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众生·百相】廖司令的控制力

  

  赵韦

  70后,天秤座,A型血。不戴眼镜的近视眼,说不了陕西话的陕西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矛盾体。不爱笑、话很少。不笑,因为牙齿不好,话少,因为凑合能写。不合时宜的反潮流分子,“大胖小子”招人喜欢的年代是个瘦子,流行减肥的年代长成了准胖子。只着休闲装,没时间休闲,爱穿登山鞋,没体力登山。从事媒体工作十余年,高级摄影师,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长篇报告文学《十一维空间——物理学家侯伯宇的多维人生》2014年获得“陕西作协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名列报告文学类首位。

  廖婉凝?廖琳?我不确定到底哪个是她的真名。我只称呼她廖司令。

  大概是2011年年初吧,一位朋友把我拉进一个艺术家QQ群,廖婉凝是群主。那时候,她在一家杂志社做美术总监,我在另一家杂志社做编辑部主任。一个多月后,因为要招聘一位美编,才在QQ上第一次说话,让她帮忙推荐,她是群主,我就称她“司令”。

  那天,不知怎么就从招聘美编说到了绘画,一番交谈后颇为投机。然后,她告诉了我QQ空间相册的密码,让我去看看她画的画儿,然后,就把我镇住了。

  那些肖像和静物透着地道的学院派味道,我记得看到的第一幅作品是《冬不拉》,画中木案板的粗粝、玻璃瓶的脆硬、未成熟葡萄的生涩、冬不拉上油亮的清漆,那质感仿佛触手可及,也仿佛能闻到旧字典泛黄书页中淡淡的霉味。造型功夫没的说!

  那幅《弟弟》彻底将我击碎!半旧的二八自行车座椅歪斜,脚蹬在干硬的地面上划出沟槽的力度,碎土块上残留着些许潮润,捂住额头的手挡住双眼,却挡不住钝痛的感觉。这幅画让我回想起少年时代的种种往事,让我疼得想落泪。

  据说,西方有句谚语——“上帝在细节之中”。我不在意西方是否真有哪个国家有这样的谚语,我只是觉得对于廖司令的作品而言,这句话无比贴切。她用精致的细节营造了一个真实可信的世界,让观看者被这些细节打动,如同被上帝牵引着走入过去、将来或者无论什么时空。

  我曾见过造型更精准、质感更强烈的油画作品,那哥们儿肯花几个月时间将一堆生锈的螺栓螺母画得分不清真假,他应该是闲得太慌了。这种事情,照相机只需六十分之一秒或更短的时间就能解决。我实在看不出,画这一堆报废的螺栓螺母,除了炫耀手工劳动技能以外,还有其它的什么艺术价值和意义。

  在欧洲,从古代到文艺复兴之前,绘画曾是贵族们不屑的“技术”,他们认为只有诗歌、音乐才是“自由艺术”,而绘画只是一种“机械的手工劳动”。为了扭转这种观念,达·芬奇不惜花费大量精力将绘画与音乐、诗歌、几何、天文等“自由艺术”逐一比较,以证明绘画绝不是“机械的手工劳动”。但那位画螺栓的哥们儿却辜负了老达的努力,真的把绘画搞成了“机械的手工劳动”。

  我对那种照相机就能拍出来的绘画作品提不起丝毫兴趣,但现在很多画匠们,都是拿着照片拷贝放大下来就敢冒充作品了。这事情彩色喷绘机就能做,而且效率很高。花费这时间和精力,还不如去打几圈麻将。

  对于绘画我是个外行,也实在看不出毕加索画的那些变形女人们美在何处,更看不懂如今的现代艺术家们信手涂鸦的玩意儿美在何处,既然不讲究造型,幼儿园学前班就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何必花那么多年时间去美术院校学习呢?

  我很欣赏廖司令的画儿,大概是因为我能看懂。她的作品讲究古典绘画的造型和质感,比如《肖像》系列,也运用各种现代艺术手法,比如《网》系列、《兔女郎》系列,但都很理性地将其控制在一种温婉适度的范畴中。她的这种适度与她不温不火的性格似乎出于一脉,但作品中传达出的情感却令人激动,让我这样的外行觉得这一切都源于自然而产生共鸣。有人说艺术就是用理性操纵感性的技巧,这技巧廖司令控制得很好。

  现在算起来,认识廖司令也有三年了,但真正见面不超过五次。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对她的认知以及对作品的喜爱,从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一位艺术家的艺术素养和态度,这样的交往已经足够了。

  如果真有上帝,那么他绝对能看见廖司令为绘画艺术付出的努力。如果上帝真是公平的,那就让这公平早点到来吧!

  2014年1月4日

作者:赵韦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