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编者按:
从开始引进“珂罗版”版画复制,到今天的版画产业基地、连锁画廊、百雅轩艺S空间、百雅轩文化沙龙等艺术机构的成立;从单一的艺术品复制逐渐扩展到艺术授权、产品开发、艺术品经营,经过10年的励精图治,百雅轩已经从一个小规模的民营文化经营机构逐渐发展到拥有两三百人的规模型文化艺术机构。同时,百雅轩建立了艺术家推广、艺术品销售、艺术爱好者交流,三大艺术产业平台,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多元化、全产业链经营模式。
自成立伊始,百雅轩始终坚守艺术复制这一阵地,希望通过艺术品复制的形式,让大师的艺术作品走向社会,走进普通家庭,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要,实现美育的功能。
在百雅轩已经工作近10年的王玉林先生,不仅是百雅轩文化艺术机构的副总裁,更是一名成功的艺术推广人。多年来,他与百雅轩一路同行,经历了风风雨雨,也收获了丰硕成果。在一个阳光温和的冬日下午,就艺术市场的发展以及百雅轩的经营等诸多问题,我们与王玉林先生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访谈:(艺术生活快报简称:艺 王玉林简称:王)
艺:随着我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艺术复制品行业也呈现出越来越繁荣的局面,但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于“艺术复制品”尚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作为一名涉足艺术复制品业多年的资深人士,您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王:艺术品可以分为原作、签名版画、复制品和衍生品,这种比较稳定的结构在西方已经形成很久了。比如毕加索,作为一个艺术家,他一生画了很多油画,同时也做了很多铜版画,但是大多数时候只能在杂志上或者通过复制品才能欣赏到他的油画和铜版画。这就像一座金字塔,最顶层是他的原创作品;顶端之下的是版画等具有复数性的作品,最基层的是原创作品的限量衍生品。
艺术品的消费阶层也分为好几个层面,这其中最强势的是博物馆与大收藏家,重要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大都流进了这里,当然包括他的签名版画;而老百姓呢?一些公共空间呢?只能购买到或者说有能力购买到大师的一些复制品。
艺术复制品的核心是版权。要制作复制品,就需要为艺术家支付版权费,出版方与艺术家签约复制品的制作数量。这既是一种推广艺术家的手段,也是一种让艺术走进老百姓家庭的一种手段。高品质的艺术复制品能够让大众欣赏到艺术家的绘画精神、绘画风格,同时也能满足和提升大众的审美需求,使好的艺术品进入家庭。
艺:一些法律条文将艺术复制品界定为:经艺术创作者许可并签名的,数量在200件以内的复制品属于美术品。这种定义可能是从外在的形态方面进行的一个界定,如果要从内涵方面进行辨析,是否可以将其定义为:以实现交换价值为目的,在艺术价值上力求反映原作的仿制品?
王:首先要区别“原创”与“复制”的概念。在中国各大艺术类院校都有国、油、版、雕这几类专业,每个专业都是通过学习进行创作,版画创作,数码影像等新媒体创作都带有可复制性,但绝不能将原创艺术与商业操作中的“复制衍生品”混为一谈。
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整个国家蓬勃发展,但在很多地方也确实缺乏规范,有些是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特殊问题。以版画为例,版画分为原创版画和复制版画两种,复制版画即是对于原创作品的商业复制。
我国大部分老一代版画家的作品几乎都是原创版画,但他们的作品大多只有签名,没有编号。比如古元的有些版画就创作于革命时期,受当时创作条件限制印量有限;另外,创作的目的是为了宣传革命思想,传播革命火种,所以很多作品没有编号。在那个特定的战争年代,艺术家没有把这种版画视为商品,所以编号也就失去了意义。但当这些作品进入市场后,失去作品编号就等于失去了“数量认证”,从而交换价值也无法准确界定。
《国际版画公约》明确规定,艺术家的原创版画要有限量编号。通行的规定都是99张,工作室和艺术家都有预留一定的张数,制作完成后有些会将母版毁掉,剩余的再投放市场。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艺术市场发展不规范,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不了解市场规则,将印刷品当成版画,将纯粹的copy当做原创版画。中国人对签名比较感兴趣,哪怕是一个名家随便拿张纸签名,都可以进入当前的市场,当然这也是因为有这方面的市场需求存在。比如说名家签个明信片,可以在各种渠道销售。但是真正的原创版画,我认为只有四个版种:木版画、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如果收藏家了解了这些基本常识,我相信这个市场会更健康的发展。
艺:对于“艺术复制品就是印刷品或者是赝品”这一说法,您怎么看待?
王:艺术复制品并不是赝品,它体现了艺术家的精神,是传播艺术家绘画风格的一个很好的媒介。我们可以欣赏它,但作为
收藏或者增值,可能没有太大的意义;也可能过了几百年以后,当原作不存在时,高质量的复制品有它的增值意义,因为我们可以通过艺术复制品了解一百多年前艺术家的绘画精神。比如说《兰亭序》原作已经没有了,现在流传下来的已经不是王羲之原作,大多是宋代的仿品。我们现在只能通过仿品,来了解王羲之作品的内容和笔法等等。因为流传下来的精品大多出自当时的名家之手,所以我们欣赏这些仿品时,还是能学到一些东西,至少能够通过临摹的仿品来了解《兰亭序》的精髓。
艺:您能否针对艺术复制品行业,尤其是书画类艺术复制品,谈一谈目前这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
王:我认为艺术复制品的市场空间是最大的,因为绝大部分的中国人都能消费得起。老百姓房子的墙面空间面积很大,如果每个家庭能花少量比例的钱用来购买艺术复制品,我们可以计算一下这个数字。同时,一定要选择优秀的艺术品进行复制,把墙上低俗的东西拿下来。我认为即使一张低俗的原作,也不如高品位的复制来得更有价值。这要让老百姓慢慢去理解,慢慢去接受,才能逐渐扫除美盲,这些需要一个过程。现在有很多高级知识份子,都未必能看懂好的艺术品。
我认为一个行业的发展总会多多少少遇到一些问题,这个行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盗版对这一行业的影响。就像以前的音像产业,歌手正版的光盘、卡带在音像店里卖的会比盗版产品贵很多。艺术复制品走到今天,恐怕也会面临当年音像产业的遭遇,这肯定对正规企业是一个冲击。正规复制品企业需要支付版权费、人工费、品牌维护费、房租等等,同时企业会用最好的技术进行复制,这时艺术家才同意企业去做;而盗版者
不用考虑设备、技术等因素,他们能够在没有成本的地方进行销售,因此盗版的成本非常低。
艺术复制品也有合法与非法之别嘛!与艺术家签定合约,在规定的印刷质量与数量内进行复制、销售这是受法律保护的合法行为,是积极而有意义的;而在没有合约基础上的,对于原创作品以盈利为目的的复制、销售活动,就属于非法的造假与盗版行为。我认为如果能够将版权控制好,对复制品市场良性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我们希望国家能够出台一系列措施,严格控制盗版行为,对不规范的经营方式进行打击,这样有利于正规企业发展,对复制品市场是有好处的,更有利于艺术品市场良性健康发展。
艺:我们都知道百雅轩做珂罗版复制,在这个艺术复制品的市场上,百雅轩与朵云轩以及荣宝斋的复制品比起来,您觉得哪一个更具有竞争性?
王:谈到复制,首先会谈到体现艺术家原作的精神,以及他的绘画风格。珂罗版技术是将艺术家的作品拍下来,把他的绘画风格原汁原味的通过珂罗版转移到纸上,这不允许技师来改动原作的形与色,色彩、构图、结构等不允许有丝毫改动,完全客观地复制。至于别的手段,我觉得都会掺入技师的个人因素,把他对绘画理解又融入到复制品里,技师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复制的水平。珂罗版则把艺术家的绘画精神没有损耗地保存到复制品里,保持作品的原汁原味。
珂罗版有它的特性,是有连续调的,不是用四色印制成的,用放大镜看珂罗版,我们能够看到灰是灰的连续,黑是黑的连续。在西方很早就有版画家使用珂罗版,只是设备和技术非常复杂:当时需要经过特制照相机拍片、晒版以后再印刷。现在有很多电子辅助手段,使作品变得更加简易精确,所以我觉得珂罗版技术更科学、更原汁原味地体现出艺术家的绘画精神。同时,艺术家也参与珂罗版的制作,还会强调水墨或者是别的画种上不足的东西,艺术家在绘画过程中对色调的把握稍有偏差,那么他可以在复制的过程中进行修正,使其更完美的诠释整幅作品。
艺:您觉得现在人们购买珂罗版复制品出于什么目的?是出于对艺术的热爱,还是因为他有更多的升值空间?或是兼而有之?
王:现在的拍卖市场已经有珂罗版拍品出现。版画首先得有版,数码打印是无版的,只是数字传输;而珂罗版是专版专色,整个流程就像版画家套色版画,只是版材,版种不一样。我们版画院的珂罗版技师,都是美院版画系毕业的,每做一个珂罗版复制品,都会与原作艺术家进行沟通。而且未来这些珂罗版,流入市场以后一定会增值的。现在国内有很多日本早期的珂罗版,已经出现在拍卖市场。
艺:日本的二玄社是珂罗版印刷么?
王:二玄社是一种四色胶版印刷,只是它加了专色吸收了珂罗版的一些优点,所以二玄社的复制品饱和度、色彩的还原度要好一些,一些复制品甚至超过了原作的色彩饱和度。
艺:百雅轩从2003年成立到现在,已有近10年的发展。在这近10年的拓展过程中,您认为百雅轩发展的关键在于哪里?现阶段最具竞争优势的地方是什么?
王:首先是选择艺术家,另外一个是版权保护。无论哪个艺术家,我们要做这位艺术家的复制品,都需要支付版权费,或者双方签约约定对方可以免费使用版权,百雅轩所有的复制品都是与艺术家签约的。版权保护也是需要成本的,而国民审美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的产品定位。面对当下比较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我觉得我们需要清醒,把握好节奏,步子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
其次,一定要清醒的认识整个市场环境,包括整个经济动态的关系,还有人才的培养,以及资金调控。如果这方面调整的不合理,就会遇到困难,但是公司会根据遇到的困难及时去调整。当下国家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包括对文化的扶持,总的来说是有益于艺术经营机构持续健康发展的。
我们最具竞争优势的地方是我们的人才和合作的艺术家,硬件设施和软件,整个空间,地理位置,以及经营管理这些方面。人才是第一位的,我们既有绘画专业的人才,也有理论专业的人才。可以说我们的员工基本上都是本科以上学历,而且专业对口。从百雅轩画廊的产品覆盖来说,基本涵盖了高中低三个消费层次,这在画廊的布局中就可以看出:原创作品大厅,主要收集了艺术家的原创国画、油画或者版画等;版画大厅,因为版画有复数性,所以价位稍微偏低主要针对中等收入人群;艺术复制、衍生品大厅,价位一般都在一两千、三五千之内,这是针对广大基层消费者的。
艺:百雅轩有自己的画廊,但这个画廊的职能又和我们通常所认知的经典意义上的定义不太一样。在西方,画廊的主要工作就是推广艺术家、包装艺术家、为签约艺术家出画册,做学术规划,把他们的作品带给藏家,或到各种博览会、博物馆等等。那么百雅轩的画廊目前是怎样的情况?是如何形成这种模式的?
王:百雅轩不是一个纯意义上的画廊,画廊只是百雅轩一个部门。百雅轩有学术部、拍卖部、营运部,市场拓展部、衍生品开发部,他本身有自己的版画院、装裱部,例如中国画装裱、西方画装裱等等。百雅轩各个职能部门的形成,是根据市场需求,包括未来的发展等进行设定的,是一个全产业链艺术机构。
艺:近两年来,百雅轩与中央美术学院的合作非常紧密,包括“学院——中央美术学院青年教师八人展”,“后雅兴:王璜生艺术展”,以及最近在中国美术馆的大展“谭平个展:1 划”等等,这是不是百雅轩在定位上的某种策略呢?
王:是的,中国美术馆近期展出谭平先生的版画,是谭平先生在百雅轩版画院制作的。百雅轩版画院的大部分员工都是美院毕业的,包括画廊、画院,他们基本都是国油版雕专业的。中国的版画艺术家基本上都是各大美院出去的学生,所以,百雅轩选择与学院合作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版画产业。
艺:百雅轩是在合作艺术家的选择上更的倾向于版画?就目前来看,这种和学院的良性互动,有没有给百雅轩带来这种除了“眼球”以外的更多的既得利益?
王:倾向于版画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版画院,版画院既有学术定位,同时也有技术定位。版画院有很好的专业技师、一流的设备、先进的原材料等资源,艺术家可以进入版画院工作室,顺利完成自己的版画制作。学术与商业这种良性的互动,对于学院与百雅轩来说是双赢的。由于在国内对版画认知的局限,版画的一级与二级市场,还处于启动初期。目前,国内很多所谓的藏家或者有闲余资金消费艺术品的人,对版画的理解还不深,始终认为版画是印刷品。“印”与“复制”并不是一个概念,通过酝酿、分析,到构图、刻版、印制完成,版画是与油画、中国画一样严谨而神圣的艺术创作,只是创作手法和材质不同而已;而大众往往将版画创作等同于印刷,这种理解是错误的。一旦清醒的认识到了版画的价值,与之相关的这一块市场就要启动了。我认为,古元的版画和徐悲鸿的油画应该是有同等价值的。如果国内收藏家中有十分之一认知版画,那么版画市场的未来将会是非常有希望的。一张高水准的版画作品肯定比那些低俗的水墨、或油彩“行画”要好的多。很多有先知先觉的人,已经开始收藏中国早期老一辈版画家的版画,同时也开始收藏当下美院教师的一些代表作,所以一旦被认知以后,这个市场回报率也是很高的。
艺:百雅轩最大的业务或者说盈利最高的是在哪一块?
王:百雅轩的盈利是分散的,效益最好的其实就是大众所需求的。在当下艺术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原作的销量是有限的,但老百姓每天都能买艺术复制品,而且我们每天都有销售。这还包括签名版画,签名版画的价格是艺术家和画廊之间协定的。比如说很好的版画家,有可能为了让老百姓买得起,让自己的画走进家庭,定价不会非常高。现在有些复制品卖的很贵,但有些版画家很明智,甚至签名作品也会卖的很便宜。其实我觉得艺术家一定要务实,消费者能欣赏你的作品,就是对你的一种肯定。
艺:现在有些艺术家觉得,艺术复制品一旦进入市场会影响原作的价值,您是怎么看的?
王:这是最大的一个误区,中国老百姓都知道梵高,大众通过什么方式知道的?不是原作,不是梵高的签名,是他的复制品。复制品的推广力度肯定是最广的,堪比所有画廊和拍卖。认为复制品会破坏自己原作的市场价位,这是一种心胸狭窄的表现,他们对艺术规律还不是很了解。艺术家可以去美术馆花高价办展览,展览总会有结束的一天,总会有人因各种原因错过看画展的机会。如果一位艺术家的复制品能推广到大众甚至中小学生家里,他们从小就开始认知你、欣赏你,改变了他对艺术的认知,一旦他们长大成人事业成功,那么这位艺术家原作就成为了被采购、收藏的对象。
艺:2011年,百雅轩与国际领先的投资基金IDG(美国国际数据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计划,这对百雅轩来说有什么影响?
王:是的,因为美国的IDG公司了解整个艺术市场的规律。我认为让艺术家管理企业,弱势就是比较感性,对资金的使用可能不太理性,但与IDG成为合作伙伴,有助于将百雅轩打造成中国领先的艺术家推广机构、艺术版权、艺术品综合运营的艺术机构,有助于百雅轩在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也能够走出去面向国际,实现中外文化交流和艺术产业化的创新实践,共同打造面向世界的艺术资源整合运营平台。多听听管理者的意见,一边做一边学习,在尝试中探索前进。真正做企业管理的人做不了艺术企业,但真正搞艺术的做不了大企业,必须两者结合。
艺:商人通常会实现资本的最大化,而一个好的艺术管理者更多的要追求艺术的卓越和真诚。
王:是的!有很多低俗的东西,缴钱但我们拒绝做。在这个大市场环境下,我们对一些原则问题的把握非常重要。如果是见钱就要做的事,可能当下会解决一些问题,但从长远来看未必能走远。
艺:百雅轩作为一个文化企业,是如何定位文化企业价值的?
王:在当下,多多少少总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做艺术品复制这一行,很多人拿复制品去蒙人,虽然能解决眼前当下问题,能够骗取一些利润,但那只是一条死胡同,不可能长远。我觉得一个优秀的企业需要一种责任心,用一种对自己、对员工、对社会、对国家、对未来、负责任的心态来做事。我相信只要我们这么坚持做了,肯定会有一个非常好的未来。
作者:蒋晓芬 朱明清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