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通幽,草书、朱文印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今天了解的知识远远丰富于古人,但这并不是因为智力与聪明远超于古人,而是无数人从古至今研究的成果,只需要简单学习得到罢了。不必通过反复测量和试验,就能知道音调与波长的关系甚至原理,就能知道地球围绕着太阳旋转,但对于古人来说这些都需要长时间的探索与实践,甚至冲突和牺牲才能获得。
对于今天的人,或者无数年以后的人来说,面对古人积累下来的无数知识与经验,怎样区分其中的真伪,反而成了一个大问题。历史本身没有给出标准答案,有的只是古人的认知与选择。显而易见他们之间的认知,有着互相矛盾甚至水火不容的区别,这些认知是不是正确的,需要自己作出判断。
今天的人已经不再像毕达哥拉斯学派那样认为圆球形是最美的,是因为知道了其他学派、其他古人更多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从自己的生活与研究实践中否定了这一结论。了解历史,不仅要了解古人的研究成果,还要了解他们获得这些成果的方法途径,以此了解这些成果的来源,作为取舍的依据,更作为今天探索新的未知领域和事物的方法借鉴。
.
.
.
毕达哥拉斯从数学和声学的关系出发,将数与美联系起来研究,获得和谐统一的观点,并将之运用到建筑、雕刻中去,推广到天文与宇宙认知之中。清晰展示了人类认知与行为的基本模式,基于已知的现实情况与规律,去判断未知、指导行动的模式,再通过实际运作的效果反馈,修正对现实的认知与规律,不断认知、实践、修正。
限于认知条件的限制,他们提出神秘主义的小宇宙来解释人与客观世界之间的美感认知,人内在”小宇宙” 的和谐与外在“大宇宙”的和谐契合时,就能感受美欣赏艺术。通过外在音乐风格,还能够影响人的内在和谐,改变人的性情和性格。除了作为一切发生原理的“小宇宙”部分,其它关于人与客观世界的互动、美感的影响与教育,无疑是符合美的客观现象的。
苏格拉底从对象与人的关系出发,将效用与美联系起来,有用的就美,有害就丑,将美与善统一在一起。苏格拉底从事过石匠与雕刻,有着艺术创作的实践经验,将人的认知感受和主观意愿,纳入到了美的判断中来,认识到了不同欣赏主体对同一事物的审美感受和判断存在的差异。并对艺术创作提出美的要求,“不应只描绘外貌细节,而应现出生命,表现出心灵状态,艺术家刻画出来的人物可以比原来的真人物更美。”
.
.
.
无论是从客观事物本身的规律,还是人与社会的角度去认知美,都是美现实存在的一个方面,毕达哥拉斯与苏格拉底犹如探索未知的旅行者,一点点为我们揭示了美存在的不同区域,这当然不是美的全貌,但也不是认知的谬误,只是事实的一个部分。
只是他们各自根据所知部分,采用哲学的归纳、思考方式,建立的内在原理和世界的体系,因为掌握情况的不完整而出现了偏差。归根结底,这些原理与世界的模型,只是人们思维观念的产物,并没有经过客观世界的检验和证明,往往并不完全真实可靠。
这也启示着我们,对已经掌握的实际情况,与自身的思维推理进行分辨区别。经过检验和验证的事实毋庸置疑。自己的或者古人的推理思考结果,都要画上一个问号,要在实践中小心检验一番,不能毫不怀疑地与事实混为一谈,造成盲从与盲目自信的错误。
.
.
.
.
《满江红·和王实之韵送郑伯昌》
宋·刘克庄
.
怪雨盲风,留不住江边行色。
烦问讯、冥鸿高士,钓鳌词客。
千百年传吾辈语,二三子系斯文脉。
听王郎一曲玉箫声,凄金石。
.
晞发处,怡山碧;垂钓处,沧溟白。
笑而今拙宦,他年遗直。
只愿常留相见面,未宜轻屈平生膝。
有狂谈欲吐且休休,惊邻壁。
.
.
.
欢迎关注公众号:中流治印,获得免费印章设计。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