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近代中国画史上第一位普普艺术家-齐白石

近代中国画史上第一位普普艺术家-齐白石

袁金塔

2002.4.16 中国时报

 

   普普艺术(Pop Art)是西方现代艺术中的一个流派。1950年代,肇始于英国,但却在美国找到乐土,大大风行,进而影响全世界。普普艺术的题材源自于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特别是都市生活的素材,可以大量生产,复制的连环漫画、广告、消费用品(汽车、香烟盒、靯子、玩具)、影视明星照片等,如沃霍尔(Andy Warhol)作品「绿色的可口可乐瓶」,就是以大众生活常见的可乐瓶来创作。所以,普普艺术是面对生活的大众通俗文化,将所看、所知的生活环境以大家所熟悉的图像表现出来。

   传统中国画中,自古就有「雅俗」之分。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则「雅」,相对民间画工的民间美术则「俗」,不能登大雅之堂;「雅」是主流,「俗」则不入流,长期被鄙视轻忽。有趣的是西方普普艺术所呈现的则是「俗」的文化,而且独领风骚,广受欢迎。

   齐白石的一生,先后在农村和都市生活了近一世纪,亲历了二十世纪中国激烈的社会变革,目睹中国文化急速变迁。当时,国画的创作路向有二:一是从传统中推陈出新,另一是中西融合。齐白石走的是前者,他最大的突破是将「俗」的题材入画并巧妙将其与传统文人的精致文化结合。我们发现他在「不倒翁」系列作品上,有款曰:「村老不知城市物。初看此汉认为神。置之堂上加香供。忙杀(煞)邻家求福人」。「乌纱日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图。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字里行间充满诙谐、幽默与反讽。在「发财图」上款书:「有客至。自言求余画发财图。余曰发财门路太多。如何是好。曰烦君姑妄言着。余曰欲画赵之帅否。曰非也。余又曰欲画……。曰非也。算盘如何。余曰善哉……」。有钱人人爱,每个都在算计,唯恐吃亏,但居间的桥梁就是算盘,令人莞尔一笑。在「爆竹」图上落款:「八十四岁老人应七龄小儿之所求」。这些作品中出现不倒翁、爆竹、锄头、畚箕,皆来自日常生活中极平凡的事物,再「通俗」不过了。这是齐白石「题材」上的俗。另一个俗,则是「色彩」。传统文人画大多以水墨为本,色彩只作陪衬。但,齐白石特别画重视色彩,喜用重彩艳色。文人画浅绛设计,趋向「雅」;齐白石浓彩艳丽,趋向「俗」。在今日看来,如此选材用色,并无特殊之处。但在千百年来「雅」文化一直居于主流的阴影下,在当时是极为了不起的创造,是充满智慧与勇气的。

   齐白石的普普艺术作品,最早出现于一九二○年代,而西方的普普艺术则发在一九五六年左右。作为一个先知先觉的创作者,他不但是中国画史上「普普」第一人,而且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上有其重要代表意义。

 

 

 

作者:袁金塔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