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对“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的再认识
凡是看过《红楼梦》这部小说的人,几乎都会对曹雪芹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副对联留下深刻的印象。“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文辞精美,言简意赅,意味深长。所讲修身处世之法,寓意深长……如果把它从《红楼梦》这部小说中的具体情节中抽出来,单独予以品味,则会越品越有味……
如果你仔细研究,桉照对联的要求——讲究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你会发现在这幅对联中,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节奏相应:
其一,第一种节奏相应
世事 洞明 皆学问 人情 练达 即文章
世事——人情世故。
洞明——透彻的了解。
皆学问——都是知识。
人情——指情面;情谊。
练达 ——阅历多而通达人情世故。
即文章——文章,包括各种文体的著作、作品,广义的文章,也包含“学问”“奥秘”等意思。
所以从第一种节奏相应来看:这幅对联的意思为——能透彻的了解世态炎凉,这些都是知识(处事的本钱);阅历多而通达人情世故,就是获得“学问”(仕途成功)的“奥秘”。
其二,第二种节奏相应
世 事 洞明 皆学问 人 情 练达 即文章
世 ——世界,世上。
事 ——人的所遇、所做。(如国事、家事、天下事)
洞明——透彻的了解。
皆学问——都是知识。
人——人类。
情——指人的情感。(喜、怒、哀、乐、悲、恐、惊)
练达 ——精心之作。
即文章——文艺作品。
所以从第二种节奏相应来看:就体现出曹雪芹的艺术创作理念——首先要透彻的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既是知识也是创作的源泉……同时还要塑造出活生生的有情感的人物形象来,这才是真正的艺术作品。
实际上曹雪芹写《红楼梦》正是践行了他的艺术创作理念,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他做到了“世事洞明”——如书中描写,宝钗“论画”;香菱“学诗”;红楼“美食”;红楼“服饰”……总之曹雪芹对当时上流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做到了“透彻的了解”,因此《红楼梦》的故事情节真实感人。
同时,曹雪芹在塑造人物时,注重情感的描写——如喜的描写“元妃省亲”;怒的描写“焦大怒骂”;愁的描写——黛玉葬花:哀的描写——黛玉焚稿;乐的描写——凤姐导演刘姥姥在大观园席间引发的一场“笑的交响曲”……曹雪芹正是凭借他的艺术创作理念,创造出几十位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并深深地留在了一代又一代人们的精神世界之中……
当然,国事、家事、天下事,何其繁杂……要想做到“世事洞明”,绝非易事。例如“马航370事件”恐怕短期内普通人谁也难以“洞明”……
在美术领域,要想做到“世事洞明”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世界之大,今古奇观之事,比比皆是……因此在美术领域必须要学会用两个视角来看问题。
第一个视角——把一切美术作品都看作为“精神食粮”。
既然是食粮,它就是满足人们的不同口味。如在“物质食粮”领域,人们的口味千差万别,爱吃什么的都有,甚至于有人喜欢用尿作原料的食品……
而在作为“精神食粮”的美术领域,人们的审美趋向也各不相同。萝 卜白菜各有所爱, 因此不论画什么,不管怎么画,都会有一定的人群欣赏,最起码你自已会欣赏自已的画……
比如我们都知道的杜尚的“小便池”,能被评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就不奇怪了……
总起来讲,在作为“精神食粮”的美术领域,只要你不触犯法律,不违背社会公德。你怎么样画都可以。
第二个视角——是从人类文化传承的视角来看。
把一切美术作品都看做是创造艺术形象,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承悠久的绘画传统。从这个角度来看,就要深入学习曹雪芹的艺术创作理念——“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
世事洞明——首先要透彻地了解传统绘画的发展脉络,其次要弄清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最后还要透彻地了解你所描绘对象的生长规律和历代画家的表现规律。需要特别指出的——中国画是靠“笔墨传情”,人情能否练达——全在你落笔时的精神状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透彻地熟悉生活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来。
通过学习曹雪芹的艺术创作理念,使我们认识到文艺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最高层次——是可以活在大多数当代人的精神世界之中(脑海中)的艺术品。
如文学作品中:《红楼梦》中的人物;安徒生童话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鲁迅的“阿q”“祥林嫂”;老舍的“骆驼祥子”……美术作品中: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吴冠中的超大写意的“江南水乡风景”;白雪石的“漓江山水”……
中间层次——是存活在史册之中(档案中)的艺术品。
如文学作品中,不少获得世界级、国家级大奖的文学作品,人们虽然对书中描写的人物形象没有印象,但是通过查阅档案,可以知道该作品获过奖。美术作品中也是如此,历届全国美展的获过奖的作品虽然很多,但是能长留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之中的作品并不多。
普通层次——只是让人“一过性”欣赏的艺术品。
时下,由于文艺作品极大的丰富——电视有二百多个频道;画展多的数不过来出;电脑、手机的普及……所以选择的主动权就在观众手中。因此人们“一过性”的选择欣赏文艺作品,就是当今的时代特点。
例如:我们看电视——看一眼不合口味,就频繁换台;电脑上看新闻,也是先扫一眼,有兴趣就打开看,没兴趣就过;看美展也是先扫一眼,吸引自已的作品,就上前多看几眼,不吸引自已,也就是一过而已。当然也有优秀作品,会吸引我们反复观赏……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曹雪芹的艺术创作理念,使我们认识到,文艺作品只有创造出,能感染人并能活在人的精神世界之中(脑海中)的艺术形象,才是艺术家终身奋斗的目标。因此,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注重“世事洞明”,在创作中尽可能做到“人情练达”,这将会对提高我们的创作水平非常有益。
作者:蔺高管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