00元


天猫旗舰店购书链接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
一键直达上海书画出版社官方微店

作者:上海书画出版社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