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识读齐白石纪念馆藏品

  1、石雕摆件等此图为齐白石青年时代的雕刻作品,图中竖屏和卧屏乃齐白石雕刻摆件中的艺术之精品,两块石雕,大小相似,高39.2厘米,均用紫色石浮雕花鸟,生动精致。竖屏刻枯梅,正面盛开两朵梅花,数朵含苞欲放,花苞正、反、侧、背形态多变,卧摆屏风雕刻着梅竹,老干生新枝,梅花均怒放着,喜鹊立于枝头,拟传统题材中“喜上眉梢”之意。其造型生动逼真,宛如纸上作画流畅自如,其雕刻线条之洗练高超让人佩服。竖屏背面雕刻的款题:(即竖摆的拓印件)“湘绮师莞尔。独不善点梅,惯喜攻顽碣。花鸟谈大机,阿芝何太拙。弟子频生刻。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冬。”这是齐白石40岁首次远游,在异乡感念湘绮老师而作的诗。诗中流露出自谦含自信。图中右侧竖着三件竹雕作品,均为花鸟,用工精到别致。齐白石40多岁时便可倚仗刻印和绘画维持生计,弃斧从艺而偶作雕刻创作。故木、竹、石、铜、瓷、玉等,雕刻中无所不用,也无不精细。雕刻生涯对齐白石以后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掌握各种花鸟等动植物形象运用于绘画创作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然而雕刻使他灵巧地把持篆刻刀柄,稳、准、狠地镌刻,直接影响了齐派的篆刻风格。

  2、画案

  齐白石老人于1919年定居北京。正值时局极为不稳定,乡间闹得他无处安身,只得放弃老家曾经由他自己亲手打造家业和离别他的亲人们,只身飘泊在外,其实白石老人极不情愿去异乡躲避乡乱。

  作为以艺谋生的白石老人,他一生中几乎没一天搁笔。除患重病卧床不起或家中遭遇不幸之事外,逢年过节也不放弃作画。白石老人印文所示:“濒生辛苦”、“木人”、“布衣”等能证明他一生的辛苦。

  上图为齐白石老人画案,其结构是组装式,画板和案柜是可分离的。案柜小于画板,案柜中由一块木板牵制,间隔大约36公分,可用来置纸等。两案柜设有四层抽屉,可存放绘画材料、工具或书本等物。画案长约2.4米,宽约1.3米,案面用枣红生漆,其漆可鉴。白石老人对此甚爱,受用画案时十分谨慎,生怕碰其漆,伤其案。此画案跟随白石老人几十年,至今保存完好。2004年9月间,正值首届中国(湘潭)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筹备之际,齐白石纪念馆(重)扩建,“齐白石艺术生平陈列室”广征各类文物,经齐白石孙齐展仪捐赠,我们将此珍贵文物派专车从北京运到湘潭,现陈列在齐白石纪念馆,已被省文物专家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3、画具材料一个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征都是与艺术家本人对工具材料的择取有很大关联,艺术大师齐白石也不例外。他绘画选择平置的画案,喜欢用灰色的毡毯作画垫,毡毯宽度不到一米,绘画用的盛水缸不深,口径大,缸中置有一小水勺,作画时用勺取水。毛笔常用大小不同的斗毛,长锋笔、大号斗笔用得极少。画碟以白色诸多,直径大约在12公分左右,备碟多,各碟中置有不同的颜色,而且暖色系和冷色系分别放在一起,便于着色。齐白石的颜料是自制的,除西洋红外。白石老人最善制印泥,干湿把握得极好。他常用朱膘、朱砂色拓在纸上显厚度。早期曾用过黑印泥,购藏者认为黑色作为印章不喜气,因而不受欢迎,自后他不再用。齐白石刻印的刀和石也为自制。最初他学刻印,取当地楚石,自制石料,慢慢才旁及其它石料作为篆刻。齐白石是木匠出身,心灵手巧,在手工制造方面可真谓能人。故他的工具材料自己制自己用,其性能和脾性都在自己掌握之中。此图中印泥盒盛的朱砂印泥早已生绿苔。齐展仪先生在捐赠时,为了印色鲜泽,便将绿苔一一刮掉,结果他常后悔没了年代。

  4、雕花工具众所周知,齐白石是木匠出身,十五岁开始当学徒,从师大器木匠工,十六岁改学细木工,专做精细家具和雕花,十年雕花生涯成为他人生的第一次转折,而且使他进入了民间艺术行列。他跟随本乡的周之美专心学习雕花手艺,师傅教他的平刀法,这时他已能灵活运用。后经他研究,总结经验,自制一种圆刀法,用师傅教的平刀法结合自己的圆刀法雕出了许多花样。传统的花样千篇一律,他改变了花样,掺入桃、梅、李、果、牡丹、芍药、梅、兰、竹、菊等,特别是人物取小说里绣像插图、历史故事和飞禽走兽,草木虫鱼,加此布景,来了个大翻新,深受欢迎。

  此图中的雕花刀是通过齐白石孙齐灵根所捐赠,图中大、小平刀、圆刀、三角刀、斜刀、锲刀等亦是当年齐白石用来雕花的工具,这是齐白石老人从事雕刻手艺的见证。

  5、木匠工具

  雕花刀和刨、凿、斧、锯、钻等木工工具不可分割、木匠出门做工,缺一不可。齐白石那个时代,民间盛行雕花家具,特别是那些有钱的大户人家,极为讲究做工和雕工,就是普通人家嫁女也要求有嫁妆,齐白石既学过大器木,又精工雕花的小器木,在民间最吃香。此图所示木匠工具中,有大器的工具,如大刨、曲尺、油墨斗、大锉、大码钳等,也有小器木的工具,这些工具交替使用,做出的雕花床、床楣雕花用细工雕刻,有情有趣,是一种美的享受。床的左右和背面及床的顶面从实用性出发,用大器木工具做,使其坚实而耐用。这些传统工具今人还沿袭着,雕花木工既靠体力出效益更要凭心灵手巧和创造性赢得众多人喜爱。齐白石正是靠着后者,从民间艺人中脱颖而出,步入文人艺术殿堂的巅峰。

  6、送学图

  人物画是齐白石最早描摹接触的对象,五岁时他爷爷教他识字,他竟然能在地上画出人脸儿。他在上私塾的时候,对绘画更兴致浓厚,因痴迷绘画常常受到先生的指责。尽管如此,他照常偷着画,诸如钓鱼翁、店铺老板、雷公神像,他非常满意这些形象。当他学雕花木匠后,所刻雕花中人物画尤多。同时他画肖像画,尤其是工笔美人图,其线条流畅,仪态万端,有“齐美人之称”。齐白石作为一代宗师,在宣纸上一挥而就,然而,当我们看到他的炭条创作画稿时,是另一番景象。他创作的稿件非常严谨,先起稿,反复修稿、定稿,从而创作时才能大胆落笔。此图为齐白石老人1930年所制《送学图》画稿之一。画面中一老一少,长者在其他图画中变化较多,如《送子从师图》长者看到儿童在哭泣,心疼地抚摸他的头。图上的长者左手提着篮,右手持着仗,背已驼,年事已高,孩童的形象未变。此画稿造型大气概括,线条简洁,疏密有致,结构准确,形象生动,特别是人物表情、特征,塑造得使人叹服。

  7、搔背图

  《搔背图》略仿八大画意,这是齐白石常画的题材。画稿上的秃顶老人用小竹筢在自己的背上搔痒痒,情态有趣,富于幽默感。此稿应为1928年间所作。1936年所作《钟馗搔背图》画小鬼给大鬼搔背,题句云:“不在不偏搔下,不在上偏搔上,妆在皮脸上,焉能知我痛痒?”这是精神的写照。此画稿是用宣纸,大炭条。齐白石在白色宣纸上自如地用木炭条准确生动刻画了搔背老人。其头和背仅用轮廓线勾勒,线条灵动概括,衣纹线条重叠,构成大虚大实。裤腿用线极简,使线条富有节奏感。竹筢在老人的背上尤为显眼,突出了主题,为落墨打下可靠的依据。齐白石作画有严格的画稿,其水墨线条运笔缓慢而厚重,收放自如,笔力千钧,且书写性极强。这些画稿均为齐展仪先生所捐,是齐白石纪念馆馆藏中极有学术价值的文物。

  8、东坡玩砚图真正的艺术家对艺术创作总是倾注真感情真爱心甚至童心和智慧,技法是画家不可或缺的基本功,齐白石的艺术表现技法高超过人,让人叹服,他的创造性体现在他的睿智和思想感情上。他对生活不是简单描摹,作品中总流露出内心的精神特质。齐白石对艺术创作有精辟论述:“大似媚俗,太不似欺世。”白石老人早期创作十分注重写实,《黎夫人像》、《大肚弥勒》、《仕女图》等就是例证。此图是齐白石所造《东坡玩硕图》的又一稿。画面塑造东坡先生专心致志在观赏砚台,栩栩如生。他表现的木炭线条如由毛笔线条,起笔收笔,抑扬顿挫,尤显力度,刚直完整,虽没落款,却也是一幅精妙绝伦的绘画作品。由此可见大师作品背后的真相,不难看出,齐白石对待每件创作所投入的是一个“真”字,用真情创作。

  9、虾图

  童年时代的齐白石好观察和留心身边的事物。他的母亲和祖父带他出入菜园、田地和池塘时,年幼的齐白石就对周围景象表现出浓厚兴趣,甚至为每一处景物发呆。一次母亲带他入菜园,特意考他,要阿芝将菜园中一些瓜果花卉的颜色进行辨别,幼小的阿芝竟能准确回答各种花儿的色相,母亲惊喜异常。一次祖父耕地刚完,带阿芝到池塘边洗脚,他感觉池塘里有什么东西轻轻地咬他的小脚丫,阿芝带着疑惑的神情问祖父,祖父一边乐,一边回答他的提问:这是虾儿在咬你的脚丫。阿芝回复说:不对,我没有看见虾儿,并闹着要祖父给他捞上虾,祖只好遂了孙儿的意愿,聪明的阿芝就将捞到的虾带回家,用盆器养着,每天观察在水中游动的虾。“虾”齐白石最早接触的花鸟画创作中描绘的对象。而且一辈子都爱着虾,这童年趣事让他与虾结缘。晚年的齐白石为了更好地表现虾,常在家养虾,琢磨虾在水中游动的姿态,研究虾的结构。齐白石早期的作品中所画的虾身为六节,晚年画的虾身则为五节。五节可能与中国吉祥数有关,如“五子登科”、“五谷丰登”、“五福临门”,就连他远游写生,也用上吉数“五出五归”。此图乃白石老人1948年之作。七只大“虾”尤如在水中游动,生动而富变化。有聚有散,墨色透明,虾身为曲直中见弹性,虾须尤见功力,传神气足,流畅自如,给观看者无尽的享受。

  10、画碟

  齐白石老人作画喜用白色小瓷碟盛墨和颜料,此瓷碟直径为12cm,碟浅,瓷碟底部较大,平稳置于画案,方便好用。碟底有白石老人当年的亲笔落款,表示对此物极爱,为1924年所制。其书法有遒劲秀润倚斜之风,正是白石老人70岁时的书风。白石老人喜欢在画稿、宣纸,颜料包装等工具材料上落款,在画碟上落款极为少见,这是齐展仪捐赠齐白石文物中较特殊的一例。特别有价值的是有年款,让我们在研究齐白石的同时能寻觅到与他治艺相关的文物资料。

  11、字典

  “学富五车”,是古人对知识渊博之士的尊称。齐白石仅读过一年私熟,又是治艺之人,从一般意义上讲,他的文化基础不深很难进入文人的圈子,但他有着湖湘文化人特有的进取精神,博闻强记,勤奋苦读,不耻不问,对历代文学名作,尤其是对《唐诗三百首》的研读,养就了他的满腹文采。另外,他自学时总是备足所需的工具书。此为四角号码字典,为传统的线装式,封面是条纹黄色牛皮纸,右面揭开式,内页为单四联白纸,文字竖排,从右至左,被释字样大,醒目,方便查找。书名是齐白石用楷书书写,按照“子、丑、寅、卯”等古式顺序编排,每一本的偏旁部首都已标明。

  12、水印画册

  齐白石的画册很多,版本多样,琳琅满目,近年国内外竟相出版他的画册,且画册越发高档,其清晰度与原作极似。此两本画册皆为旧版画册,因当时条件限制,印刷沿用传统的油墨,色彩单一,纸张乃较为上等宣纸,成册后纯水墨韵味较足,赏心悦目,基本保持了水墨画特征,显得弥足珍贵。收藏价值极高。右边的方形画册为大12开本,题签“《白石老人小册》五十岁后画,八十岁始题缄,乙酉”。书签为白色纸印制,附在封面左边。图左长方形画册为大八开,是用黄色牛皮纸作封面的线装书。封面左边竖形题签“《白石画集》,白石题,第三册。”是他晚年之作。书签用白色纸附上,有古典书籍之风韵。

  13、拜帖古为“拜帖”,今为“名片”,其功能都是为社交之用,作为交流对自报身份的一种形式。以前这种拜帖一般要有身份的人才备。拜见达官贵人时,由佣人递给被求见者,获准后方可见面。“齐璜、白石”此图中的拜帖有两种颜色,一种蛋黄色牛皮纸,一种为红色牛皮纸,纸质好而且厚。白石的拜帖仅用了一个名和号,没有加任何头衔。当时他正出任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央美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这些响当当的头衔未刊其上,足见其大师风范。当然“齐白石”这三个字在国内可谓无人不知晓。这件藏品是白石为人处事的见证,也是那个时代文化特色的体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