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古代仕女行乐图

2015-09-08 10:08


  “云想衣裳花想容”,美丽是古往今来女子们不懈的追求。“这是晚清海上画派的代表任熊所绘的‘瑶宫秋扇图’,这美人的发型是明末清初流行的一种时尚发髻:牡丹髻,由于造型如牡丹盛开瓣瓣有致而得名。”眼前这位任熊笔下的美人线条潇洒,笔致细腻,设色浓丽,手执鹦鹉纨扇姿容秀丽,颔首低眉,欲迎还羞,高高的发髻十分精致。“侬可晓得这发髻有多高?”曹清笑谈,“牡丹髻一开始流行在江南地区,当时富庶的苏州就好像现在的时尚之都巴黎。诗人尤侗有诗云:闻说江南高一尺,六宫争学牡丹头,一方面可见当时这种发型的流行程度,另一方面从这诗里就能看到这发髻高达‘一尺’,当然古尺会比今尺短,那也有27厘米左右的高度了。梳一个牡丹髻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不禁感叹,古时的女子们为了那三千青丝的美丽造型真是竭尽所能。

  展出的清代《古代仕女行乐图》卷,全卷长1361.2厘米,全景式地展现了古代女子丰富多彩的文娱宴饮,描绘了20余个活动场景,图中上百位女子无论发髻衣褶,还是体态开相,都细腻饱满,敷色温雅,形象美丽。画面中关于蹴鞠的一段描绘非常精彩,当代的观众应该很难能想象到那些纤弱的女子们竟会以激烈的“中国足球”度过闲暇时光。“蹴鞠产生于上古时期的军事训练,唐代发展成全民运动,宫廷内外,平民闾巷都有踢球的身影,宋徽宗赵佶就是个蹴鞠迷。”曹清介绍,“连女子都乐于参与,不过她们是以踢球踢得高和能踢出花样为胜。”图中一女子正聚精会神地向上踢球,与之相对的女子则一手高举,一手垂后,袖带飘起,似乎接着要做争先的动作,不论是正在踢球还是围观女子的动态、神情都把握得相当到位,真是一场扣人心弦的对决。此外,画卷还展现了荡秋千、斗百草、投壶、泛舟、女红、演奏、下棋、品茗、书画、采摘等趣味盎然的活动,我们似乎可以听到亭台楼阁、廊桥飞檐中缭绕着女子们的欢声笑语与情意绵绵。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