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上,我国南宋画家李嵩的名作《骷髅幻戏图》以刺绣的方式出现在展会上,瞬间艳惊四座。
「大骷髅头戴纱质幞头,身罩长衫坐在地上,右臂提线吊着一个小骷髅玩耍。一小孩子扑向小骷髅,被身后穿对襟旋袄的妇女呵护阻止着,而大骷髅身后的女子正在哺乳幼子。」
画中出现的骷髅牵线实为悬丝傀儡游戏,作品用了上百种针法展现超现实的民间生活场景。
△威尼斯双年展作品—《骷髅幻戏图系列》
这是中国刺绣史上,苏绣第一次作为当代艺术进入威尼斯双年展。
而这幅作品的创作者,正是一代“针神”沈寿的第四代传人——姚惠芬。
姚惠芬
她是苏绣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首届中国刺绣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大工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
传统技艺与当代审美的碰撞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在四十多年的刺绣生涯中,姚惠芬一方面坚持了对传统苏绣技艺的全面继承和守望;另一方面又不断用新的理念与技巧“尽精微而致广大”,提升和超越了苏绣传统的表现形式与审美内涵。
10年探索研究 独创简针绣
「苏州的一个绣娘啊,一辈子要分7000000根丝线,所以只能有一个心思。」
这个心思,就是怎么去追求更精致的艺术对谈。
我们说几个细节,你就知道这里几乎就是手工艺的宇宙尽头。
先说配线,配线是绣娘的基本功。
单是绣一幅十公分的山峦,因为浓淡、光线不同, 就需同色系丝线几十种。
而分线,则是考验指尖功夫。
我们常见的细细的一根蚕丝线,还可以分两绒,一绒可以分出八根丝。
一根丝又可以分出八毛。
也就是说,一根我们眼里已经极细的线,竟然由128毛组成,绣娘必须快速分出来。
所以,姚惠芬常说「手要保护好,绣品才能绣好」。
在姚惠芬的心里,如果单把苏绣当成营生技艺,不难。
而若是视为一门艺术,就需要无限的创造力。
就像当年清末民初的苏绣大师沈寿,西学东渐,发明了仿真绣,跳出了东方古老的范畴,让大千世界,都在其中。
两千多年来,苏绣的长盛也是因为此。
是在于极致的艺术体现,也是在于对变化对未知,极致的探索和追求。
姚惠芬发明的简针绣,也是同样是一个突破。
简针绣有别于传统概念的乱针绣针法技艺,融合了中国传统刺绣针法与西方素描技法于一体,以最少的针法、最素的线色、最精的线条构成苏绣全新的表现形式。
A piece of embroidery by Yao Huifen
她的代表作品《四美图》与《郑板桥水墨兰竹图》分别被大英博物馆和伦敦大学美术馆收藏。“简针绣系列”、“写意刺绣系列”中的《葡萄少女肖像》、《写意牡丹》等代表作又被苏州博物馆收藏。
这些作品在充分继承传统针法技艺基础上,吸收新的审美观念,作品形式更简洁、纯粹,审美内涵更丰富了。
苏绣 正在播下传承的种子
作为来自镇湖的苏绣的传承人和大师,一路以来姚惠芬拒绝了太多人的拜师请求。
为了让苏绣更好地传承,姚惠芬创办的“琴芬绣庄”和苏州几个大学合作开设刺绣兴趣班,由姚惠芬亲自教授刺绣技艺。
她说:“我很希望他们当中有愿意把刺绣当成自己职业的,我想把他们吸收到我们的艺术馆里来,给他们工资,把自己掌握的所有刺绣技艺传承给他们。”
作者: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