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10-06 11:55
北京故宫博物院最近真是大火特火,因为故宫博物院为了迎接90周年大庆推出了“石渠宝笈特展”,这次展览以《石渠宝笈》著录书画为主,有包括《游春图》、《伯远帖》、《冯承素(传)摹兰亭序帖卷》等重量级展品在内的283件书画珍品进行对外展出,这些珍品多为历代书画中的经典之作,其中《清明上河图》等是最近10年来的首次全卷展出。哇,听到了首次字眼,况且还是《清明上河图》,怎能不前往一睹风采。所以出现了以下情况:“在周末想要一睹国宝风采至少需排队等候6小时。”考虑到众网友,可能因为时间,距离,耐心等问题不能一一前往零距离观赏,小编特意整理部分作品供亲赏阅,请“笑纳”~
北京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特展”海报
北京故宫博物院日前通过官方微博、微信流出来部分展品图像与布展实况。因为要“晒”的书画作品太多,更出于保护脆弱易损的书画文物考虑,展览分两期,自9月8日至10月11日为第一期,10月12日更换部分展品,自10月13日至11月8日为第二期。
“石渠宝笈特展”是故宫博物院为纪念建院90周年而举办的系列大展中的重量级展览,分为“典藏篇”和“编纂篇”两个部分,旨在体现《石渠宝笈》编纂及其著录书画的特点,让观众了解清宫典藏书画的聚散和特质。
“石渠宝笈特展——典藏篇”在武英殿展出,以《石渠宝笈》著录书画为主轴,注重揭示书画收藏、流传、辨伪的历史。记者在现场看到,本展区展出82件(套)书画藏品,大多为历代书画中的经典之作。据介绍,此次展出的文物规格之高,一级品之多,在故宫博物院乃至博物馆界都难得一见。其中,东晋顾恺之的《列女图》(宋摹本)和传为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反映了我国最早名家人物画和山水画的风格。东晋王珣《伯远帖》为王氏家族唯一传世真迹。长528厘米的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这次全卷铺开陈列。10年来,《清明上河图》仅在香港和日本展出过两次,但都未曾全展开。
“石渠宝笈特展——编纂篇”在延禧宫展出,以《石渠宝笈》著录的书画来源、编纂人员、编纂体例、贮藏地点及其版本与玺印五个部分逐次解析《石渠宝笈》诸编的内容与特征,展出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诸编著录的典型作品72件(套),其中图书善本12册,《石渠宝笈》所用宝玺15件,直观诠释这一书画著录巨作。本部分展出的晋顾恺之《洛神图卷》,画卷中乾隆及内府大臣的题识再述了《石渠宝笈》这一书画著录巨著的编纂体例与其严谨的考据特点,并生动地勾勒出乾隆的艺术趣味。
在仔细阅读了有关展览的介绍后,不妨跟着小编一睹藏品真容吧~
宋 赵昌 写生蛱蝶图卷
隋 展子虔 游春图卷
宋 赵佶 雪江归棹图卷
清 张若澄 兴安岭图轴
清 佚名 鸽谱图册
清 弘历 庚辰岁朝图并新正重华宫诗轴
清 王致诚 十骏马图册(部分)
明 李士达 岁朝村庆图
明 沈周 桐荫玩鹤图轴
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卷
元 商琦 春山图卷
看完这些珍品,如若还意犹未尽,就脑补下有关《石渠宝笈》的知识贴吧~
《石渠宝笈》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宫廷编纂的大型著录文献,共有三编,由乾隆皇帝命令大臣编纂,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四十四卷;二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共四十册;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共二十八函。《石渠宝笈》著录了清廷内府所藏历代书画藏品,分书画卷、轴、册九类,收录我国上迄魏晋,下至清初近两千年书画名家最优秀的书画作品达一万两千余种。作为我国书画著录史上集大成者的巨著,负责编撰的人员均为当时的书画大家或权威书画研究专家,自清乾隆8年开始编撰,直到完成,耗时74年。全书修编定稿后,即指定专人以精整的小楷缮写成朱丝栏抄本两套,分函加以保存,一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一套现存中国台北。
“石渠”一名,典出《汉书》。西汉皇家藏书之处称“石渠阁”,在长安未央宫殿北。乾隆帝以“石渠”为内府书画著录命名,表现了对古代文化传统的景仰和追溯。
清代皇帝重视文治以及满汉文化的深入融合,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为乾隆编撰这部大型书画著录书籍提供了文化和物质的基础。康雍两朝为乾隆时期文化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对宫廷艺术而言,最高峰是雍正时期,乾隆在文化艺术上更多的是继承、守成。乾隆时期,汉化已经非常深了,皇族贵胄每个人都是从五岁左右开始接受满汉两种文化的教育。乾隆还是宝亲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收藏了,《石渠宝笈》中的作品就有不少是他年轻时收藏的。另外,他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书画学习、创作,他个人的喜好,是编纂和整理宫廷收藏的直接诱因和精神基础。
在历次《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的编纂中,许多在书画的鉴定和创作上卓有建树的大臣、学者参与其中,如董邦达、董诰父子,他们的书画作品很多被《秘殿珠林石渠宝笈》著录了,这二人是乾、嘉两朝文臣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具有极高的社会声誉,而参与《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三编编纂的黄钺,则是著名的鉴定家和书画家,所以说,乾隆时期,除了文物的庋藏丰富,人才济济的宫廷文化队伍,也是《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编纂成功的保障。
《石渠宝笈》经过初编、续编和三编,收录藏品计有数万件之多。其中著录的清廷内府所藏历代书画藏品,分书画卷、轴、册九类;每类又分为上下两等,真而精的为上等,记述详细;不佳或存有问题的为次等,记述甚简;再据其收藏之处,如乾清宫、养心殿、三希堂、重华宫、御书房等,各自成编。
《石渠宝笈》中所收录的书画精品,都曾为宫廷所珍藏。清末及民国初年,溥仪以赏赐等名义,使部分书画名作散失;出宫时还将大批藏品迁离紫禁城,至伪满洲国结束期间,部分藏品失散于民间甚至海外。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