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开幕式现场
2024年4月6日,“共贯与多元:当代绘画艺术新样态”在中国美术馆一层 3、5、7、11 号展厅亮相。35位艺术家,35件(组)力作。艺术家们以最诚挚的创作,将中国当代绘画最鲜活的生命力展现于广大的公众面前。
此次展览邀请了 35 位架上艺术家,包括:蔡泽滨、陈飞、陈作、陈可、崔 洁、段建宇、韩冰、郝量、黄宇兴、贾蔼力、梁远苇、刘聪、刘晓辉、陆超、 欧阳春、蒲英玮、邱瑞祥、仇晓飞、宋琨、苏予昕、孙一钿、唐永祥、王光 乐、王迈、王兴伟、王伊芙苓韬程、韦嘉、夏禹、谢南星、徐华翎、禤善勤、 薛若哲、闫冰、张业兴、张子飘(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展览现场
35位参展艺术家是活跃于当代艺术现场的部分新生创作力量,从60后、70后跨越到90后,他们的艺术成长代际跨过了上世纪90年代、新世纪的00年代和10年代。他们的创作实践围绕绘画这一朴素且原始的媒介展开,将新的艺术语言和现实的中国经验相结合,将国际视野与中国文化贯通,他们的艺术实践既融合了不同传统、类型、图像来源以及形式方法的要素,又不断利用媒介本身的情境动力在看似无关的要素之间建立联系并跨越边界,以证明在视觉信息如此饱和的当下,绘画如何作为一种具有生命力和突破性的技术仍具有基础和本质的价值。
为何以“新样态”作为本次展览主题的关键词之一?
策展人 易英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著名美术史学者、艺术批评家易英教授表示:“这个 ‘新’是由于这一代艺术家成长的视觉环境的图像化导致的。我们身处的景观世界中,虚拟的图像代替了真实的世界,最基本的艺术参照物不再是自然,而是文化和符号。在图像时代里,艺术创作的路径从再现客观自然转变为对图像的复制与挪用。这种转变的开端在上世纪末中国艺术家对波普艺术的挪用,但这个时期是因为中国还没有彻底进入图像时代,当下图像一代则真正进入了仿真世界。因此我称它为‘图像绘画’。不过,图像绘画并不是一种统一的风格,利用各种风格都可以转换为图像的表达方式。这便是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现象,新一代艺术家承担了转换的使命。”
展览现场
从70后到90后,勾勒出的恰恰是2000年之后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变化轨迹。如果说70后艺术家在创作意识中更多是严谨和理性,注重整体性、历史性、 叙事性、文化性、精神性的话,那么80后和90后艺术家则更注重个体叙事、个体经验,在视觉上呈现出具体化、弥散性、不确定性。
执行策展人王静、袁佳维 现场导览
执行策展人王静、袁佳维则从另一个侧面提出了具体问题:“绘画的图像生产在面临不断突破的技术现实时,该如何褒有其作为审美对象的自律性和传达人 工语言像似的社会性?因此,为了让不同作品之间的互文与思辨关系尽可能地 传递,同时对主题概念进行充分解释,展览的呈现基于拼贴与镜像的交替逻辑,一方面重申绘画的吸引力与穿透力,另一方面以非聚焦的多视点关系呈现每位艺术家的作品,避免让任何明确的叙事意图干扰对细微的绘画情境的感知。展览的本质意图在于借助这些独特新鲜的创作个案,说明今时之绘画是提出问题的手段,而非解决问题的方案。”
展览现场
观察这些“新样态”所具有的特征,提示我们这些镶嵌在时代中的个体,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样本,他们将生活的经验淬炼于自我的创作中,聚焦的是当下,面向的是未来。
易英教授、王静与袁佳维,将从历史化与尊重微观的角度,以比较分析法出发梳理这些绘画个案,结合建筑师梁琛的展览空间设计,在共性与个性之间诉诸中国当代艺术的内在特征。
“共贯与多元:当代绘画艺术新样态”出品人 罗旭东
展览出品人罗旭东先生提到:“未来文化事业的发展,一定是社会力量与公共 力量共同作用、相互成就的结果。我深信,依托于厚重、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国当代文化一定会愈加焕发活力,以高昂饱满、智慧远见、真挚多元的姿态, 展现在世界舞台中央。”
展览现场
配合本次展览,还将推出一本集研究、批评和作品呈现为一体的研究性出版物。该出版物由艺术评论家和青年学者贺婧担纲主编,邀请近年来活跃在中国现当代艺术研究领域和批评现场的多位重要学者、批评家和作者撰写系列专题文章,深度挖掘和分析中国当代绘画现状及其背后的社会、哲学、美学与文化现象,为千禧年后20年的绘画作出详尽的解读,具备独特的收藏与文献意义。出版物由书籍设计师和出版人杨林青担纲设计,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展览现场
作品展示:
蔡泽滨,《我的卧室》,2023–2024年,布面丙烯, 215 x 320 cm
陈飞,《主食》,2019年,金箔、丙烯,100 x 200 cm
陈可,《普雷勒尔之屋No.1》,2022年,布面油画,160 × 200 cm
陈作,《雪人》,2022–2023年,布面油画,200 × 150 cm
仇晓飞,《柳域》,2016年,布面丙烯、木炭,180 x 140 cm
崔洁,《兰溪青年公园》,2023年,布面丙烯,250 x 180 cm
段建宇,《一个家庭的爱》,2023年,布面油画、丙烯、油性笔,140 x 200 cm
韩冰,《转折点》,2019年,布面油画,203.2x172.7cm
郝量,《神曲之一》,2021–2022年,绢本重彩,145.5 x 231.5 cm
黄宇兴,《星汉灿烂》,2027–2021年,布面油画,200 x 400 cm
贾蔼力,《无题》,2011年,布面油画,287 x 400 cm
梁远苇,《2017.28》,2022年,布面油画,190 x 160 cm
刘聪,《纸 —(无题)变奏》,2023–2024年,布面油画,180 x 540 cm
刘晓辉,《海边戴头巾的三个动作》,2020年,布面油画,250 x 600 cm
陆超,《尝试画两张相同的脸》,2015年,布面油画,150 x 200 cm
欧阳春,《我的故事》,2012年,布面油画,260 x 370 cm
蒲英玮,《世纪》,2023–2024年,布面油画、丙烯、纸本拼贴、绢、 丝网印刷、金箔、马克笔、喷漆,200 x 400 cm
邱瑞祥,《无题》,2022–2024年,布面油画,250 x 180 cm
宋琨,《踏浪》,2016年,布面油画,235x180cm
苏予昕,《在地天气 #2》,2024年,加州泥土、赤铁矿、黑色碧玺、紫铜粉、 苍珊瑚、蓝铜矿、紫片岩、海螺粉末、 绿泥矿、雄黄、硫磺、杜邦二氧化钛与 其它手工色粉于麻布绷制于木框,155 x 240 x 5.6 cm
孙一钿,《能拥抱就不说话》,2019年,布面丙烯230x183cm
唐永祥,《两棵树 左边树上有颗绿色》,2020年,布面油画,200 x 300 cm
王光乐,《第二号无题230725》,2023年,布面丙烯,280 x 180 cm
王迈,《绘画山No.6》,2023年,布面油画,210 x 281 cm
王兴伟,《新划船》,2022年,布面油画,200x320cm
王伊芙龄韬程,《情感之心图卷》,2021年,纸上水墨、矿物颜料及艺术家印章(“Turtle Move”、“郁金香”、“No Matter What”及“E.T.Evelyn”),48 x 1086 cm
韦嘉,《赤诚》,2023年,布面丙烯,205 x 280 cm
夏禹,《短歌行》,2024年,布面坦培拉,200 x 300 cm
谢南星,《稍慢的无题》,2023年,布面油画,200x200cm
徐华翎,《见山》,2024 年,绢本设色,98x461cm
禤善勤,《禤若、妹妹与波子》,2022年,布面油画,200 x 400 cm
薛若哲,《洛水图集:卷一》,2023–2024年,布面油画,250 x 400 cm
闫冰,《苹果20240108》,2024年,布面油画,200 x 340 cm
张业兴,《又是九月,美好的季节》,2023–2024年,布面油画,200 x 400 cm
张子飘,《玫瑰08》, 2024年,布面油画,220x190cm
张子飘,《蜘蛛08》,2024年,布面油画,220x190cm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