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一位海外华人收藏的柴窑整器

 
 
郑重公布一位海外华人收藏的柴窑整器

  

柴窑最贵,世不一见,

  今日一见,了啦心愿

 

提要

本博文郑重公布一只真正的柴窑胆瓶(也称为《柴窑胆瓶1号》)。据清代学者观点,柴窑釉色匀净如一,无法仿制。本柴窑胆瓶鉴定的主要依据是因为它完全符合曹昭在《格古要论》中对柴窑特征的记述,即“曹四点”:1.天青色;2.滋润细媚;3.有细纹;4. 多足粗黄土。柴窑釉色不可仿制,本器具有无与伦比的天蓝釉色。纵观自宋代以来各个朝代,直至当代的所有天蓝釉瓷,未有一件能比得上此胆瓶的釉色。柴窑之所以有其它瓷无法相比的釉色,主要是它具有独特的呈色机制。另外,本器施釉极薄,但釉质复盖性却极强!可能是因为宝石入釉的缘故。

 

1.  名称:五代柴窑胆瓶

2.  器型:胆形瓶(图一),口沿部有缺损,被镶一金属圈。

 

 

图一:“天青色”五代柴窑胆瓶(室内弱光下拍摄)。

 

 

 

许多网友质疑此胆瓶不具五代特征,本人回答如下两点:

 

1.关于柴窑的器型,没人见过,只是推测应该是五代器型,或与唐宋瓷器型相近。其实未必!柴窑是超时代的杰作,它的器型有可能不落俗套。再说,至今人们所认知的五代器型非常有限,网上许多所谓的五代瓷都是跟据有限的五代画中所示的瓷器仿制的,也有的是仿唐宋的。总之,到代是根本,只要到代,任何符合柴窑古文记载的器型都是真柴窑。

2.柴窑无完器,本胆瓶口沿部缺失一段(图二),如果缺失的部分呈扩张的喇叭形口沿,那器型就像北宋钧窑天蓝釉胆瓶(图三),也有可能像《柴窑小胆瓶》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6479070100vfpd.html

 

图二:

 

 

图三:






 

3.  大小:属于小器,高17.5厘米,宽9.5厘米。

4.  颜色:匀净亮丽的天蓝色。在弱光下蓝色中透着一点绿色,有粉翠之色;在强光下蓝色中透着白色,变成粉青或淡天蓝色(图四)。

 

 

图四:“明如镜”,窗影瓷中留 (近窗自然光拍摄)。

 

 

 

 

5.  胎壁厚度:圈足墙厚度不均,连釉在内,最薄处约2毫米,最厚处为3毫米(图五)。

 

 

图五:圈足墙厚度测定

 

 


6. 胎质:灰白,致密坚结。无釉底400倍放大观察,可见大量白色结晶颗粒(图七),推测可能是次生结晶体,或玛瑙原石颗粒。

 

图六:圈足无釉底胎土20倍放大观察,未见白色晶体颗粒。 



 

图七:圈足无釉底胎土400倍放大观察,可见密集分布的白色晶体颗粒(可能是次生结晶体,也可能是玛瑙原石颗粒)。



7.  呈色机制:柴窑的天青釉色不是均匀的呈现在瓷器表面开片上, 而是由无色玻璃釉下,散在分布的蓝色结晶颗粒光色反射或散射形成的.就是说柴窑釉层是一种类似于三明治(Sandwich)构造,最里层为白色开片层,最外层为无色玻璃釉层,中间夹有蓝色结晶颗粒(图八,图九),推测为钴矿颗粒。由于柴窑独特的呈色原理,使其颜色会随光线强弱和角度改变而微变。

 

世界著名的中国古代艺术品鉴藏家,曾在清代北京生活过32年的英国公使馆医生卜士礼博士(Stephen Wootton Bushell, 1844-1908),翻译并注释的我国明代大鉴藏家项元汴(Hsiang Yuan-Pien,1525-1590)先生编著的《中国瓷器》一书于1908年出版。该书从第5页至29页为卜士礼博士所写的导言。在该导言部分第九页,明确记述了柴窑的呈色机制,那就是柴窑的天蓝色是由无色透明釉下的,当地产含钴矿物质的光散射形成的。凑巧得很,科学上认为我们天空的天蓝色也是光散射形成的。钴矿颗粒光散射这就是真正的雨过天青色的呈色秘密!

 

英文原文:“ The Ch'ai Yao was the precursor of the early Kuan Yao of the Sung dynasty, which was made in the same city at an imperial manufactory founded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lfth century of our era, the finest variety of which was azure-tinted, of clair-de-lune tone,derived from the diffusion of the native cobaltiferous mineral in a pellucid glaze. The author declares that even a sherd of this renowned ware was as rare as a phantom in his own time.”

 

中文译文:“柴窑是宋代早期官窑的前产品,它和官窑均被制造于同一城市。官窑是由我们本纪元的十二世纪初建立的御窑制造。柴窑中的各种精品均为天蓝色,其色由无色透明釉下的,本地产含钴矿物质光散射而成。本书作者声称既使在他所在的时代,就是这种名瓷的一块碎片都像幽灵一样罕见。”

 

 

图八:柴窑细纹低倍显微镜观。可见无色微小开片和蓝色结晶颗粒(可能是钴矿颗粒)。还可见酱褐色斑点(古瓷特征之一)。

 

 

 


图九:柴窑细纹高倍显微镜观。可见清晰无色微小开片和蓝色结晶颗粒。还可见酱褐色斑点(古瓷特征之一)。

 




8.  滋润细媚,有细纹:柴窑的细纹肉眼看,是一种由“片线纹”形成的纹理图案。显微镜观察,是密集均匀分布的微小开片,每平方毫米约有3-5个开片。细媚是指柴窑的细小迷人的器型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6479070100yk7b.html

 

 

图十:柴窑胆瓶颈部细纹近距离观,釉色失真,但可见大量沁色斑片(古瓷特征之一)。

 

 


 

图十一:柴窑胆瓶腹部细纹近距离观,釉色失真。

 




9.  粗黄土足:圈足内不施釉,露出本来胎色,很像中国北方的干黄土(图十二至图十四)。

 

 

图十二:柴窑粗黄土足整体观,用手指颜色作参照,显示柴窑胆瓶的自然釉色。但黄土足颜色失真。

 

 

图十三:黄土足再观

 

1.较真实之黄土足图

 

 

2. 最真实之黄土足图


 

图十四:柴窑粗黄土足(中国北方干黄土色),美妙的细纹及无与伦比的天蓝釉局部近观。 

图十五:圈足局部放大观:可见晶莹之宝石入釉的釉层。

 

图十六:釉下开片上可见密集梯度分布的可能为次生结晶体对显微镜LED灯的反光点环(简称为次生结晶体反光花环)

 

图十六至图十九:釉下老化气泡 (该器釉下气泡非常罕见)







《柴窑胆瓶2号》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6479070100qdoc.html 

 

《柴窑胆瓶3号》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6479070100vfpd.html

作者:瓷器鼻祖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