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传统艺术语言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作者: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410004)伍建平
摘 要:设计是以一种视觉艺术形式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在现代设计中越来越注重传统元素在设计语言中的表达意义。中国传统艺术语言有着丰富内涵,如何应用中国传统艺术语言进行现代设计的语意表达,首先必须挖掘传统艺术语言的语意,找到其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契合点,才能让其在现代设计中发挥应有的功用。
关键词:中国传统,艺术语言,现代设计
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它能为人理解认同具有说服力,也正是现代设计的初衷。以现代的审美观念对传统艺术语言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富有时代特色,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来,一直是设计界长期探讨的一个话题。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就借用了彩陶上的凤鸟图形,并使用了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反映出一种厚实的文化底蕴,而凤鸟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现代媒体的特色。在经历了漫长时间的淘洗之后,“凤鸟”、“喜相逢”这种积淀于中国传统的艺术语言,仍然呈现出一种惊人的生命活力,以一份熟悉的文化气息和亲和力,感动着我们现代人。
中国传统的艺术语言大致可从中国图式、中国色彩、空间营造等等方面来分析:
一、中国图式在设计中的运用
好的设计应该用有意味的形象的图形语言说话,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已在生活中孕育了艺术的胚胎,从仰韶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期彩陶所描绘的鱼纹、人面纹及花叶纹等装饰图形,至明清时期的文人绘画,我们会发现从原始社会的图形符号一直到封建社会晚期的各类绘画艺术,总有一些永恒的主题,而在这些主题之中,“形”的表现往往是中国历史艺术家借以传情达意的一种外在形式,用传统的图形来阐释现代意义,一直是设计思维的有效方向。比如靳埭强设计的“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的标志以中国的吉祥图案之——“方胜”为雏形,图形以两个方菱形互相扣叠,八角附有圆珠饰,形成结构非常完美的图纹。方形互叠象征设计师与客户的密切合作关系。八个圆点表现公司多元化经营策略,在现代的造型里蕴藏着中国文化精神,简洁而理性的造型,正适合设计公司的形象。 这种传统艺术元素很多,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工笔画中常常描绘的花卉有牡丹、月季、荷花、梅花、竹、菊等,动物有龙、凤、麒麟、蝙蝠等,这些都成了从古到今染织设计中的主角,“出镜”率较高。人们以牡丹寓意富贵,荷花代表高洁,石榴为多子,梅代表五福临门,龙凤、虎等则寓意吉祥,避妖镇邪,龙凤、麒麟与牡丹花搭配水流纹更显皇家贵族气派,中国工笔山水画———界画中的山水、树木、房屋,这些如果在现代设计中运用得当,都是有特殊意味的中国设计元素。
此外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秦砖汉瓦、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中国漆器、红灯笼、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茶、中药、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四大发明、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凤眼、彩陶、紫砂壶、蜡染、中国瓷器、古代兵器(盔甲、剑等)、青铜器、鼎、国画、敦煌壁画、山清水秀、写意画、太极图、石狮、飞天、太极、对联、门神、年画、鞭炮、谜语、饺子、舞狮、中秋月饼、鸟笼、盆景、五针松、毛竹、牡丹、梅花、莲花、大熊猫、鲤鱼、芭蕉扇、风箱、唐装、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泥人面塑、锄头、清朝大辫子、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筷子、华表、牌坊、长城、园林、寺院、古钟、古塔、庙宇、亭、井、黄土、民宅、汉字、唐诗、宋词、《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诗经》、金元宝、如意、烛台、罗盘、八卦、司南、棋子与棋盘、象棋、围棋、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玉佩、刺绣、丝绸、檐,我国还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每个地方也有不同的民族特色等民族传统元素与符号能够通过其形式符号传递民族精神并运用到我们的现代设计当中来,这需要对古代文化艺术中传统的美学思想、民族文化气质和哲学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并加以继承,如果缺乏在这方面的思考,传统文化的神韵则无法很好地灌注于时代精神之中。因此,我们的设计师首先要提升自身各方面的修养,尤其是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哲学和艺术思想等方面。在“大设计”的今天,做设计的学问,就应该像汉字“一”那样,看似简单却包罗万象,传统元素的借用应以“符号化”为基准,“中国图式”越来越多的并成功地应用到艺术设计中,标志着设计师们对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价值的重新认定。
二、中国色彩在设计中的运用
设计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和中国绘画的“随类赋彩”有异曲同工之妙。例如中国画中的竹,宋代苏轼喜欢画朱竹,也有些画家偏爱画墨竹,可人们却对朱竹产生质疑,认为竹子不应该是红色,我们都知道竹子的颜色无红也无黑,但人们却对墨竹习以为常,这说明传统美学观中对色彩的主观想象是允许的,而且是必要的,但这种主观想象也不等于凭空捏造,它同样要来源于生活,同样需要从客观事物中吸取成分,这才是画面所追求的。还比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荷花,画家们把花心画成红色,而荷花的叶子却只是淋漓的几笔水墨,可人们看到它时会觉得叶子就是绿色的。“意足不求颜色似”就说明了这一点,就像人们常从彩蝶、霓虹、彩霞等自然色彩中受到启发一样,从而创造出色彩绚丽的装饰效果,设计色彩可以使人产生某些联想,将自然景色拟人化,让事物变得栩栩如生。在设计作品中也有这样的例子,在蓝色的纸上勾勒几束灿烂的焰火,人们就会认为画纸是深邃的蓝天,而如果画上几块白色的三角帆影,这张画纸就变成了无边的海洋,正是因为它只是单纯的底色,主体不同,给人的联想也就不同。
中国人对红色情有独钟,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它是将中国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书法和印章等艺术形式与体育运动的特征结合起来,其核心形象是“书法汉字京”和“红色印章”,巧妙的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祥云,其创意灵感来源于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取自于有祥云和中国红的“书卷和画轴”之中,祥云的概念在中国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这些都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北京奥运会的奖牌,奖牌的正面为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背面则镶嵌着中国古代龙纹造型的玉璧形象,其中背面正中的金属图形上刻着北京奥运会会徽,整个奖牌尊贵典雅,充满中国特色,既体现了对获胜者的礼赞同时也形象的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玉比德的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一次完美结合,设计彰显了玉的高贵品质,喻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金玉良缘,注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张艺谋有句名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的设计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但只有民族的才能屹立于世界的工艺设计之林,彰显出自己民族的艺术本色,那么如何在走向现代化的同时保留传统文化、怎样使传统文化在走向现代化的同时发扬光大,俨然成为设计师心中挥之不去的一丝情怀。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理解中国现代设计艺术的一剂良方。这要求中国当代设计师应具有海纳百川的文化胸怀和综合创新的能力。
三、中国绘画空间营造在设计中的运用
①、从“气脉开合”到视觉引线
“气脉开合”是对于国画构图经验的一种总结,在国画创作中,画面十分强调气脉的流动,这主要是从国画中“气韵生动”的要求发展而来的。“气脉”也称龙脉,是中国画的专用语,指画面上的形体或空白所形成和贯穿的脉络走势与感觉趋向:画面中的笔墨形体,就如同叶子长在藤上,一气贯穿。所渭“开合”是指气脉的生发,要有开头,有收尾.中间有承转曲折,像写文章一样有“起、承、转、合“。与其他艺术相比较,“气脉开合”是国画中十分独特的审美语言。
开合是有生命的,这种“气脉”在设计布局通常称之为“视觉引线”。设计者在处理画面时,可以充分使用各种手段来引导读者的视线,并给读者留出合适的视觉休息和自由想像的空间,使其整个设计在视觉上张弛有度。一幅好的设计应当是富有生命力的、流动的、充满空气的,当读者阅读的时候,可以感受到视觉流程方向一致的空气流动,或婉约抒情,或欢快流畅,或汇聚成静静的一片,或分散成细流在字里行间涓涓穿行,这就是空间营造在设计中的魅力。
②、从“疏可走马,密不通风”到空间分割
“疏可走马,密不通风”,是国画对于布局的一种阐释和理解。国画重视空白,我们习惯上把这种留白的布局归纳为“疏密”、“聚散”,有“疏”就有“密”,有“聚”就有“散”,画面在疏疏密密聚聚散散的流动中铺开了层次,灵动了空间。这种空间分割方式使得整幅画面主调明确,节奏感强,大气整体。
在处理设计布局的空间分割时,借鉴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可以很好地烘托画面的主题、集中读者视线,使布局清晰,疏密有致,避免呆板。布局中的空间分割还要看图形、文字、色块等设计元素组合后形成的整体感觉,重视细节的处理。对于空白处理不仅包括图形之间空白的安排,还包括字体与图形之间的空白,文字的行与行之间、列与列之间以及单个文字之间的空白,甚至每个字笔画之间的空白。
③、从“虚实相生”到正负形的运用
在中国艺术中中,“实”是画者落笔的地方,是有形的部分,也称之为露的部分。“虚”则指画者未落笔墨的地方,是无象无形的部分,也称之为隐的部分。两者相互生发,相互依存,实因虚而活,虚因实而现,称之为“虚实相生”。在中国的山水画里,山、石、树、屋、桥是画者的着笔重点,是“实”的部分,而水、烟、雾、雪等通常是以空白出现的,属于“虚”的部分。“虚”的部分不经绘染,在画“实”的部分的同时也已经悄然完成,不加任何修饰,画面中的水、烟、雾、雪已跃然纸上,这与音乐上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实在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花鸟画中画鱼、虾、鸟、花等常常不画背景,只留下大片的空白,但观赏者却可通过鱼虾栩栩如生的游动、飞鸟矫健挺拔的姿态、折枝花儿的娇艳滋润,清晰地感受到背景的存在,如水的清澈透明、天空的蔚蓝宽阔、生命的勃发繁华。
国画、书法、篆刻中的“虚实”关系与中的正负形有异曲同工之妙。设计中的图形、字体这些实体造型元素可以看作为“实”,即正形;编排后剩余的空间包括字间距及其周围空白版面称之为“虚”,也就是负形。负形与实形相互依存,使实形在视觉上产生动态,获得张力。在设计中,不能只看到图形、字体而忽视空白的存在,不能只看到字体的笔画而忽略笔画之间的空间。正是由于空白的衬托才使视觉得以集中,也正是由于空白所形成的虚空间才在人们思维意念上产生无限丰富的想像余地。在安排文字的位置、结构变化与字体组合时,应充分考虑负形的位置与大小:如方形字体空间占有率相对较大,比较适合横向编排,长字体适合作竖向的编排:同时由于字体本身笔画的多少、结构的不同、方向的不同也会制造出多样的视觉效果。
中国传统绘画与现代设计学的关系相辅相成,现代设计学需要中国传统精绘画髓的渗透,然而中国传统绘画的研究也需要从现代设计中吸取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既继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又不断吸收、借鉴现代设计艺术和西方艺术的有益成分,使得中国艺术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
作者:伍建平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