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罗大佑的歌只能自己来唱

  1999年,罗大佑来中国上海开演唱会,北京一群当时30岁上下的白领据说要包机前往,很是轰动,因为罗大佑曾经代表了一代人的童年往事。此前,他曾经在舞台上消失过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发行过一张题目叫做《恋曲2000》的阴阳怪气的专辑。陶晓清的儿子、台湾著名乐评人马世芳当时这样评价这张专辑:“或许我们目前不乏理解,只能说这是一张需要沉潜很长一段时间来静静聆听的专辑”。

  罗大佑演唱会开得怎么样,我那次没有去上海,不知道,总之开完之后,直到后来出的更加莫名奇妙的《美丽岛》(与李双泽胡德夫杨祖君的《美丽岛》同名的专辑),罗大佑在内地再也没有那样“轰动”的效应了。一次访谈中有人对罗大佑说:你就不要再出来了,让你曾经的歌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罗大佑的回答很无奈:你总得让我挣点钱吧。

  不过,罗大佑在1970年代中期到1990年这段时间的创作,的确是一个神话。我至今仍然有些执著地认为,那是两岸三地华语流行音乐中已经注定难以超越的高峰。要知道并不一定所有的老歌都好听,都能让人怀旧,这样看来罗大佑更加难能可贵。罗大佑的歌虽然好听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都只具有一次性,也就是说,除了听罗大佑(或是原唱歌手)当年的声音,不管谁唱,都很难让我找得到共鸣的感觉。就像现在,坐在宜家的咖啡厅,听着里面的乐队里面的一个男孩非常认真、非常卖力地唱着“童年”、“恋曲1980”和“恋曲1990”,但是总感觉缺少一点滋味。

  类似的感受崔永元也有。记得他写过一篇文章,说到《明天会更好》这首歌,曾经看过无数的明星在各种场合演唱,但是这首歌不是谁都能唱好的。《明天会更好》只是罗大佑作曲,并未听过1980年代罗大佑自己演唱过这首歌。这首歌发布的时候,原唱者是台湾的60位著名歌手:蔡琴,李建复,苏芮,黄莺莺,费玉清,潘越云,齐豫,齐秦,金智娟(娃娃),甄妮,陈淑桦,杨林(不知道为什么少了邓丽君和1970年代民歌运动中的歌手们)……又是一个空前绝后的梦幻组合。有没有人想过今天把他们再凑起来重唱这首25年前的歌呢?

  罗大佑的确有不少歌是写给别人的,刘文正、费翔、齐豫、甄妮、陈淑桦,都曾经唱过罗大佑的单曲。它们包括《故乡的云》,《船歌》,《海上花》,《追梦人》,《野百合也有春天》。除了《野百合也有春天》和《闪亮的日子》,其他的歌罗大佑自己都没有唱过。当然还有一些就是翻唱了:张学友唱过《思念》,成方圆唱过《童年》,还有无数涉世未深的歌手唱过《野百合也有春天》,至于《东方之珠》什么的就更多了。

  我自己也喜欢唱罗大佑,并且自认为颇有些领会。小学毕业的时候,为《光阴的故事》打动了很长一段时间。1998年我第一次去香港,站在斑驳的“皇后大道东”的路牌下,心中竟然感到一阵莫名的悸动。读大学期间夜深人静的时候,总喜欢唱一通《思念》来自己感动自己。曾经在台湾彰化县鹿港,唱着《鹿港小镇》一个人呆了一个下午。而今想起台湾的时候,又会不由自主地唱起《超级市民》:

  那年我们坐在淡水河边,看着台北市的垃圾飘过眼前

  远处传来一阵浓浓的烟,垃圾山正开着一个焰火庆典

  于是我们欢呼——

  伟大的台北市民,缤纷的台北市

  垃圾永远烧不完,大家团结一条心……

  总之,罗大佑的歌只能自己来唱,听其他任何人唱罗大佑的歌都觉得不过瘾。除了罗本人之外,也许只能由自己才能体会得其中的妙处。但这仅限于他《恋曲2000》之前的那些专辑和单曲。今年10月18日美院90周年校庆的时候谭平工作室同学聚会,大家要我唱歌,我让大家自己来点,罗大佑的歌我都会唱。比我大一届的胡晓媛点得恰恰是《台北红玫瑰》。虽然当时我刚刚从台北回北京,虽然我能够背诵下歌词唱完整首《台北红玫瑰》,但是总觉得不是滋味。我至今觉得胡晓媛学姐既没有理解我,也没有真正理解罗大佑。

2008年12月18日

作者:祝帅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