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符号学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从人类社会的起点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就以各种象征型的符号记录和传达各种抽象的信息。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大量的朴素却不乏美感的原始艺术。黑格尔就说过,人类艺术的第一种类型便是象征型的。他认为象征是把外界存在的某种具体事物当作标记或符号,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思想内容。文字的发明,更是人类符号学的走出的最伟大的一步,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然而,真正确立符号学的基本理论是瑞士语言学泰斗索绪尔的教学讲稿﹣﹣《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将符号分成意符 Signifier 和意指 Signified 两个互不从属的部分这之后,符号学这一名词概念才广泛的被接受和使用。
现代符号学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艺术符号学属符号学的一个很小得范畴,这里要谈的就是雕塑艺术中的符号学。
符号学在雕塑艺术中的运用可以追溯到原始艺术。远古先民在生产力及生产工具极为低下的情况下,为了社会各项活动的需要将为了表达一些抽象的内容而将社会生产中具象的食物概括抽离出来,让它们符号化。大量的图腾文化就是有着显著的符号特征;生殖崇拜更是直接将生殖特征夸张放大形成一个最淳朴的符号形式。之后像造型稳定的金字塔,西方建筑的三大柱式都已成为永久性的形式象征。在东方文化中,更有大量的符号形式,以巨大的艺术魅力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
从雕塑艺术的角度不难看出,一件优秀的作品,就是一个成功的文化符号,而它又是由艺术家通过自身的文化和艺术修养将多个不同含义的符号有序排列构成的。这些符号又来自人类从自然界中提炼出的理想的美,即把以自身独特的形态来显示其存在的大千事物提炼成无数真实个体中的优选符号,集中概括提升至更高的层次。大家熟知的大量的优秀雕塑艺术作品都超越时空,把不同地域,不同时代,或相互对立的事物交融于一体,时空转换,人神共舞。如埃及的狮身人面像,米洛斯的维娜斯,印度的舞王湿婆真实的符号经过转换裁接、集中组织成为象征的载体,水平越高,艺术感染力就越强。
然而,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由于人类只以为是的创造发明精神,原本通俗的符号被符号化再符号化再再符号化于是传达的信息到最后完全变了样。符号家就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客观破译符号所指的工作,又或者我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记住大量的文化符号。
弗洛伊德的个人潜意识理论告诉我们,人类对于美的崇尚和追求是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精神不断沉积,从未间断,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意无意地被记录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太多事物由于司空见惯而被忽视,但这并不能说明它们潜在的美可被否认,相反它们的美不仅仅是形式或内容上的优化,更重要的是它们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也许是一颗常见的植物,也许是一块不起眼的顽石,又或者就一只造型简单的盘子,但是它们从未曾离开过我们的视野。这些作为符号,或许更为亲切。
我喜欢将耳熟能详的事物作为符号根据我要表达的内容和主题做有序的排列组合进行创作实践,这些事物或者曾经惊天动地亦或者根本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角色,但它们统统被大部分人熟知,只是它们被放置在了新的位置,有了新的排列形式而已。
对于简单熟悉形象的偏爱和使用并不是我个人的一时兴起。曾有好长一段时间我故作深沉地迷恋一些生僻而偏远的形象。作为一个科学迷,沉迷于微观世界的生命循环和宏观世界的生命之源,并试图将这些陌生的形象作为艺术符号呈现跟观众。然而雕塑艺术本身是面向社会大众而不是某个专业领域的小群体。那么不管是个人偏好的偏僻领域还是自身所在的专业领域都不足以满住大众群体对艺术的审美需求,更无须谈及共鸣之类的话题。终于豁然明白合理的形象的使用在雕塑创作中的重要性。好的雕塑作品和好的文章一样理应深入浅出才对。记得以前写作文,不会什么华丽的辞藻,只能能用最简单的词句讲故事,却总能把我的情感传达给读者。感动本来就不需要用辞藻来堆砌,过于生僻的词汇反而让读者一知半解,无法使其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作者的真实情感。艺术作品也不能例外。罗中立的父亲就是采用的一个最典型的艺术符号,他简单朴素,是当时中国社会最常见最深入人心的父亲的形象,也正因为如此,才能与使观者产生共鸣,达到超强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这次的毕业创作《断点》系列中,就有我对雕塑符号的新的尝试。整个系列完成了五件作品,汉白玉材料,造型简单,尺寸也不大,里面所使用的得形象符号非常简单且常见,无非就是些石子啊,盘子啊,绳子啊什么的。也并没有想要表达什么高深的主题和思想,只是一些我所理解的人的生活的小碎片。用这些碎片组成一个故事,安静地讲述一个关于人的故事:人的本我——人的矛盾——人的虚伪——人的世俗——人的归宿。在另一作品《就我们生活的时代》中,也使用了毛泽东这一深入人心的人物符号,我想说在我们这个时代,这样的人物不管是在显意识中还是在潜意识里,不管是褒是贬,不管是否承认,他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每一个时代不管是否愿意总会是在前一个或前几个时代的阴影下成长壮大,这是社会发展的不容忽视的规律和特征。
当然也许因为自身对雕塑语言运用和表达的能力问题,在作品的呈现上面可能会与我的初衷背道而驰,但我已尽我所能探索雕塑作品中的符号语言使其更好的表达,同时我更希望符号语言在作品中的意义最大化以降低符号的大量堆砌。
参考文献:
罗兰•巴尔特(法):《符号学原理》,三联书店出版1988年版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瑞):《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出版1999年版
黑格尔(德):《美学》,商务印书馆出版1996年版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梦的解析》,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荣格(瑞):《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09年版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