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关于审美

水滴一样的时间穿透了九月的日历,2013年便不知不觉地在十月的午后下展开了一幅惬意的古城秋色图。飘洒的阳光穿透街角的小茶楼,洒落在几个啜饮的年轻女子身上,时光显得温暖而安静,一种现实而又梦幻的美如空气般在流动,在这种美的感染中,一种关于美和审美的情绪在我脑海氤氲。

西施之美在传说故事中,或在文学作品中的描绘可能是被所有人公认的美艳。可在绘画或影视作品中,西施姑娘的形象可能是会令大多数人失望的,同样一朵花在不同人的眼里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情感反映。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香消断有谁怜?”黛玉姑娘看到花开花谢,联想身世,于是“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这怕也只有这位心思细密,多愁善感的林妹妹能有这样独特的审美见解了。同样是赏花,朱熹先生可是阳光多了,“胜日寻芳泗水滨”一个“万紫千红”让人想来也是心情愉悦的。由赏花我们可以看出,人之不同,审美观差别大焉。不同的人在同样的景致里因为审美观的差异会有完全不同的对美的认知,那么即便是同一个人,在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上也会因为环境和条件等的变化而产生完全不同的观点,黛玉姑娘这花赏的是凄凄惨惨切切,朱老夫子赏的却是春风得意心情愉悦。秋天的太行山层林尽染,骨秀景奇是山水画家们写生的好去处,也是众多旅友们的好去处。居于山前每日看着这样的美景该是件幸事,可是倔强的愚公却下定决心要移走此山,想象愚公要是换做一个画家的身份恐怕是不会动移山这种心思。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结果,最终应归结为审美和审美观,它决定着人对事物,对生活,包括对人生的看法,而一个人对事情的看法决定着人的行为和层次。由此可见审美的确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而且,因为审美主体的差异,有非常大的不确定因素。
    但是现实又不似我们讲得那么善变,关于审美,关于对美的认识似乎还是有共通之处。比如我们比喻“美人如花”,“花似美人”这两个因素看来,大家都认为是美好的。又如美丽的爱情常被比作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关于美的认识,关于审美,人们还是有一些相对稳定的认识和共识的。而这个所谓的共识就是我们社会整体的审美价值观。它代表着审美的普遍性和一般性。但这个一般性和普遍性,也并非一直一成不变,这大多是因为艺术的存在。
    艺术存在的基本价值和意义便在于发现和表现生活中的美,艺术作品是被创作出来的,可作品中的美却源自于生活中,艺术家所要做的只是提炼和纯粹,然后表现在作品中。正因为它是从生活中来的,存在于人们现实生活的环境里,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被人们注意到,但通过艺术家的表现,并以一种纯粹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将会给人带来一种愉悦和惊喜。可以说因为艺术工作者们的辛勤劳动,人们得以从艺术作品中对美有了不同的认识,而艺术品的价值也因此而得以体现。
    真正的艺术作品对美的表现与诠释,会引起人们对生活的反思,引导人们对美的重新认识以及新的理解,而真正的艺术品是会正确影响和引导人们的审美观。
    回到这段关于审美思绪开始的地方,秋日午后的茶楼上,年轻美丽的女子,静静的享受着美好的午后,美好的阳光,这样的美景在艺术作品中可能让人感知的并不是因为年轻女子形象的美丽,或许是阳光之美又或是宁静之美,又或者是青春之美等。这是一种超越客观物象的精神追求,而这种追求,会让你得以对自己的灵魂和内心加以审视和升华,达到内心的宁静与智慧,从而完善和完美你的人格。而通过对个体审美价值观和人格的完善,艺术便会对社会的文明起到作用。它帮我们建立正确的审美观,艺术引导我们对生活,对客观世界的美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为我们带来美的正能量。

作者:韩勃正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