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绘画的超限与艺术的精度

 人手绘的精度与光学仪器如数码相机与数码显示屏的精度是不同的。人手绘制时要想画得绝对的准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即使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专业画家也是如此,徒手画一条笔直的线,画一个绝对的圆,都是几乎不可能的,我们只能画一条比较直的直线,画一个比较圆的圆。画两块绝对一样的色彩,绝对一样的灰色调等,也是一样的。

以下为摘录的一些人眼的一些科普知识:

当空间平面上两个黑点相互靠拢到一定程度时,离开黑点一定距离的观察者就无法区分它们,这意味着人眼分辨景物细节的能力是有限的,这个极限值就是分辨率

研究表明人眼的分辨率有如下一些特点:

①当照度太强、太弱时或当背景亮度太强时,人眼分辨率降低。

②当视觉目标运动速度加快时,人眼分辨率降低。

③人眼对彩色细节的分辨率比对亮度细节的分辨率要差,如果黑白分辨率为1,则黑红为0.4,绿蓝为0.19。

     目前科学界公认的数据表明,观看物体时,人能清晰看清视场区域对应的分辨率为2169X1213。再算上上下左右比较模糊的区域,人眼分辨率是6000X4000。那么,2169X1213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

人观看物体时,能清晰看清视场区域对应的双眼[视角]大约是35°(横向)X20°(纵向)。同时人眼在中等亮度,中等对比度的[分辨力(d)]为0.2mm,对应的[最佳距离(L)]为0.688m。其中d与L满足tg(θ/2)=d/2L,θ为[分辨角],一般取值为1.5',是一个很小的角。将视场近似地模拟为地面为长方形的正锥体,其中锥体的高为h=L=0.688m,θ1=35°(水平视角),θ2=20°(垂直视角)。以0.0002m为一个点,可以得知底面长方形为2169X1213的分辨率。

索尼7680×4320超高清晰分辨率的未经压缩的18分钟未经压缩的超高清视频大小为3.5TB,平均每分钟194GB,按照这个数据量偶算过,每分钟经过人眼的数据量约为140.34GB。也就是说,平均打一个小时的XBOX360,将有8420.4GB的数据被传导到大脑。这些数据如果刻成蓝光光碟,需要337张!而如果把人眼想象成一个高清摄像头,这个摄像头的总线带宽为2.339GB/秒,换算为更形象的网卡速率,应该为19161M网卡。当然,这只是人脑在同一时刻处理的视频数据所占用的带宽,还不包括音频,温度,气味数据。而人脑几乎可以同步处理这些数据,所以人脑的带宽之大是远远超乎人的想象的!其实真正牛的是人脑,每秒处理数据是PB级别的!目前世界上最强的磁盘阵列,也刚刚突破PB大关不久而已。人眼是很不可思议的精密系统,自动对焦,曝光自动补偿,单反,自动运动模糊处理,还包括免费赠送的夜视功能。。。。。最神奇的是,实现这些功能,不需要升级IOS和安装任何驱动,不需要耗电!出生时的婴儿的眼睛就具有人眼所有功能了。大家平时还是珍惜珍惜这么高档的设备吧,特别是过年,看片不要太晚,打游戏不要穷凶极恶,上班看电脑多用眼药水,呵呵。

人眼的焦距。根据R.N.Clark的陈述,人眼的分辨率大约是0.3arc-minute(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弧度单位)。而根据MichaelF.Deering在TheLimitsofHumanVision中的描述,人眼的成象分辨率中心和边缘是不同的,中心位置可能小于1度,越往外围越低,最外围似乎只有12度。这点和数码相机基本上图象分辨率中心和边缘比较平均不同。还需要注意一点的是,人眼所看到的东西是动态的,而数码相机看到的是静态的。区别在于,相机是一次成象,而人眼则是眼睛和大脑的组合,眼睛持续不断把图象信息传递给大脑,并且眼睛在不挺的转动,让高分辨率的感应区域扫过对象的各个细节。大脑把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动态累加,就得到了我们所感觉到的图象了。因此,虽然高分辨率的成象区域比较小,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感觉到比一次成象要清晰很多,并且视野大很多的图象。所以,下面说到的信息是基于累加的结果,而不时一次成象的结果。Clark计算,如果视野是90x90度的话,那么计算的结果,相当于324百万象素。如果按照近180度的视角的话,那么是576百万象素。注意这是大脑和眼睛动态累加的结果。关于人眼的ISO。Clark通过用Canon10D与人眼对比进行实验,他估计完全适应黑暗环境下的人眼的ISO可能有800。


人眼有多少像素?或超12.96亿像素数 N东林摘自《科学世界》 人眼有多少像素?这么问虽然不太准确,不过也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 早在1894年,德国医生阿瑟·康尼锡在一本著作里就提出了比较精确的答案。他采用了一种标准化的实验方式:在正常光亮的条件下,测试人能够分辨的、距离最小的平行线段中,两根线段与瞳孔正中所形成的夹角。测量结果是0.59角分(1°=60角分)。这也就是说,人眼能够识别的最小像素应该是0.3角分。这样一来,根据科学作家、研究者和摄影师罗杰·克拉克博士的推断,人的视野中心(假设是90°×90°的区域)所拥有的像素数就达到了3.24亿;如果认为人的中心视野是120°的话,像素数将会是5.76亿。 按照他的算法计算,正常人的视野大约是180°左右,这就意味着人眼拥有超过12.96亿的像素数。 然而基于180°视野来进行计算是有问题的。就像我们刚才提到的,视野中心和视野边缘的分辨率有很大不同。根据迈克尔·F·迪林在一本专著中的描述,人眼分辨率越往外围越低,最外围似乎只有12°。这样来看,人眼的像素数应该远小于10亿。但是我们没有办法获得更精确的数值,因为大脑根本不给我们机会让我们看到真正的世界———在我们反应过来之前,大脑就已经把我们看到的东西抹去细节、拼接画面,要想知道人眼的像素值,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人的视网膜有500万个视锥细胞,由于视锥细胞负责捕捉彩色图像,你或许会认为这相当于人眼有500万像素。但人眼还有1亿多个视杆细胞,这些负责感受黑白的杆状细胞对于视觉成像的锐度发挥着重要作用。但1.05亿像素也低估了人眼的能力,因为人眼不是一台静态的照相机。人有两只眼睛,它们不停转动以获得比视野中心区域范围更大的图像,然后就像制作全景照片一样,在大脑中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在良好的灯光下,人能将至少间隔0.6弧分(0.01度)的两条细线区分开,将这两条细线看作是两个像素的话,每个像素在人眼中就相当于0.3弧分。如果保守地以120度作为你的水平视野,垂直面以60度计算的话,人眼的有效图像数据量就相当于5.76亿像素。

制作出能欺骗我们人眼的逼真的绘画作品的方法可能就是这么两种;一:在一般大小的(指正常相对比例)面积上尽可能的精细的刻画以求得逼真的感觉,-----难度系数较高且效果较难做到令人震惊,如果靠裸眼死磕或借助放大镜死磕最终效果还是很令人震惊的,就是这门绝学难练易破,如果没有大慧根,很容易堕入魔道;其二:在非正常相对比例的面积上(一般都是极大地超过物体的正常大小)参考同样是非正常相对比例的面积上(一般都是极大地超过物体的正常大小)的图片进行点对点的复制描绘,然后在让眼睛在比较远的距离(目的是利用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是画面投在视网膜的像尽量呈现正常的比例大小)进行观看,使人眼不能在最佳的分辨距离对画面进行分辨,于是画面的手工痕迹就被人眼忽视了,结果人眼被人手工欺骗了,于是逼真的效果呈现了。

现在我们看到的高精度的超逼真的写实类绘画主要有这样几个来源:凡。艾克代表的15世纪的高精度的逼真绘画,

16实际的贝里尼为代表的意大利写诗逼真绘画,维米尔为代表的17世纪光学影像式的逼真绘画,拉图尔为代表的17,,18世际的法国比真实的写实绘画,接下来就是20世纪美国克劳斯为代表的超级写实绘画。。。。那么中国所接触折服的就是这种美国的超级写实的绘画,受此影响产生了一批以超级写实为自己绘画风格的中国艺术家,其中以石冲和冷军为代表。

美国的超级写实绘画一般幅面都比较巨大,远看与巨幅彩色影像制品无异,光影陆离,质感逼真,近看绘画值得并不见得十分精细,甚至十分挥洒,写意和奔放,观之颇有点三千大千世界尽皆恒河细沙的广大与精微的对立与统一的意味。与这种方法一脉相承的的中国画家就是著名的罗中立先生啦,他的著名的《父亲》在绘制方法上与美国超

级写实画派相承接,在画面内在情绪表达上又具有中国的具体的针对性,是一种具体的艺术感受和适当的艺术表现

方法完美结合所产生的1加1大于2的艺术效果,所以艺术力量十分强大和感人,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作品。

和美国的克劳斯的用超大幅面的办法不同,现今的中国的画家一般是采取的是在正常的幅面上绘制精微的超高仿真精度的绘画作品以让人的眼睛在迷惑被欺骗的状态下感受逼真带来的震撼。因此有日本人把冷军的绘画表述为超限绘画,-----超越人类眼睛的分辨精度的一种视像呈现。

 

问题来了,艺术的境界的高低,艺术的魅力,或者说艺术的本质判断标准是什么?是欺骗人的视觉吗?是越细越好吗?当一幅绘画作品带给人的第一印象且长久的印象就是超级逼真,并且这种超级逼真已经成为了一种专有名词的时候,我们究竟是应该自豪于我们的加工能力的世界第一天下无双呢?还是,要自觉地对之产生一种警惕与醒悟?子曾经曰过:巧言令色鲜矣仁。苏子也说过:求物之妙。。。。。。辞达而已矣!如果将绘画的表现及方法与辞联系起来的话,我的脑海里又马上蹦出一句话: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先秦·孔子《论语·雍也》),看来艺术不是那么简单啊!赞曰:论画形似,见与童邻,求物之妙,系风捕影;鸾和之美,肃肃雍雍,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

作者:艺术家自助官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