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黄花梨的鉴别误区

发现

发现

6.2

三度半艺术空间

已结束 10万+

黄花梨被国内赋予国宝的、红木中的大熊猫之称,自古一木难求,价可夺金,为达官富贾,文人雅士,社会名流所喜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稀缺性。黄花梨因为其清新雅致的纹理与淡雅提神的香气一直是文人们的真爱,书房、会客厅的家具陈设,是黄花梨最多的实际应用。
误区一

黄花梨的香味海黄的香味是一种瘾,让人上瘾的就是它那香味无法像照片那样定格加以诠释,只能想象,不停的闻。而大多数海黄玩家开始接触海黄前都是从字面上来了解海黄的,写出来的都是赞美黄花梨最美的一面,这就容易令人走入一个误区,只有闻到令人心旷神怡的香味才证明是海南黄花梨。是的,是黄花梨都具有降香黄檀这个树种独特的香味,然而,大家能接触到的海黄香味却有许多的“变味”,有的甚至是臭味,这就要求大家走出光靠味道辨别海黄越黄的误区。海黄的香味并不像沉香那样浓密而且香味持久,那是一种自然的美,就像鲜花会谢去。黄花梨只有新切面或者封严的杯子罐子才好闻到,一旦新切面暴露在空气中,不久香味就慢慢淡去,直到刮开新的表面就又会散发出来,另外,雨天或者潮湿的天气海黄宝贝也会散发出悠悠降香。当然也有千年难遇的老料,这样的老料做出来的宝贝,哪怕上腊也难封住它的香味,而且非常醇香,这是千百年沉淀的结果,只能机缘巧遇。因此,每一位新的玩家不要以为你的宝贝闻不到香味了就开始怀疑它不是否真正的海南黄花梨,因为要辨别,黄花黎的花纹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误区二

黄花梨的花纹海黄除了香味能让人上瘾,就是花纹能令人陶醉了。很少有人能不被它那惊世之美折服,一块木,一块千年不朽之木,要么是千奇百怪的鬼脸,要么是密密麻麻的鬼眼,要么就像一张虎皮.......这些都是人们对黄花梨美好花纹的描述,新玩家往往凭这些概念来判断黄花黎真假,好坏。其实黄花黎的花纹,纹路线条有许许多多种形式,“鬼脸”就是一个朦胧的概念,什么样的花纹才是鬼脸呢?这也很难用文字来给大家一个准确形容。不是所有的黄花梨都有鬼脸的,以鬼脸来判断黄花梨好坏是很大错误的。除了鬼脸还有“鬼眼”,也就是相对小的,生长过程中向外冒新芽的树疙瘩,往往一出现就是一排一排的,且非常密集。海黄的花纹有粗有细,但都很清晰,不显乱,有流线的,有弯曲的,甚至有直的;以黑线花纹居多,偶尔也能见到深褐色或红线花纹(东部黄梨多),细花纹的材质颜色往往色差不大,粗花纹的花纹颜色跟材质颜色色差明显,整体颜色又非常好看,多为西部油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海黄都有漂亮的花纹,许多老料大料,老料的边脚料作出来的东西就没什么花纹,却又很值钱!要么花纹细而浅,要么粗而淡,这些也都是有可能的,因此新手光以花纹来判断黄花梨这也是走进了误区。藏品出售可联系:壹伍陆’叁玖O一‘伍O玖叁凭香味,花纹,也不敢100%判断海黄或者越黄的,黄花梨的材质也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之黄花梨的花纹中,还有褶皱纹,更漂亮的还有黄花梨瘿木花纹,目前市场上能看到的黄花梨瘿木绝大部分都是越黄,请大家明明白白消费;不管怎样越黄也是值得收藏的,在行业内,一个越黄瘿木碗就曾经以30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过,更有甚的极品现在都有报价在百万人民币了。

误区三

黄花梨的材质谈黄花梨就不得不说到它的材质,以材质花纹来区分海南黄花梨本身都有无数种,没有任何两件相同的器物是相同材质花纹的。材质也是海黄跟越黄较大的区别,大家所能接触到的绝大部分的海南黄花梨材质表面都能比较容易打磨出荧光,扫腊后什么荧光感,半透明琥珀质感,温润如玉感都出来了,而少数长期泡水的海黄根料或杆料会出现像越南黄花梨一样的材质表面,光打磨不上腊反而要好看的多。海黄打磨后,表面毛孔较少,甚至没有,反光感很强;越黄就毛孔较粗,看起来材质有些疏松,感觉吸光,上腊后二者对比就更加明显。

海南黄花梨气干密度为0.82-0.94/cm3,仅有少数重的料或成品入水即沉,多数都会有点浮出。所以,不沉水就不是好料这样理解也是错误的。黄花梨又分为东部的黄梨(颜色发黄)和西部的油梨(红,紫,黑三种颜色都有),东部的黄梨相对西部的油梨来说,材质要轻一些。作为古时进贡皇家的木料,对于黄花梨最为出名的形容就是荧光感强,半透明质感透露出屡屡金丝。对于新手来说,如何理解“荧光”呢?那是对物论物,不尽相同,荧光、金丝还有沉水等常见的形容,都跟材质分不开的。荧光只是一个概念,不必深究。太把荧光当回事也就走进了误区。材质细腻的,反光强烈的,想简单就这么回事。有些人拿木屑泡水来区分海黄越黄,那也是不严谨的,容易误导。这里着重说明海黄气味判断的很多种说法,有说的很飘渺的降香两个字,有描述的比较趋近的辛辣中的芳香,各种形容都有。有对错么?没有,真正上手了有真正的海南黄花梨的朋友都知道,只是每个人描述用的词语和站的位置和嗅觉概念不一样。那么,站在很多没有闻过真正的海南黄花梨味道的立场上?我们怎么办?骑驴找马,还是硬梆梆的按照某一个人的味道形容去找?行么,不行。因为法无定法,可能他的形容不是你理解的,这样两个人的思维不在同一个频道上,真正你上手了真正的海南黄花梨,你也会因为不一样的理解,认为这个人说的都是骗人的,那么这个料子不是真的。或者自己上手了真的以后,发现不是这样形容的,会对这个人产生怀疑。再一个可能性,就是上手了真的,却依然不敢相信,到处去问人,到处去发图片请教,末了时间过去了,这个东西没有带来快乐,收获的全是累。其实油梨和糠梨的味道也是有出入的,油梨和油梨,糠梨和糠梨,新料和老料,料尾和料头也是有出入的。有些新料的味道就比较冲一些,有些放了几十上百年的料子就不一样,甘甜醇厚。有些微微的醇香,有些浓郁的香味。而且料子的不同,体现的形状和感觉也是不一样,就好像檀香有奶香味,有玫瑰香味一样,只是产地和时间上都有分别。所以真正的主要是亲自实际的上手真实的材料才是最确保的。所以,无论怎么样,个人觉得,上手真的黄花梨,自己去体悟就可以了,不要那么纠结于形容和外面的说法。至于,要怎么上手,就看你有没有这样的缘分遇上有真的黄花梨的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