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廖薇:市级考古研究机构公众考古 的“痛点”与出路

2018-09-24 08:47

  近年来,随着公众考古的兴起,全国各省、市级考古研究机构如火如荼地开展系列活动。各级博物馆也陆续推出模拟考古现场的体验平台。

  作为市级考古研究机构,尤其是省会城市的考古研究机构,我们结合四年来开展公众考古活动的一些工作经验及面临的相关问题,就如何克服自身困难,把公众考古活动做得有特色,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受众数据分析

  我们整理了2014-2018年报名参加公众考古活动的志愿者数据(数据源于长沙考古官方微信后台),将其进行分析,发现我们的志愿者多为接受过一定历史基础教育的人群。

  性别构成上,男性占45.5%,女性占54.4%,女性志愿者略多于男性(图一)。

  年龄构成上,80后占35.2%,90后占47.0%,以青年人为主(图二)。

  行业构成上,对高校学生、企业白领、教师、医疗及司法工作者、公务员形成持续的吸引力(图三)。

  未成年人中,高中、初中生多有兴趣,对低龄儿童吸引力欠佳。

  开展活动的优势

  市级考古研究机构的考古发掘工地多位于交通便利的市区,开展公众考古活动可以当日往返,避免车途劳顿和花费大量时间在交通上,对生活节奏较快的都市普通上班族有着很大吸引力。

  可提供室外全考古实景体验,参观真实遗迹,接触新鲜出土的遗物,甚至可以体验考古发掘的真实环节。对于兴趣浓厚、喜欢挑战的志愿者来说,室外全考古实景体验比室内模拟场景更容易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连续几年活动都会吸引到博物馆的志愿者群体。

  2017年11月1日,长沙入选“世界媒体艺术之都”,成为首个获此殊荣的中国城市。长沙地区各层次媒体发达、形式多样,经常有城市舆论热点出现,有自己的城市文化。对于长期配合城市基本建设的市级考古研究机构来说,有很多可以借力宣传的契机。

  例如今年5月,湖南第一高楼——长沙IFS国金中心开业吸引顾客逾40万人次,上了新浪微博实时热搜,在时下热门短视频APP抖音上,也掀起一波影响力,吸引了大量来长沙旅游的外地游客。

  而IFS国金中心就是2011年长沙市东牌楼重大考古工地,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历时一年零九个月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发掘总面积14075平方米,先后发掘了战国至明清时期大批古井以及明代王府建筑基址、宋代街坊建筑基址、战国至隋唐时期城墙及护城河等古代遗迹,出土了大量文物。

  此时,我们如果借助IFS国金中心开业形成的社会热点进行宣传,影响力可以辐射到长沙地区以外。

  开展活动的“痛点”

  市区考古工地多为配合城市基本建设的抢救性发掘。遗迹、遗物保存状况都不是很理想。时间紧迫,考古发掘通常和建设方的基建一同进行,工地现场状况复杂。而省级考古研究机构主动发掘项目较多,考古工地多远离城市,保存状况理想,工地周边环境相对单纯。

  考古实景体验多在建筑工地,对低龄儿童来说,其安全性、舒适性一般,对历史基础薄弱的低龄儿童,考古现场体验环节也缺乏趣味性。而各级博物馆可以提供安全舒适的场地,开展考古沙盘等趣味性很强的游戏。另外,教育系统每年寒暑假要求低龄儿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盖章,博物馆就是指定的盖章点之一。因此,各级博物馆对低龄儿童及其监护人的吸引力非常大。

  长沙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考古发掘工地多在人口密集的繁华地区,周边人员构成比较复杂。为保障考古发掘顺利进行,保护文物安全,考古发掘未进入尾声,不宜主动对社会及媒体公布,也不适合开展公众考古活动。

  市区开展公众考古活动也需要得到建筑工地甲方和乙方的支持。部分开发商担心媒体报道会影响楼盘销售情况,不愿意我们在宣传中提及具体楼盘名称及工地位置,导致我们很多公众考古活动的地点都比较神秘,甚至发布的活动现场照片,考古工地周边建筑物需要打马赛克。

  我们的出路

  公众考古应该常态化。不能只在每年开展活动时才宣传,定期开展公众考古活动是我们的义务。公众考古活动可以形式多样化,借助自媒体、热门APP等,线上、线下宣传同步进行。

  发挥市级考古研究机构优势,利用本地区各层次媒体发达、形式多样等特点,学会利用城市文化的热点,借力宣传。利用城市基本建设进度快,各基建项目竣工、销售等宣传契机,有条件、有选择地借力宣传以前的考古工作。一个城市的基建,对考古工作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更是热点。

  注重对低龄儿童的科普。增设适合低龄儿童体验的考古场景,保障场景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同时,提高公众考古的趣味性,加入低龄儿童容易接受的卡通元素。以能把低龄儿童及其监护人吸引过来为目标。也是让公众考古的普及从娃娃抓起。

  与已有志愿者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不能开展活动时群内热闹,平时悄然无声。在已有志愿者群内进行不定期的线上宣传,相关资料共享,有利于保证“粉丝”的忠诚度,让他们带着公众考古的知识影响其身边的人。

  公众考古,任重而道远。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形式。

  作者单位: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