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崭新的跨越

  事实上,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多数勇于探索的水墨画家一直都在致力于水墨的语言革命。或者说,他们一直都在进行着水墨的“现代化”和“当代意味”进行大胆的追求与实践——探索水墨进入当代文化的多种可能性。任晓军正是这样一位勇于探索的艺术家,20世纪80年中期,他走出大学校门开始,就决心去摆脱传统的束缚,追求并重视对内心世界和个性的表达。同时,还将画面的刺激与张力、用笔的豪放与自由,以及造型的夸张和变异,想象的怪诞与奇特、空间的多变与灵动等诸多因素放在及其重要的位置上进行新的思考和判断。甚至,传统绘画和西方新表现主义艺术同样给艺术家以启示。不但拓宽了水墨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水墨的表现范围,在传统与现代的链接中,与当下文化产生了某种关系。

  任晓军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综合材料、以及独特的风格与技术对画面进行大胆的处理,尽管画面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水墨媒材,但宣纸在经过艺术家的反复处理之后,与传统水墨拉开了较大的距离。一方面,艺术家采用拓印和“拼贴”的方法对画面的黑白和空间进行重构,使画面产生一种动荡感、冲击感和力量感。在《墙体中的人》系列作品中,艺术家大胆使用现代工业符号,以及当下社会生活中如“办证”和“小广告”等随处可见的张贴,造成一种迷离错位的空间效果。晓军的作品,不是对现实场景的真实写照,而是通过对其“工业碎片”的拓印,强调工业文明在疯狂消费物质和快速制造的同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不可消除的破碎感和混乱的生存状态。

  在中国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每一次发生的艺术变革,有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和心理结构以及审美观念的因素;还有艺术家对传统陈腐的不满,他们极力呼唤一种新的形式或新的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画的根本在于观念上的变革。绘画观念是一个历史演进和发展的范畴,它来自艺术家的生活和艺术实践。就晓军而言,在他的作品中,除了使用和选择材料的自由,还体现出一种表达的自由,他的表达大大超出人们的一般想象。尤其在观念和意识上,体现出一种多元形态和人性的彻底解放。构成我们这个时代最基本的艺术特征。

  如果把晓军的作品放在国际当代艺术的语境中考察,我以为,是一个艺术家对中国现实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注,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深度思考。晓军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在极力摆脱传统。在解构的同时积极去进行新的建构。晓军在关心“笔墨”的同时,也关心中国当代艺术发生了什么。于是,艺术家关注什么针对什么表达什么思考什么……就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头等大事,晓军正是在这条路上,在艰难的挺进中。

2010年10月4日 于太原

作者:刘淳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