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春节是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日子,所以讲究的新年习俗也特别多。这些新年习俗是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老礼儿,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新年文化习俗都不相同,下面大坛就来简单考考大家的记忆,看看下面的新年文化习俗大家都记得多少~
“糖瓜祭灶, 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一顶新毡帽!”老北京过年一般从“腊八”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节后。旧时北京的一首民谣中说:老婆老婆你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
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醋”。腊月十五开始,各式各样的年货全都上市,以娘娘宫为轴心的宫南宫北大街更是热闹非凡。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家家要买糖瓜儿,等到夜里12点祭灶王爷。待香燃尽后,请下灶王像,点火烧了,大年三十再买新的灶王像,年复一年。
天津还有春节贴吊钱儿的习俗,贴上的吊钱儿只能到正月初五那天损坏,否则就意味着一年不吉利。天津人称正月初五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顺顺当当,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灾的意味。
年初一:祭拜天地;
年初二:狗狗过生日;
年初三初四:走亲访友,媳妇回娘家;
年初五:“破五”祭财神
年初六:百无禁忌,出门活动筋骨
年初七:吃面条长寿
年初八:凌晨拜天公
年初九:玉皇大帝登场
年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大吃大喝,最后记得回归清淡
年十四:准备闹元宵
年十五:吃元宵看灯火
年十六:回归清淡
年十七: 春节落幕
这里,你是不是也勾起了不少新年文化的回忆?春节是中国人传统的一年之岁首,传统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活动演变而来。在2018年12月31日中华世纪坛南广场开幕的“京津冀”新年文化摄影展,正是这样一个让广大观众更好了解新年文化的盛会啦!
本展览是北京国际摄影周为"中华世纪坛传统文化季2019”打造的开篇展览,展览通过图片从庙会、饮食、文化演出、传统娱乐、新年祭祀等方面展现“京津冀”地区的新年文化。
部分作品
此次展出的图片时间跨度长达一个多世纪,观众可以看到这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国人的新年文化习俗既有传承不变的喜庆、温馨与祈祷,又有新世纪新时代的新气象。新年文化习俗的变迁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生活状况的巨大变化。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年不同”,如今,新年文化习俗更多地成为了一种象征,象征着团圆、美满,和对新年的期待。
大坛展讯
《京津冀新年文化摄影展》
展览时间
2018年12月31日-2019年2月24日
(观展时间9:00-17:00,16:10停止检票。每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展览地点
中华世纪坛南广场
票务信息
展览免费参观,请携带身份证件安检后进场
作者:中华世纪坛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