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毅之”笔下岭南春

2015-04-10 09:10

华夏收藏网讯 刘正明自幼酷爱绘画,少年自学,博学强记,涉猎广泛。以《芥子园画谱》为范本,苦心修炼。除此,凡南北名家作品无不仔细揣摩,从中汲取营养滋润心田丰富自己。“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其中尤以天津名家刘子久、张其翼、梁琦、溥佐和孙其峰诸先生的作品涉猎为多,受益匪浅。19岁拜董凤桐先生学习书法,而后随津门著名画家、教育家孙其峰先生研习国画技法和理论,并走上写意花鸟之路。刘正明多年私淑岭南名家高奇峰、赵少昂、杨善深诸先生,在继承岭南画派传统精髓基础上,摒弃甜媚,独辟蹊径,将北派、海派的笔墨有机融于其中,开创了自己独具一格的绘画风格,受到美术界普遍赞誉和美术爱好者的青睐。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展并获奖,多幅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收藏。上世纪末在台北华泰艺术中心举办“刘正明——诗意彩墨展”,其画风典雅立意深邃的绘画作品,深深打动了在场的观众,展览赢得了广泛好评。

在刘正明先生的作品中,虽已看不到梁琦先生的笔情墨趣,但却具有梁老作品言简意赅的精华;他没有刻意效仿徐悲鸿、孙其峰,但作品中却蕴含着他们笔墨简约、神态生动的特色;他没有领受岭南画师们的真传,但在作品里却涌现岭南画风的真谛,除深得撞粉、撞水等岭南传统技法外,落墨讲求点划,蘸墨分量、墨色浓淡恰到好处;没骨法引笔,徐疾、轻重、刚柔相济;着色重洒脱工致,较岭南诸家更于淡雅。其构思新颖、笔墨凝练、赋色明丽、中西兼取、拙巧互用,雄放而不失秀雅,形成了自己的风貌。

刘正明妙笔于手,山水、花鸟、人物无一不能,尤以写意花鸟创作见长,又以鸟虫为卓绝。其作品意境深邃、清新灵动、设色明丽、重而不滞、淡而不薄、不温不火、雅俗共赏,有一种富丽堂皇之美。无论梅兰竹菊,南北花卉皆有别样神韵;牡丹秋菊、荔枝枇杷、紫藤白莲、瓜果向日葵,均艳丽淡雅相得益彰,具有清新脱俗之意境。无论是绚丽开屏的孔雀,抑或沉静独立的白鹭;无论是高瞻振翅的苍鹰,抑或引吭高歌的雄鸡,皆主体突出,动静相宜,妍雅谐合,蕴藉自然。他把花、鸟、虫放在恰当位置,煞费苦心结构全局,布白空灵,然后一笔一画将其描绘出来。尤其是坚硬有力的鸟雀嘴爪、纤细若见的羽毛、轻盈剔透的蝉翼虫翅、灵动精细的昆虫触须皆被描绘得细腻生动。他笔下的鸟雀,或闻声索侣、或窃窃私语、或振翅欲飞、或觅食才归,均栩栩如生,神奇活现。作品无不体现“以形写神”的高度概括,以及对物象的仔细观察和对大自然生命的准确把握,凸显出他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文化底蕴。刘正明的走兽画亦以笔墨造型,其画风明净朴实,笔墨交融,和谐自然。体面的描绘与线条的表现相互比衬,用笔如“风樯阵马”,节奏感强,所作动物形象生动惹人喜爱,充满生机与张力,视觉冲击力极强。刘正明在画坛辛勤耕耘半个多世纪,用一枝生花之笔,描绘出一个姹紫嫣红、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

当你走进刘正明家那花草葱郁的暖房庭院,虽甚窄小却会使你感到“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衣行”,听到那几十只各种鸟雀与蝈蝈蟋蟀金钟蛉虫的合唱,看到孔雀标本栩栩如生白鹦鹉牙牙学语,仿佛到了岭南地界,置身于大自然的造化之中。刘正明先生的信条是“酒好不怕巷子深”,他每日纸不离案,笔不离手,茶不离口,远离尘嚣,陋室修炼,颇有隐士之风,将全部精力与百折不挠的毅力投入到艺术探索与追求之中。他儒雅谦和、格调超逸、爽直孤傲、待人诚笃、布衣本色、不屑经营。他懂生活、会生活,不但从生活中得到了乐趣,更从生活中提炼出人生和艺术的真谛。

来源:华夏收藏网-名家动态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