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扑朔迷离《瘗鹤铭》

扑朔迷离《瘗鹤铭》

庸 堂

在中国书法史上,恐怕没有哪件作品能像《瘗鹤铭》这样,千百年来争议不断而又极具艺术魅力,亦不晓得这种争议还将持续多少年,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将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重要。

《瘗鹤铭》自从被宋代金石家和书法家发现后,著录、传拓、研究、学习就接踵而至,名声大震。这件铭文仅百十来字的摩崖石刻何以有如此之吸引力,让历代书家、学人在欢欣中纠结,在惆怅中心动呢?窃以为原因有三:一为《瘗鹤铭》撰书人的扑朔迷离;一为《瘗鹤铭》铭文的抱残守缺;但最重要的就是历代名家的推崇和不断放大的艺术价值。

关于《瘗鹤铭》撰书人的考证,唐以前未见著录,至北宋时方显。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说:“或云华阳真逸是顾况道号。”又说:“疑前后有人同斯号者也。”赵明诚在《金石录》反驳欧阳修说:“题华阳真逸撰,真逸未详其为何代人。欧阳公《集古录》云华阳真逸是顾况道号。余遍检唐史及况文集,皆无此号,惟况撰《湖州刺史厅记》自称华阳山人尔,不知欧公何所据也。”此后,黄伯思《东观余论》云:“弘景自称华阳隐居, 今曰真逸者, 岂其别号欤?”再后又有王羲之、王瓒、颜真卿、皮日休等多种说法。在这众多说法中,尤以陶弘景说为最,但是近年随着考证角度的转变和考证方法的深入,这一神秘的面纱正在被层层地揭开,也将越来越接近事实真相。正如卞孝萱在《<瘗鹤铭>之谜》一文中称:“《瘗鹤铭》的产生, 应在受李观、韩愈瘗砚撰铭之影响而出现了皮日休瘗鹤撰铭之后, 应在颜真卿新体书法风行之后, 应在古文运动取得胜利之后。具体时间为唐乾符元年(或五代吴国大和六年)。撰者、书者、立石者是几个普通的修道之人, 没有留下真实姓名。”从铭文看,撰者华阳真逸、书者上皇山樵、立石者绛岩山征君、丹阳外仙尉、江阴真宰共5人参与了瘗鹤仪式。

《瘗鹤铭》的另一个迷人之处就是它的铭文原貌。由于《瘗鹤铭》被发现时已经崩落江中,残石不全无法缀合成篇。自宋以来,众多文人和金石家根据所得拓本或实地考察,对铭文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增补和复原。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北宋刁约发现的《唐人金山经庋本》、《邵亢本》、《张壆本》、《壮观亭址别刻本》以及元《镇江府治本》、明《玉烟堂本》和清《张弨图文本》等。其中最有名的是《唐人金山经庋本》、《邵、张本》和《张弨图文本》。但经过考证,无论是151字的《唐人金山经庋本》还是164字的《邵、张本》中,均有遗落今可靠拓本上的现存之字,故仍不能代表或言接近原铭风貌。169字的《张弨图文本》是张弨于康熙六年(1667)秋,偕仆在焦山实地考察、椎拓并置壁间累日揣摩研究所得,是古代复原瘗铭的最佳文本,也是后世研究的权威底本了。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玉池先生认为,《瘗鹤铭》铭文应有180余字,现在打捞上来的只有93字,并根据张弨和汪士鋐辑本为主,参考他本增补至181字(含8字缺文),现附之如下,供识者参考:

瘗鹤铭有序。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书。

鹤寿不知其纪也。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朱方。天其未遂吾翔寥廓耶!奚夺□仙鹤之遽也!廼裹以玄黄之币,藏乎兹山之下。仙家无隐□□□我 □。故立石旌事,篆铭不朽。

词曰: 相此胎禽,浮丘著经。余欲无言,尔也何明。雷门击鼓,华表留形。义惟仿佛,事亦微冥。尔将何之,解化□□。西竹法里,厥土惟宁。后荡洪流,前固重扃。左取曹国,右割荆门。山阴爽恺,势掩华亭。爰集真侣,瘗尔作铭。

绛□山征君。丹阳外仙尉。江阴真宰。

《瘗鹤铭》千百年来受到书法家青睐,还有一重要原因,就是它受到历代名家推崇。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八《题<乐毅论>后》云:“大字无过《瘗鹤铭》”。米芾定居镇江时亦曾赴焦山观摩《瘗鹤铭》并拟《瘗鹤铭》笔意题刻:“仲宣、法芝、米芾元祐辛未孟夏观山樵书。”尤其“未”“山”二字极似铭中之字。米芾对其心摹手追可见大为《瘗鹤铭》的艺术魅力所折服,这对于有着极高鉴定和审美能力的米芾来说确实给他以震撼心灵的视觉美感。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陆游出任润州通判时,就和韩无咎等人同游焦山观《瘗鹤铭》并书《踏雪观<瘗鹤铭>题记》:“陆务观、何德器、张玉仲、韩无咎隆兴甲申闰月廿九日,踏雪观瘗鹤铭,置酒上方。烽火未息,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薄晚泛舟,自甘露寺以归。明年二月壬午,圜禅师刻之石。务观书。”这块流芳千古的石刻,体现了陆游对《瘗鹤铭》的仰慕和对北伐失利、壮志未酬的忧愤之情。自此,拜观《瘗鹤铭》的文人骚客络绎不绝,一如晁子止诗云:“游僧谁渡降龙钵,过客争摸瘗鹤铭”的熙攘场景。到了元代,郝经《陵川集》中再次放大了《瘗鹤铭》的美誉:“尝观东坡书《惠州潜真阁铭》得其气,山谷大字《杨镇传》得其骨,杨凝式、米元章推其变而得其奇者也。则是书也,书家之命脉,笔势之宗题也。山谷谓《瘗鹤铭》乃大字之祖,为不诬矣。” 清刘熙载《艺概》云:“《瘗鹤铭》剥蚀已甚,然存字虽少,其举止历落,气体宏逸,令人味之不尽。”翁方纲亦云:“寥寥乎数十字之仅存,而该兼上下数千年之字学。”可见《瘗鹤铭》的盛誉,宋元以降传承不衰。

正是由于《瘗鹤铭》的声名远播,历来求之者众,拓本流传尚多,据悉仅上海图书馆收藏的《瘗鹤铭》拓本就不下500余件。收藏家品评善本皆尊初拓,唯《瘗鹤铭》以“水拓本”最为难得,当俟穷冬枯水、刮沙剔泥、湿纸贴石、偃卧仰拓,虽有良工不易运技,故求之者众而得之者稀。据史料记载,欧阳修藏本存字最多,为六十字水拓本。《瘗鹤铭》自康熙五十二年(1713)出水以后,由于过度椎拓、剔石等原因,字口大不如前,正如黄易所云“碑为后人剜刻非一,直谓之碑毁可矣。”现知存世真“水拓本”仅数件而已,如故宫博物院藏王梦楼三十字本、国家图书馆藏何子贞二十九字本,以及本次精印出版的日本汉和堂藏徐用锡五十六字本等。

汉和堂水拓本《瘗鹤铭》存字最多、淡墨精拓、文字鲜活、势若飞动,其笔意全从篆隶中来,浑穆质朴,是众本中最佳的书法临摹范本。它不仅保存完好、流传有序,更可从中感受到千年以来韵味无穷的金石气息。正如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赞美《瘗鹤铭》曰:“欲与此铭分浩逸,北朝差许《郑文公》”,是也。

作者:庸堂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