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浅说梅瓶

2018-04-08 07:59

  梅瓶是我国酒器瓶式之一,远在唐宋时就广泛使用。这种瓶式的出现,可能与隋唐时的“鸡腿瓶“有一定的渊源关系。早期梅瓶为小口、短颈、丰肩,肩部以下渐收敛,圈足,附盖以保持酒香不外溢;体修长与梅杆瘦骨相称而得名,与鸡腿瓶近似,作为盛酒之用。

  唐宋时我国南北地方名窑均有生产梅瓶。据史料记载如:陕西耀州、安徽寿州、河南登封、浙江龙泉、江西湖田、吉州等窑场均有生产。这与当时经济发展、酒业盛隆有关,也体现瓷业、酒业的昌盛。同时,推动了经济发展的互相关系。从出土传世梅瓶看:如越窑秘色釉梅瓶,胎体适中,釉色苍翠,温润如玉,当属绝品(镇江市陶瓷收藏家江平先生收藏);吉州窑梅瓶更有特色,纹饰有印花、刻花、贴花,有刻梅枝于腹部,与瓶名相映,真是匠心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宋代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腹部书有“醉乡酒海”(藏上海博物院),有书“仁和馆”、“细酒”字句。这不仅是梅瓶上有文字的最早记载,更说明酒与诗文的关系,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也证明了它是一种酒器。梅瓶形制大体一致,唯大小容量有别。大者可容酒数十斤,小者只能容酒半斤。其形状细微处有别:颈有高矮,口有大小;有唇口、直口、折口之分;盖子形色多样,有卡盖、套盖;有斗笠状,塔形盖;底有圈足、平底之分,变化不一。

  元代梅瓶一般承袭宋制,不过肩部更加丰满。这时期还出现了改形品,如六角形、八角形式样。元明清三朝名品辈出,江西景德镇产品最为著名;青花、单色釉、彩瓷为最;文饰有人物、故事、山水风景、神龙瑞兽、花卉鱼虫,无所不具。青花梅瓶的装饰图案最有特色,颇具诗情画意,如“携琴访友”、“高士四爱”、“采菊图”、“岁寒三友”、“仙人故事”等。南京博物馆藏元青花梅瓶,饰“萧何月下追韩信”图,全国只此一件,国宝级文物。其次如龙泉刻花、仿钧釉、红釉、兰地白龙纹、釉里红、三羊开泰等均是这一时期的佳品,显得高雅华丽。我国梅瓶收藏以桂林博物馆最为丰富多彩,有“桂林梅瓶冠华夏之誉”。梅瓶肩部以墨书或青花楷书“内府”二字,当属宫廷用器。各种彩瓷梅瓶,自明代中晚期始,清代最为精绝。各种单色釉、五彩、粉彩具备,器物更加艳丽多姿。明清时梅瓶由瘦长秀美型,演变为肥矮丰硕型。除作为日用盛贮美酒外,开始演变为陈设瓷,用作插花点缀居室,供人欣赏。在大型瓷件上往往将梅瓶作为装饰图案。

  梅瓶的用途除作酒器陈设瓷外,“有专家认为是统治阶级专门使用的一种风水瓶。古代人们往往用某种器物名称的谐音,来表达一种吉祥的含义。把青花梅瓶放在棺椁四周,可能是作为一种‘四方’(棺椁为方)清(青)平(瓶)长久(酒)之意,表达了封建统治者及达官贵人们希望安荣尊贵,永享太平的心愿。”

  余集藏酒器有年,在所藏酒器系列中梅瓶占有一定的比例,且是重要一员,初步分类有宋、元、明、清产品。虽属粗陋之品,但它能代表时代风貌,详情见文中附图。

  以上各式梅瓶形制基本一致,但各部有所变化,如仔细观察对比,可分直颈、短颈、高颈,唇口、折口,溜肩、丰肩、束腰,平底、圈足,体形有修长、肥短、丰硕之别。从而证明时代不同,产地有别,并可以从中窥见其时代文风和变化.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