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8-02 08:37
咸丰重宝直径36.9mm,缘厚2.4mm,内穿6.3mm,重14.9g。此币十分精美,字迹清晰深俊,铜材优良,呈金黄色,钱文精美,没一丝一毫拖泥带水,比同版流通的钱稍大些、厚重些。
当五十及以下计值称为“咸丰重宝”,高于当五十计值称为“咸丰元宝”,以区别于小平钱“咸丰通宝”。咸丰重宝当十钱虽然是咸丰大钱中计值较低的品种,但是由于铸造时间早,流通区域广,所以也是自古以来古泉爱好者最关心并致力于收藏和欣赏的计值钱币。在诸多咸丰大钱之中,应当推举咸丰重宝当十钱币为最。铸期最长、数量最大、版式最多、流通最广,无一不在咸丰大钱中占据首位。自咸丰三年起,宝泉、源、直、蓟、济、德、陕、巩、福、苏、浙、河、武、宝昌、云、川、桂、黔、(宝安)迪、伊、阿克苏、喀什、叶儿羌、库车等钱局均先后铸造咸丰当十大钱,并投入市场与小平钱同时流通。除了宝安钱局仅见部颁样钱外,其它各个钱局均有大量不同版别,不同形式,甚至不同材质,不同大小的当十计值重宝。
宝迪局“咸丰重宝”当八大钱铸造时间短暂,咸丰七年(1857年)二月即被清廷下令停铸,从开铸到停铸的时间还不到两年,因而铸造数量不多,今天已不多见了。宝迪局还铸造了一种当八十的“咸丰元宝”大钱,面值为当八钱的十倍,合白银一钱。但因民众抵制不用的缘故,试行不久即收回改铸,因此铸造数量更为稀少,目前所知存世不到十枚,极其珍贵。
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外国侵略者虎视眈眈,清廷惊慌失措,清军疲于奔命。清政府军费开支大增,而战争又导致了税额收入大减,财政异常拮据。为应付内忧外患、缓解财政危机,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清廷被迫发行钞票、鼓铸大钱。咸丰大钱版别复杂,面值繁多,有当五、当十、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等多种。当时新疆的宝迪铸钱局还独辟蹊径铸造了一种“咸丰重宝”当八钱。当八面值在此前铸行的历代钱币上均未出现,在此后铸造的钱币上也难得一见,可谓空前绝后的创举。
清政府在新疆开局铸钱始于乾隆年间。18世纪中叶,乾隆帝派兵平定新疆回部准噶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乱,重新统一新疆,在伊犁设置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乾隆皇帝下令将天山南路原来流通的回部普尔铜币销熔,改铸流通圆形方孔的“乾隆通宝”钱。先后在叶尔羌、阿克苏、乌什、库车、喀什噶尔、伊犁等地设立铸钱局开铸铜钱。宝迪铸钱局是新疆出现较晚的铸钱局,咸丰四年(1854年)十二月才开设于北疆迪化(今乌鲁木齐)。
宝迪铸钱局成立后即积极筹备开炉铸钱。咸丰五年(1855年)宝迪铸钱局开铸“咸丰重宝”当八和当十大钱。宝迪当八大钱面文“咸丰重宝”四字,楷书对读,背面穿左右有满文“宝迪”字样,表明铸造钱局;穿上下为汉文“当八”二字,标明面值。宝迪当八大钱有大型、小型之别,小型钱直径不到25毫米,大型钱直径29毫米,特大型的超过32毫米;小型钱每枚重一钱六分(合今5.97克),大型钱每枚重量多在7克以上,今所见有重达10克以上者。大多数采用红铜铸造,偶见黄铜、青铜质地者。
当时内地流通的都是当五、当十、当五十、当百等面值大钱,当八面值在历代古钱中均未见到,可谓独树一帜。宝迪局为何铸造如此特殊面值的大钱呢?这与当时迪化一带白银兑制钱(小平铜钱)的比价关系有关。清代货币流通中白银与制钱并用,大额交易使用白银,小额交易则使用制钱。白银与铜钱的比价关系,清初政府规定白银每两可兑换制钱1000文,但实际流通中白银与铜钱的比价一直处于波动之中。咸丰四年(1854年)时在迪化一带每两白银可兑换制钱 800文,银子一分可兑制钱8文,故而因地制宜铸造当八大钱。当八是对制钱的比价,表明每枚当八大钱可兑换8文制钱,值白银一分使用,这就是当八钱的来历。
来源:华夏收藏网-市场行情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