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书写历史,17位台湾录像艺术家齐聚

2015-10-09 09:17

  台湾录像艺术发展蓬勃,是当代视觉艺术中重要的一环,但少有学者整理相关史料,让发展源头与过程众说纷纭。今年,关渡美术馆以“启视录:台湾录像艺术创世纪”为题,展示17位艺术家、57件作品,呈现1983至1999年期间的创作脉络。

  “启视录:台湾录像艺术创世纪”不只回顾录像艺术的重要发展,也将台湾录像艺术分类,区别为录像装置、录像雕塑、单频道录像与行为表演录像等四种形式,试图建构台湾录像艺术的历史观点。

  1983年10月是台湾录像艺术的起点,郭挹芬在日本筑波大学入学考试术科发表叁件录像装置《角落》、《宴席》与《大寂之音》。策展人孙松荣指出,台湾第一批用录像创作的艺术家,像郭挹芬与卢明德,录像对他们而言曾经是全新的媒材,但现在可能只是他们创作生涯的其中一环,他们也不会说自己是录像艺术家。

  这档展览也可以看到目前重要的录像艺术家叁十年前的创作脉络,第二批用录像创作的艺术家王俊杰与袁广鸣等人,他们从大学到现在关注录像艺术,已经持续了叁十年。1990年代的台湾录像艺术家,创作形式与题材越来越多元,也开始用投影机播放录像作品,取代过去的电视机。

  关渡美术馆不只勾勒台湾录像艺术发展史,也将录像摆到媒体艺术、科技艺术,甚至整个视觉艺术来看,探究录像在1983至1999年期间的形式变化,以及如何建构出独立、特殊的地位。

  郭挹芬重制《宴席》 将废弃物换成自然素材

  1980年代,日本开始关注科技、媒体与跨领域艺术,尝试用录像创作作品。郭挹芬于1982年就读日本筑波大学,深受当时艺术风潮影响,刻意不用熟悉的水彩、油彩、雕塑,搜集废弃物、垃圾等素材,结合录像、声音与行为表演创作,表达内在的思维与哲学概念。

  郭挹芬《宴席》

  她曾搜集一百种工厂废弃物作为素材,用一百个纸杯盛装,并摆放在长桌上,而长桌两端有两个电视萤幕,播放一对男女沉默无声的影像,彷彿正在享用这些废弃物。这次展览,郭挹芬重新制作《宴席》,将工业产品换成椰子、咖啡渣、决明子、乾裂的泥土等35种自然材料,强调大自然生生不息就像一场不散的宴席。

  “素材都是因地制宜,作品能印证我的生活。”郭挹芬表示,《宴席》发表迄今已有叁十多年,她的生活型态与心境与过去不同,在日本期间曾着迷用科技、工业产品创作。近年来,她搬到美浓,经常搜集自然素材与随手可得的事物。

  虽然《宴席》被视为台湾录像艺术的开端,但郭挹芬与其他录像艺术家不同,现在不只专注创作录像,而是转为复合媒体的形式。她说明,录像只是其中一个元素,任何东西都可以成为素材,进而带入文化、社会现象、自然环境等议题。

  卢明德《家族I》 探索人与自然环境、科技的关系

  卢明德于1980至1985年间就读日本筑波大学,受到当时艺术风潮影响,也开始用现成物品来创作装置艺术,电视机与影像成为艺术品的一部份。1988年,他用粗树枝搭建简单的小屋,在枝干间缠绕白色石膏绷带,用5吋小电视机装饰,电视机前贴有透明片。

  卢明德《家族I》

  这个小屋虽然被命名为《家族I》,但只是因为外形像一个房子,家庭或家族并不是主要的概念。卢明德说明,《家族I》探讨人与自然环境、科技之间的关系,他当时想以拼贴的方式组合自然、人工、机械等元素,预测未来艺术品可能变成一种媒介与符号。

  另一件作品《伊香保》也探索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伊香保》用水墨绘制蝉、大象、锹形虫等动物,同时拼贴枯枝、落叶等自然素材,还放置小电视机,强调人类介于自然与科技间,却不可能真正离开大自然。

  卢明德表示,电视机会播放许多故事题材与影像变化的内容,是很亮丽的物品,但他选择用黑色来绘制大自然,刻意减低电视的讯息量,强调所有的媒材都是一种符号。

  陈正才《钟声》拍摄360度的环景 回应德国文化

  关渡美术馆也展示多位录像艺术家学生时代的作品,可以看见他们的实验精神,以及叁十年来的创作脉络。陈正才在德国留学时,积极尝试单频影像的技术,表达自己的内在情感,以及与外在环境的对话。

  陈正才《钟声》

  《钟声》呈现陈正才当时在德国的生活,以及对当地文化的回应。影片刚开始是拍摄360度的环景,绕着一座教堂旋转,每趟旋转都会响起钟声,水面会逐渐倒映艺术家的脸部,最后这张脸会抬起来消失。

  同时,教堂的钟声也会晃动水面,让水产生一圈涟漪,象徵艺术家与环境的对话。他说明,每个礼拜天早上基督徒们会进行礼拜,教堂在整点时刻会敲响钟声,而教堂旁边有座公园,他坐在游乐设施“地球仪旋转椅”上,不断360度转动去观看教堂。

  陈正才表示,《钟声》曾获金穗奖肯定,是他创作单频影像的立基点。他在探索单频影像这个媒材的过程,发现绘画与摄影的差异,绘画只有一个画面,但影像有时间与空间感。

来源:艺术国际业界动态 作者:邱家琳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