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杨小彦:现场的重要性

  有机会结识马格兰图片社摄影家、法国人布鲁诺·巴贝,听他讲解几十年的拍摄经历,翻检其中的照片,其中不乏广为人知的作品,题材从法国1968年风暴到阿富汗战争。除了战争与灾难,布鲁诺也展示了他游走世界各国随时随地的发现,其中有亲切,更有历史。

  布鲁诺·巴贝,1968,法国,巴黎,圣日耳曼大道

  1968年五月风暴,学生向警察投掷

  在展示其作品的研讨会上,有一位九零后的摄影爱好者,好奇地寻问我,这个布鲁诺的作品,究竟好在那里?不就是比我跑的地方多,见识广嘛。我对这样的提问有点吃惊。我说,小青年,你觉得你也能拍出这样的照片吗?你以为他仅仅只是到了现场那么简单吗?我想你可能很难真正地理解,置身于灾难与战争的现场、街头暴力的现场、突发事件的现场,摄影家是需要异乎寻常的胆识,才能有效地工作。

  今天,即使是数码摄影和智能手机时代,人人都可以拍照,人人也都被随意拍照,对于摄影家来说,现场价值仍然是重大的,甚至是唯一的。现场的意义是,一,你是否亲临?亲临就是开始;二,你是否目睹?目睹就是见证;三,你是否及时地按下快门?及时按下快门,就意味着你加入到用镜头书写伟大历史的队伍,你成了历史的纪录者。三者是一体的,不能缺少其中一项,否则,结果很简单,那就是,你没到现场,发生在现场的历史与你无关;即使到了现场,你没有直接去观看,现场没有意义;最后,不管是用智能手机还是傻瓜机,你没按下快门,历史瞬间在你眼前迅速消失,没有留痕,历史于是不能成为历史本身。

  马格兰图片社的创始人之一的卡帕就是一个现场主义者,他的拍摄信念简洁而深刻,那就是“靠近再靠近”。在他心目中,靠近现场,用眼睛触摸到了冲突与灾难那粗糙而血淋淋的表皮,然后及时按下快门,历史就因你之作为而进入另一空间,成为后人书写过往苦难的唯一的视觉证据。

  至今,在我看来,现场的重要性仍然没有改变,是我们书写历史的基础。

来源:大粤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