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托比亚斯·雷贝格在上海外滩美术馆“开了间肉铺”

2019-03-29 10:13

原标题:托比亚斯·雷贝格:猪头肉就酒,我们喝的都是排泄之物

如果你的不用来看,就会用来哭

位于虎丘路的上海外滩美术馆曾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上海博物院),它位于1932 年建成的亚洲文会大楼。这里不仅是十九、二十世纪中西学术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历史见证,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向社会开放的、带有独特文化底蕴的一座博物馆。

而如今,这里则是中国开放时间到最晚的美术馆(或许没有之一)。在最新的展览“如果你的眼睛不用来看,就会用来哭”中,艺术家托比亚斯·雷贝格特别为这里设置了独有的“营业时间”——与和上海为最远距离的阿根廷埃尔雷多蒙镇(他们在地球位于对称位置)的时间一致。 

1

这里的“营业时间”并非是某种简单的隐喻或象征,即便它确实象征着什么;但是,如果你深夜来到了外滩美术馆,便会察觉到某种结构性的混杂于变化——某种意义上,如果时间变化了,因果律便也会因此变化,而事物运行的逻辑也因此发生了变化。那些曾经想当然的线性脉络被彼此弯扭在一起,在糅杂的同时,却生发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感受与意义。

现居法兰克福的托比亚斯·雷贝格1966年生于德国埃斯林根,师从马丁·基彭伯格(Martin Kippenberger)和托马斯·拜勒(Thomas Bayrle)。在九十年代,雷贝格和他的同代艺术家们跨领域的工作方式重新定义了共有作者权、控制下的偶然性作为艺术创作的催化剂等概念,并获得世界声誉。上海外滩美术馆馆长拉瑞斯·弗洛乔在谈及雷贝格的展览时说:“在展览期间,美术馆将被艺术家转变为路人、或平时鲜少走入美术馆的人也会好奇的场所。从美术馆的室外进入,观众随即被美术馆令人炫目的世界所包围,不同现实的界限被颠覆。通过介入美术馆的结构,雷贝格重设了社会规范的逻辑,从而开辟了想象艺术如何与生活交融在一起的切入点。”

2

3

4

5

6

▲ 雷贝格的部分过往作品

雷贝格的作品名称常常充满着奇思妙想、梦呓般的挣扎,或是后现代解构主义的黑色幽默,听听这些吧:《免费咖啡免费泊车自由》、《最终你可以自后方开始》、《唯有你所爱的会让你哭泣》、《天堂禁用,地狱无用》......

7

▲ 托比亚斯·雷贝格,《上海外滩美术馆Blackbird肉铺》,2019年,展览现场,上海外滩美术馆

悬挂于门口的霓虹灯招牌暗示着一家“上海外滩美术馆肉铺”出其不意地出现在美术馆一层。在雷贝格和Blackbird的合作下,观众不仅能够观赏这件作品,还能在现场食用或打包带走一系列肉类产品。猪头肉与各式各样的潮品物件摆放在一起,共同成为了流行消费下不可或缺的符号之一。但这并不是一种虚妄或流于表面的“挂羊头卖狗肉”,观者真的可以付钱购买——这些肉来自当地的肉铺,足斤足两,保质保量。

8

展览的二楼是一个“个展中的群展”,名为《肖像花瓶》(1997-2019年)的50件独特的花艺雕塑作品呈现了雷贝格与其身边的艺术家和友人的美学奇想,也是雷贝格对他们的致敬——艺术家邀请他的朋友们来挑选花卉搭配,每一个装饰都代表着他们的内心的“肖像”,而他们对花将放进何种容器一无所知。如果你足够细心,还会发现其中有三个素白的花瓶中空无一花,这是因为三个花瓶所代表的人已经去世。

9

10

11

▲ 展览现场

三楼的茶馆则吸取了西方人对于日本茶道的误解,全新设计的结构与茶道这种高度制式化的传统仪式大相径庭,一种新的聚会模式由此产生。PEE & TEA(尿和茶),两个非常简单的词语被并置在一起时,成为了一个巧妙的谐音梗,观者则会不可避免地联想到其在颜色与质感上的共通之处,从而达到一种生理上的反感,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另一种微妙的快感——在《尿·茶》的“开放式厕所”中进行方便,便可以在作品的另一端接上一杯茶。

12

13

14

▲ 托比亚斯·雷贝格,《尿,茶》,2019年,展览现场,上海外滩美术馆

这当然来自西方对于日本视角的偏移,“我作品的催化剂通常是某个问题,某个根深蒂固的误解,一种不确定甚或是不安的感觉,”雷贝格曾在采访中表示,“我需要经历自我误解的过程,然后到达某种新的理解。对我来说,如果艺术成功地改变了我的现状,它就是最好的。”

15

16

▲ 展览现场

进入美术馆的四楼,一堆大型的指示牌和霓虹灯管的混合物从五楼悬吊下来,指示牌上标有“免费”等字样,在这里,雷贝格设置了手机数据线接口,观众能够将自己的手机接入装置系统,播放音乐,从而控制整个大厅的亮度和音量,那些被拆解的词语和图案会短暂地连接起来。观众的喜好成了作品的一部分。“我们希望观众的体验能够和作品发生交集,”弗洛乔在展览现场说道,这一点贯穿了这个展览——在美术馆的五楼,雷贝格的《像素》系列因观众的观看距离而产生不同的感官效果。

17

展览的介绍手册被设计成中英文“菜单”的形式,而无论是肉铺、茶馆、酒吧,参观者亦或是艺术家,都成为了这个菜单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或是每道菜所不能或缺的一种调料。但如何让每一种调料彼此生发出更为刺激或温和的味道,并在一个更为广大的系统(锅)中内在地自我生成与调节,成为美术馆与艺术家进行此次展览的重要意图之一。

“贯穿美术馆各个楼层的关键意图是通过将艺术与其他社会领域相结合来挑战艺术的细分化。展览包括广泛的合作者:花艺师、艺术家、手艺人、肉贩、建筑师或调酒师,他们其中每一个人的重要参与都带来了不可预知的情境。有些作品逾越了美术馆的常规开放时间,而这也挑战了我们试图在一个单一的时刻领略全部展览的习惯。”

 

——策展人曾明俊

18

于是,整个展览的逻辑在于,它如此生动形象又极具吸引力地展示了当代文化资本主义系统的运转逻辑与规律。生物结构是这个理论的循环基石:那些你喝掉的,同样来自你的体内(在老话里,这叫做羊毛出在羊身上),花开花落喻示着人的生老病死,猪头肉与那些像素作品一样都成为了文化/消费符号;同时,随插随用的大型装置带来了貌似个性化的体验,以及貌似让人可以冥想的空间,使得美术馆上下六层的展览空间共同构建出当代文化与消费语境的世相——在文化游牧与资本全球化的当下,我们所面对与亟需处理的是怎样的世界?

19

在某种程度上,商品的质量、生态意识都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也是消费者购买的商品的一部分,从来也不会有什么免费的东西。而体验性与娱乐性则是文化资本主义的最佳策略。当代艺术家通过当今数字化时代衍生、激活出的大众媒体、消费主义和前沿科技的热情与活力,无时无刻不向人们的五感渗透着讯息。而在同时,观者也似乎相信通过自己的观看与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作品——“互动性”和“沉浸式参与感”成为混沌现代中最为重要和流行的作品特征之一。

另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在开幕前后,不知哪位观众连上了自己的手机,随后,一首激烈的京剧在整个展厅中响起。而京剧中的乐器声似乎给大厅中的互动装置带来了些许困扰——在某些地方很明显地产生了机械性的滞后与错位。而这也不免让人想起鲍德里亚的幽灵:全球化的成功传播已经根除了一切差异的形式和过去倡导差异的那种普世价值。通过这样的行为,全球化导致了完全非差异的文化。从普世化消失的那一刻起,一个无所不能的全球技术-结构就开始了独裁统治。但这一技术-结构,如今不得不在涵养自身的普世化尚未缺席的情形下,去面对自由的、猛烈扩张的新独特性。

当在常规闭馆后至深夜,美术馆六楼,一间被条纹色带包裹、只在美术馆夜间营业的酒吧显出其冷峻却又热情的面庞。雷贝格和与上海本地的酒吧Blackbird合作,从天花板、地板到家具,酒吧的所有表面都被艺术家的图案覆盖,延续了他以炫目的迷彩为灵感的系列创作。这里不仅提供特调饮品,人们还可以观赏到巨型室内“日光雕塑”。雕塑的光芒随着阿根廷埃尔雷多蒙镇的日出日落而闪烁。

20

▲ 托比亚斯·雷贝格,《天堂禁用,地狱无用(埃尔雷多蒙版)》,2019年,展览现场,上海外滩美术馆

在上海的大厦与灯光亮起又熄灭时,环球同此凉热。

21

22

关于艺术家

23

托比亚斯·雷贝格的作品以转换、偶然性、协作和共享经验为特色。他的大型作品通常呈现为视觉丰富的环境空间,亦是社交情境,譬如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获奖作品《你所爱的,亦导致你哭泣》、2013年在纽约重建的法兰克福奥本海默酒吧、或2015至2016年艺术家在巴塞尔附近贝尔勒基金会和维特拉设计园之间的一长串雕塑《24站》。雷贝格经常寻求观众、朋友和其他合作者的投入以完成作品。他曾邀请被他以花瓶形式塑像的艺术家友人送来一束鲜花,从而完成花瓶肖像;让助手们用尼龙搭扣为他的《感染》系列雕塑(2007年至今)进行最初的造型;他还与喀麦隆和泰国的工匠一起制作依靠偶然机会才能完成的家具和汽车副本。雷贝格的创作跨越不同媒介和尺度,着迷于物体和环境的无限可能性。正如雷贝格所言:“我感兴趣的现象是……一件事物不仅对自身的存在感兴趣,还是一种帮助其他事物存在的工具。”

托比亚斯·雷贝格的个人展览及艺术计划包括上海外滩美术馆《如果你的眼睛不用来看,就会用来哭》(2019年)、釜山当代艺术博物馆《Yourself is sometimes a place to call your own》(2018年)、巴塞尔贝尔勒基金会美术馆《24 站》(2016年)、法兰克福席恩美术馆《Home and Away and Outside》(2014年)、罗马当代艺术博物馆《Wrap it up》(2014年)、伦敦泰晤士河上的《Dazzle Ship London》(2012年)、首尔三星美术馆委托创作《When I See the Other Side of Heaven, It Is Just as Blue》(2012年)、伦敦彭博艺术空间委托创作《Nest》(2012年)、罗马国立当代艺术博物馆同名个展《托比亚斯·雷贝格》、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个展《The Chicken-and-Egg-No-Problem Wall-Painting》(2008年)、米兰普拉达基金会美术馆展览《On Otto》(2007年)、泰特利物浦美术馆《Get a New Liver》(2006年)、伦敦白教堂画廊《Private Matters》(2004年)、巴黎东京宫《Night Shift》(2002年)和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The Sun from Above》(2000年)。托比亚斯·雷贝格目前居住工作于德国法兰克福。

展览信息

24

如果你的不用来看,就会用来哭

艺术家:托比亚斯•雷贝格

策展人:拉瑞斯·弗洛乔、曾明俊

展览地点:上海外滩美术馆 (上海 黄浦区虎丘路20号)

60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