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从地图上看,韩半岛与中国的山东省、江苏省隔海相望,土地面积大致差不多,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截至2005年,韩朝土地总面积约22.2362万平方公里(其中韩国9.96万平方公里,朝鲜12.2762万平方公里),山东、江苏两省总面积约25.26万平方公里(山东15万平方公里,江苏10.26万平方公里)。韩朝两国人口约7256万人(其中韩国4856万,朝鲜2400万),苏鲁两省的人口人口约16479万(其中山东9079万人,江苏7400万人),几乎是韩朝人口的一倍多。韩朝各自使用自己统一的民族语——韩国语、朝鲜语,苏鲁两省普遍使用普通话,还使用汉语的方言:吴语、江淮官话、齐鲁官话。从文化影响的角度而言,韩朝和苏鲁同属于东亚文化圈,韩朝在历史上曾大量使用汉字,汉文化广泛而持续的辐射一直到近代。反观朝鲜文化对苏鲁等地的影响却显得十分有限,近些年在中国大地上所出现的韩流现象,大概是仅见的韩国文化影响汉文化的事例,也仅限于流行层面(影视剧、歌曲、时尚等方面),并未对汉语、汉字等文化的深层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连云港地处苏鲁两省的腹部,与韩国全罗南道的木浦市是友好交流城市,笔者在淮海工学院工作期间有幸于1997公派去那里研修了一年韩国语,回国后工作调离至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与来校学习的韩国学生也有广泛的接触,特别是韩国的建国大学、德诚女子大学是财大长期交流的学校。近些年我在紧张的教学之余,完成了上海市语委的“十一五”的规划课题:“面向日韩留学生的汉语词汇教学研究”,在《东疆学刊》、《域外汉籍研究》、《淮阴师范学院学报》、《东方易学之祖》等刊物及论文集中发表过与韩文化相关的文章,我和复旦大学殷寄明教授合著的《现代汉语文字学》被韩国外国语大学翻译成了韩文出版。但这些始终是本人专业之外的业余爱好,尚算不上是真正的研究。14年暑假我在连云港有幸结识了市书法协会的张耀山主席,亲眼目睹其多年收藏的韩国朝鲜时代的地契、识字课本、书法作品等,顿觉大开眼界,如同走进了一座内容宏富的艺术宝库。耀山兄谈及拟将自家收藏的宝贝整理后分类出版,以满足学界及文化界同仁的研究及鉴赏之需,付梓之际嘱我写几句,也算为他这一计划敲响开场锣鼓。这让我有些诚惶诚恐:一是我对韩朝文化至今仍停留在爱好的层面,只能算是知道一点皮毛;二是我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字学,于书法完全是门外汉,更遑论谈及异国的书法艺术了,因而这场锣鼓很可能敲不到点子上去。但静下心来细细一想,这不正是自己向别人学习和交流的一次宝贵的机会么?耀山兄嘱我就汉语对韩国语言、文化包括汉字对朝鲜时代书法的影响谈一些看法,这是个很大的题目,我只能勉力而为了。愿这一阵锣鼓过后, 能看到耀山兄编纂的相关图册、作品的相继登场,也希望有更多的志同道合者合作来进行进一步深入而细致的研究。
作者:汪如东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