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无锡书法收藏市场逐渐升温

2015-08-11 16:52

羊年春节将至,诸如王建源、孙璘等无锡本土书画名家,忙着“赶场子”为市民送福送春联。书法家们进城下乡,忙得不亦乐乎。
  活动现场,总有一些市民有备而来,他们冲着王建源、孙璘、查理达、费加龙等等名家而去。贴一副无锡名家手书的春联辞旧迎新,折射无锡人“以书法取代印刷品”的改变。无锡民间收藏虽也面临过“好字不如烂画”的境况,但名家书法近年来逐渐升温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名家墨宝成为“硬通货”
  书法家赠送春联,公益惠民之举为寻常百姓索要名家墨宝提供了良机。在现场,一些市民请求名家落款落印,这就不仅仅是为了贴门联迎新春,而是想收藏名家真迹。
  书法名家的墨宝,成为无锡书画收藏市场的“硬通货”。在宜家画廊,钱绍武手书的横幅,被估价3至4万。“钱先生是搞雕塑出身,他的书法注重构图、布局,有美感,且老先生名气很大,他的字在无锡很有市场。”店主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市场对本土书法作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以前求画的多,现在买字的也很多。”市书协主席王建源认同这一说法,以他自身而言,近年来向他求字的明显多了起来。这种变化,与无锡人审美标准的提升有莫大的关系:从重画面的美感,转向追求线条、气韵的和谐,更重内涵。
  “书法重镇”水平不俗
  收藏市场上“字不如画”,一方面,是因为收藏书法作品风险大、利润空间低,另一方面,则是当代大书家的缺乏。无锡书法市场升温,则得益于拥有一批实力不俗的本土书家。
  无锡有着雄厚的书法创作实力。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无锡书法艺专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书法人才;2013年,中国书法家创作培训基地落户无锡,重在人才培养与理论培训。除此之外,这个由老厂房改建的培训基地,成为举办创作、交流活动的阵地。而市国画院举办的“太湖风”系列书法展,“锡山雅集·书法12家作品邀请展”、“谁是高手——百名书法家争霸决赛”等活动,也烘热了无锡的书法氛围,提升了书法艺术的整体水平。
  “无锡的盛东涛、穆棣、顾琴等人,先后获得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每四年一次的国展以及中国书协组织的展览,无锡均有作品入选。”王建源介绍说,这说明无锡书法的整体创作实力很强。正因为作品艺术水准高,书法氛围好,无锡收藏书法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国内书法市场整体启动
  放眼国内,书法收藏也呈升温之势。早在2004年,北京翰海拍卖的元代鲜于枢的草书《石鼓歌》就曾拍出4620万元的书法天价,随后宋米芾《研山铭》也以3298万元的高价拍出。2006年以来,中国书法市场出现整体启动的迹象,拍卖天价不断涌现。2007年12月西泠秋拍一件王铎《草书诗卷》以1691.2万元高价成交,掀起了书法市场升温的序曲。

来源:华夏收藏网-市场行情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