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瓷器鉴定之“看底断代论”

本文图片由青岛收藏家联谊会提供。
  通常用目测方法鉴定一件瓷器时,无论是专家还是玩家很习惯地会把一件器物翻过来。”看瓷先看底”是古玩业的一句行话,也是流行的一种鉴定方式。记者就”看底断代论”的常识请教了青岛收藏家协会副会长陶正中,总结了一些相关知识,以飨读者。
  记者: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看底断代论”?
  陶正中:瓷器的底足又叫圈足,学问很大,从底足的加工工艺,款识,特征各方面就能初步判断这件器物属官窑,还是民窑,是真品还是假货,是原器还是接底货。
  记者:”看底断代论”的依据有哪些?
  陶正中:历朝历代底足的加工工艺都不相同,而且底足式样众多,有满釉支烧,有露胎的,有圈足露胎内挂釉的,有平底,壁形底,二层台阶式。有的圈足呈泥鳅背,有的足端平削,碗盘类圈足较大,瓶罐类圈足则小,另外圈足有高有低,还有凸凹式,挖足式,五花八门,数不胜数,有收藏经验的老玩家,一看底足的工艺,再看瓷器纹饰,年代,器型,便知是否相符。
  记者:瓷底有什么特别的标识能提高鉴别吗?
  陶正中:许多瓷器的底部通常都有款识,款识一般书写在底足上较多,特别是明清瓷器比较普遍,款有官窑,民窑款之分,还有吉语款、堂名款、押花款,另一些为订做专用款,写款用的装饰一般分双圈款、单圈款、双方框款、桃形款、梅花款、天字款……不同年代用的款也不相同,字体分楷书、仿宋、篆书,而写款大多为青花款,也有少数为红款、蓝料款(珐琅)、金款,明代瓷器一般釉下青花款较多,清代则有釉下款、釉上款,另外还有刻款。
  历代款识都是人工书写,有起笔落笔之笔触,一些官窑器专用款,大多有专人书写,笔法与书写特征明显,而一些仿款虽也有人工书写,但从字体结构仔细对照,有所区别,现代仿款有的则是印款,有的激光打款,字体工整,没有笔触,一看便知。有的人看款认为款对了,就认定为真品,这是片面的,一则款的书写方法,多少有些差异,就如各人签名一样,同样写十个名字,不可能一笔不差,款识的鉴别只能仅作参考,主要还是看器物的其他特征,一起论证,特别要进行容重测试。
  记者:对一般的收藏爱好者来说,怎样掌握”看底断代论”?
  陶正中:一般来讲,要先学习看款,多去查查款书。目前款识之书也不少,但不全面,只有关宝宗所著的《历代陶瓷款识》一书收集的款识比较多,而且齐全,是一本好工具书,但任何一位权威专家,不能也不敢说,所有的款识他都见过,没有遗漏,所书写的格局与方法,是收不齐的,而且书写方法,样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模印的,因此也存在大同小异之差别,有些仿款,仿造者也模仿得很像,因而款识不是唯一依据,切莫以款的对错来判断。
  有的瓷器从底足上观察没有似乎没有什么不对,一看器底就知道是老货,但很少有人发现一些真底假器的冒牌货,造假者利用假身装在真的器足上,然后挂釉再入窑烧制,以假充真,很能迷惑一部分人,一些做得比较仔细的接底器,一般水平的人在鉴别时是看不出来的,也不会往那方面想,只有发现器身与底部釉的颜色有深浅,不协调,再仔细观察画工、纹饰,与其他特征结合起来,才能有所感悟,接底器仅限于瓶罐类立器,因此鉴定时要多加注意。
  总之,看底断代在目测法中是一种方法,但不是绝对的,只有充分掌握了瓷器的各方面特征,综合起来加以研究分析,才能真正确定一件瓷器的真伪,而切莫为底足所迷惑

作者:瓷器鼻祖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